和谐人际关系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作 者:

作者简介:
董秀玲,北京工商大学 人文社科部,北京 100037 董秀玲(1957—),女,北京人,北京工商大学人文社科部副教授,主要研究大学生思想教育。

原文出处: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内容提要: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既是大学生自身成长与发展的需要,也是大学生良好个性及心理健康的表现。大学生首先要学会调整自己,使自己心理和谐平衡,并了解别人的需求,掌握人际交往的原则与方法,才能让他们在面对新的环境与改变时,在最短的时间内与群体建立起一种和谐而有效的人际关系,从而为自身未来的成长与发展莫定良好的基础。


期刊代号:D421
分类名称:青少年导刊
复印期号:2006 年 09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919(2006)04—0029—05

      每一个大学生都是带着昨日的辉煌与对未来的憧憬走进大学校园的,但是面对新的环境,新的变化,如何与他人相处并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入学后关注的首要问题之一。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人际关系是通过交往而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它由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成分构成。其中,认知成分反映个体对人际关系状况的认识和理解,是人际知觉的结果,是理性条件。情感成分是交往双方在情感上的满意程度和亲疏关系,是与人的交往需要相联系的一种体验,反映出对交往现状的满意程度。行为成分是双方实行交往的外在表现和结果,即能表现个性的一切外在行为。因此,人际和谐,不仅是作为一种期待,还是最终这种关系的建立,其实反映的都是一个人的心理状态。每一个大学生都渴望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渴望被接纳、被肯定,作为期待,这一点他们是共同的,但作为回应,却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实现的。因此,每一个大学生应该怎样做,才能让自己在人际认知层面更加客观和理性,在情感的体验上更积极,从而对自己的交往行为产生积极的作用,最终达到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预期目的呢?

      一、大学生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和谐人际关系建立的前提

      (一)心理健康的人首先是一个能认知自己的人

      心理健康作为人的整体健康的一部分,就是指一种积极和持续的心理状态。心理学家曾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做了大量的研究,发现心理健康水平越高,即个性越健康,与人交往越积极主动,其人际关系越融洽。如果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在认知、情感以及性格方面都存在某些障碍,由此产生的一些不良心态必然会给人际关系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

      因此,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首先取决于大学生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因为,心理健康的人首先是一个能与自己心灵和谐相处的人。达阿尼·舒尔兹在对一所大学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进行了一年以上的追踪调查后,得出了心理健康水平较高者的特征:自信、助人、替别人着想、社交、信任、可靠、有抱负;同时也得出了心理健康水平较低者的特征:焦虑、易激动、喜怒无常、不成熟、不稳定以及自我防御、自我为中心等特点[1]。而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总结归纳了心理健康水平较高者的判定标准:充分的安全感;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有适当的估价;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能保持人格的完善与和谐;与现实环境保持融洽的接触;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在不违背团体的要求下,能做有限度的个性发挥;在不违背社会成规的前提下,对个人需求能做恰如其分的满足[2]。

      从他们的论述中我们不难发现,心理健康水平较高者首先能够充分了解自己、接纳自己,他们的人格是统一的,内心是和谐的。所以在人际交往中能够感受到积极的情感体验,而心理健康水平较低者由于在认知、情感以及性格方面都存在某些障碍,所以内心冲突较大。一方面,在认知层面由于不能正确评价自己与他人,即由于认识上的偏差而产生人际排斥,从而在情感层面即使希望也得不到积极的回应,由此而获得的这种负面的情绪体验,会让个体产生自我挫败,从而在心理上更自卑;另一方面,由于不能正确评价自己与他人,个体本身就是在一种消极情感的支配下与人相处。如以冷漠、嫉妒、悲观、怀疑的心态面对他人,所以在情感层面也不可能得到积极的回应,因此,这样的认知与情感都会影响到大学生行为的意向,从而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产生消极的作用。比如:有一个男生,进入大学后经常与同学发生冲突,为一点小事也会大发雷霆,甚至动手打人。晚上别人休息睡觉了,他却大开收音机吵得别人无法睡觉,而早上大家起床去上课,他又嫌别人干扰了他的睡眠,他不敢与别人过分的亲近,怕自己感情付出后得不到回报而受伤害,有时也与个别自己看得上的同学交往,但非常敏感,稍有不顺自己意的地方,就会想方设法报复一下,有时还会拳脚相加。他总觉得别人对自己不公平,对别人缺乏信任感,有时也会故意制造对立面,觉得宁可让别人恨自己,也不要让别人瞧不起自己[3]。

      大学生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和谐人际关系建立的前提。因此,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首先要面对的就是如何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学会与自己心灵和谐相处,始终保持心理平衡,积极向上,以平和的心境对待每一件事情。

      (二)与自己和谐相处是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关键

      1.在认知层面——正确评价自己

      一个人如何才能正确评价自己?首先,在否定自己之前,先确定一下你对自己的看法是客观的吗?也就是树立正确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我在一次上课答疑时,接到一个男生的条子,上面写着:“老师,我常常为自己的相貌感到无地自容。”我在问答这个问题时说,仔细审视了班上的每一个同学,没发现他们中的任何一个男生的相貌达到那种程度。于是我说,你为此烦恼和痛苦的只不过是你自己的感觉,现在我们假设你真的像你感觉得那样丑,可你肯定不会比《巴黎圣母院》中的敲钟人卡西莫多还丑吧,可最后艾斯米拉达还是接受了他,请相信我们所有的人也都接受了他。因此,一个人最终被接受,不是因为他(她)的相貌,而是他(她)的心灵,因此,一个人真正感到无地自容的,也绝不是他的相貌,而是他(她)的心灵。当你觉得自己不行自己不好并为之困扰的时候,请找出一张纸写出你觉得自己不行的地方,然后再写出比较的人,当你和甲比时觉得某一点不如他,就这一点再和乙比,再和丙比……你最终会发现你列出的每一条觉得不如别人的地方,都不是绝对的。你之所以会否定自己,是因为你用来作参照物的人都是你认为各方面比你强的人,在这样的心态下你对自己的评价不可能是客观和正确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