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青年社团状况调查

作 者:

作者简介:
岳少华,南京大学社会学系。(南京 210093)

原文出处:
青年研究

内容提要:

本文通过经验数据分析了青年社团的概况、吸引力和影响力机制。指出在青年社团的未来发展方向上,需要加强以社团型为导向的青年中心建设。


期刊代号:D421
分类名称:青少年导刊
复印期号:2006 年 08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调查概况

      (一)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社会政治环境的日益宽松,高度国家-社会一体化的格局逐步被解构,社会结构出现了碎片化的趋势(孙立平、李强、沈原,1998)。而民间力量和自由度则在不断扩大,尤其是在1992年中国进入市场经济建设的新阶段后,国家职能转换的速率不断加快,民间社会空间不断在扩大,原来政府部门对企业的行政管理职能与手段已经部分被行业协会、商会等组织的沟通、协调等职能所取代,原来政府通过行政管理对基层的控制逐步转向基层自治。这种国家政权与社会的分离逐渐表面化的结果是,大量的社会团体应运而生,并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除了上述正式登记的社团外,我国还有数量庞大的没有依法登记、而依旧发挥某种功能的地下社团。民间社团在数量膨胀的同时,在社会中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可以预计,随着社会资源不断从原有体制内向体制外释放的速度加快,单位人进一步转化为社会人,充满活力与朝气的青年人在社会转型期的需求呈现多样化,社团在整合青年的需求方面所起的作用也将日益突出。

      由于目前各类社团的发展与管理情况较为复杂,社团本身及其对青年的影响也良莠不齐。因此,对江苏省有关青年社团进行有针对性地摸底调查,了解其发展现状、特征和发展趋势方向,引导其规范有序地健康发展势在必行。

      (二)社团调查的相关背景

      结合本次调查的初衷,我们对青年社团以及社团的功能作了如下定义和分类:

      青年社团:指年龄在18-35岁之间的青年,按照一定的宗旨和目的,自愿结成的有规范的章程、完整的组织结构,且不以赢利为目的的青年组织。

      显性青年社团:指具有上述青年社团特征,并经过法律或行政手续确认和认可的青年社团。这里所指的法律或行政手续确认指以下两种情况:一是到当地民政部门登记,具有法人资格的社团(简称青年法人社团);或是在机关、团体(指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科协、社科联、文联等)和企事业单位内部登记、注册,但没有法人资格的青年团体(简称单位内部青年社团)。

      隐性青年社团:指既未到当地民政部门注册、登记拥有法人资格,也非在机关、团体(如上所述)和企事业单位内部登记注册的青年社团。隐性青年社团拥有与青年社团共同的社团特征,只是相对于其他青年社团而言,其属于既没有获得法人资格,也没有在其单位内部进行登记、注册的青年团体。

      3、研究的基本要点和思路

      我们的问卷抽样调查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被调查者的一些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收入以及政治面貌等;第二部分是问卷的重点,主要对江苏青年社团的类型、青年社团的运转以及活动形式、青年社团对青年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以及青年社团发展与管理机制进行调查。

      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400份,南京、苏州、南通、盐城4个城市各发放600份,其中高校学生100份,国企青年100份,外企青年100份,私企青年100份,机关事业单位青年100份,在该城市打工的青年农民工50份,在家务农的青年农民50份;共回收了2166份,其中有效问卷2049份,回收率90.3%,有效回收率85.4%。数据由统计软件spss12.0处理。

      二、青年社团的量化分析

      (一)青年社团概况

      1.青年社团的类型和规模

      本次调查原本定位于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系统以外的社团情况摸底,但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好多样本还是选择共青团和工会等国家科层组织体系中的官方组织作为自己加入的社团。对于社团的概念和内涵,由于历史的种种原因,在中国对于人来讲具有很大的模糊性,正因为如此,我们在本次调查开始前就着力先界定社团的概念。在人们的印象中,社团的存在以及开展的活动主要是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等行政性组织,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与党和政府的关系,编制由政府制定,工作人员拥有政府机关干部的身份,领导人由国家任命,除工会外,其他社团的经费由财政拨付。社团的各项活动受到政府行政部门的干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团自身功能的发挥,有学者称之为“社团有效性缺失”(龚永梅,2002)。在调查样本中,社团类型以文学艺术类居多,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调查样本社团类型分布表

      社团类型 参加人数 有效百分比

      文学艺术类 466

      23.8

      公益类 284

      14.5

      科技创业、学术类254

      13.0

      体育健身类 285

      14.6

      共青团组织 295

      15.1

      工会362

      18.5

      其他 100.5

      合计

      1956100

      关于社团的分类,学界有许多争论。民政部将社团分为5大类:学术团体、行业团体、专业团体、联合性团体和基金会;按照社团的功能,有学者把社团分成6大类:政治领导型、业务管理型、利益代表型、公益服务型、文体联谊型和学术交流型(邓伟志、钱海梅,2004);也有学者把社团划分成正式注册团体、准政府组织、草根与虚拟组织(王绍光、何建宇,2004)。我们在调查中则是根据青年个体的喜好和自身特点而将社团归纳入相应类别以体现青年社团的功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