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相邻关系与青少年德育

作 者:

作者简介:
汪明岳,浙江青年学院 青少年研究与培训部,浙江 杭州 310012 汪明岳(1971—),男,浙江余姚人,浙江青年学院青少年研究与培训部讲师,主要研究青少年法制教育。

原文出处: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内容提要:

和谐相邻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其对青少年成长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青少年德育对相邻关系的关注是欠缺的。从相邻关系的法律性和道德性的角度而言,青少年德育应当重视相邻关系教育,加强青少年在相邻关系中的容忍、信任和道德两难教育,建议现行中小学德育教科书中充实相邻关系的内容。


期刊代号:D421
分类名称:青少年导刊
复印期号:2006 年 09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C9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919(2006)03—0028—05

      城市化进程迫使恒定有限的土地必须立体化利用,导致建筑物向高空方向发展,造成高楼林立、蔚为壮观的都市景象,中国传统的居民住所逐渐淡出视野。一方面,建筑物与建筑物于空间关系上彼此邻近,城市内人口拥挤,中高层建筑物(公寓)比比皆是,住宅区内混杂商店、工厂,因城市资源过度利用而造成的生活质量恶化有一泻千里之势。诸如野蛮装修,噪音损害,环境污染,排水采光妨碍等导致相邻纷争不断[1]。中国传统的“邻里之间守望相助”与“远亲不如近邻”的理念日益淡化。另一方面,因经济、土地资源等因素,人们无法自由、自主地选择邻居。“邻里陌路”和“同住一楼老死不相往来”逐渐成为现代相邻关系的写实。虽然,法律上对邻里纷争设有相邻关系制度①,但法律既不能强制邻里之间的情感沟通,也无法干涉道德性质上的邻里纠葛,要达到和谐相邻关系须仰仗法律和道德的合力,而进行相邻关系教育也就显得十分重要。

      我们一生有很多时间居家而处于相邻关系中,邻里之痛或睦邻之福,莫不亲历其境。我们希望邻里“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一方有难,众邻相帮”,例如邻里间的困难帮助,生活上的冷暖相间,情感上的交往沟通,礼节上的来往揖让等,也就是我们所追求的安居乐业。邻里和谐相处,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家庭品德素养的状况。对邻里相处的道德性内容,我们一贯注重家庭教化的力量,而且在“家庭之事务当属私事,而无他人插手之余地”的理念影响下,学校等领域则忽视了相邻关系教育。

      青少年长期处于相邻关系中,相邻各方的道德意识自会对青少年潜移默化,青少年进而模仿践行,近则反映在邻里关系中,远则施行于其他社会关系中。因此,相邻道德对青少年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但问题是,青少年德育对相邻关系甚少关注,更欠缺这方面的教育理论研究。本文的目的是:基于对相邻关系教育内容的厘定,分析并抽象出相邻关系中普适性的德育内容,以对青少年德育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青少年德育应当重视相邻关系教育

      相邻关系又称为不动产相邻关系。相邻不动产的客观状况决定了相邻各方长期处于一种相互接触、相互信赖的状态之中,并形成了一种不可分割的利害共同体关系。这种共同体关系一旦被破坏,双方彼此交恶,彼此都受损害。因此,容忍和信任邻里不仅是法律上的义务,更是道德义务,相邻关系制度的核心精神正是如此。现实生活中,我们还会遇到道德两难的邻里案例,如果在德育工作中,回避或者草率分析这些案例,定会影响容忍和信任的教育效果②。

      (一)相邻关系的容忍教育

      两住户分住三、五层,五层住户在卧室安装了一空调。深夜,空调水滴至三层住户的遮雨篷上,“滴答”之声惊扰三层住户的酣梦。三层住户家中小孩要中考,犹恐影响小孩休息,遂即至五层住户处,拍打其门,大呼开门。在敲醒五层住户的时候又惊起对门对户。对门对户为租住的大学二年级学生,可能是深夜扰梦,坏了心情,遂开门直骂:“找茬啊,深更半夜的,神经病。”三层住户还口相骂,对门住户扬言找打,于是三层住户忍不住动手,对门住户用脚力踹三层住户,三层住户在避让中踩空台阶滑跌下来。送医院急诊,骨折加轻微脑震荡,花去医疗费9,700元。③

      该案显属典型的相邻关系纷争。倘若本案中相邻各方深悉容忍和责任,则可避免损害。因此,各国无一例外地把相邻各方的容忍和责任义务纳入法则。容忍的实质是限制自己权利,允许他人一定的妨碍行为。容忍是义务,但容忍是有限度的,承担容忍义务的相邻各方同时也是所容忍事件的责任者。还有,建筑物所有人或利用人对建筑物的不当毁损;在纯住家公寓里经营餐饮、卡拉OK店;噪音;振动(如在屋内任意投掷体育用品或较重物品);任意在共有部分堆放物品;饲养有危害或困扰他人的动物;不及时清理楼道家门的垃圾物品。诸如此类妨碍相邻安宁的行为,均已超出法律和道德上的容忍限度。

      尽管如此,我们在“以和为贵,以免交恶”的传统理念影响下,会对有些超出容忍限度的行为采取道德上的背后谴责。分析这种容忍态度,实质是一种“伪容忍”。真正的容忍是一种对自己权利的限制义务,也是一种对他方逸出容忍限度的行为的不容忍态度。惟如此,相邻各方的容忍道德才有得以养成之基础。然而在现实邻里关系中,甚至出现“容忍复仇”的怪现象④,邻里间弥漫着不道德的空气,容忍成为奢侈的想法。这种容忍态度若长期渗透内化于青少年个体,其恶劣影响显而易见。从规范迁移的理论上讲,青少年很有可能将这些对他人、社会不负责任的不良行为实施在其他社会关系中。可以设想,公共秩序的安定和谐定被破坏。

      当然,对青少年进行相邻关系容忍教育时,务必要认识到,矛盾和冲突在邻里间或是社会中是难以避免的。但无论如何,容忍是避免冲突、调和矛盾的润滑剂。相邻之纠纷,究其原因大多数是相邻各方对权利的滥用所致。所以,在青少年容忍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引导青少年确立容忍是权利的限制和对道德的敬畏的理念。

      (二)相邻关系的信任教育

      在郑州市,大石桥街道办事处天下城社区居民自发筹办起“邻居节”,这一天,居民们相约纷纷走出家门,佩带吉祥物,共同栽种“邻居树”,吃团聚饭,照“团圆相”,一片欢声笑语。继而,南昌市西湖区,青岛市四方区等全国各个城市传来举办“邻居节”的消息。在郑州市管城区豫丰社区的“邻居节”上,一位大妈高兴地说出了很多想说的话:“远亲不如近邻,大家住在一起,就像个大家庭,一家人和睦相处,彼此信任这多好哇!”郑州天下城社区的居民向全市各居民发起倡议,提倡邻居之间“敲一扇门,聊一会天,担一份忧,吃一顿饭,帮一个人”,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却道出了人与人之间信任、和谐相处的愿望。[2]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