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9565(2006)01-0032-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高校亦受到社会文化大潮的冲击和影响。如何在新形势新背景下更好地开展团工作,这是颇受高校教育工作者关注的一个问题。笔者从事高校团工作较久,最近于2005年7月,去香港澳门进行了为期10天的培训研修。对港澳的青年工作有些体会,认为若能吸取他们在这方面的经验和成绩,对我们高校的团工作不无启发。下面对此进行详细论述。 一、青年领袖的塑造和培养可以增加高校团工作的感染力 有学者认为,青年领袖的培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课题。因为青年领袖除了必须具备很强的组织管理能力、人际吸引力外,还必须具备高的治素质、思想素质、文化素质、法律修养和心理素质等。香港特区青年领袖的培养已作为一项青年政策被提上政府的工作议程,并已拟定了具体的培养策略。这对高校的团组织建设不无启示。 1、青年领袖的培养是团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青年领袖在某种程度上是青年群体主流价值的体现和提升,他们能代表和感动一批人。当前团学工作有事务化的趋向,若不加以注意和引导,团学干部可能会在青年学生中失去影响。青年领袖的出现或可解决这个问题。他们工作热情与人格魅力的感染力对高校团工作很有启发。笔者在对港澳的培训研修中就深刻体会到了这一点。因为在一项调查中,笔者特别注意到了青年学生对青年学生工作者和青年学生工作的整体评价偏低。如在回答“你对你所接触的团干部和青年工作者的印象如何”的问题时,35%的学生认为他们有知识、有能力,对工作有热情,但有时办事不太公道,有私心;只有26%的青年学生认为他们公道、正派,有朝气、有能力。团委书记应该是学生中的领袖,但他们是否具备了某种可以感染人的魅力?在高校团工作中我们是否有意识把自己塑造成青年领袖,并有意地培养出一批青年领袖已加强团学工作呢?这是我们在工作中应找到的答案。 2、青年领袖是以同龄人教育同龄人的很好榜样。青年学生需要榜样,榜样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青年学生。只是当大部分青年学生关注影星、球星、歌星时,一个很严肃的问题也摆在了高校团工作者面前:学生摸得着看得到的榜样我们树了没有?我们推选的优秀和先进是否有血有肉?这些先进与优秀能否影响学生?其实青年领袖就是同龄人教育同龄人很好的渠道和载体。团学工作也会因青年领袖而富有感染力。 3、青年领袖是主流价值观念传播的良好载体。青年领袖是青少年群体中的主流价值观念的体现者和提升者。他们通过团体和相关的活动,反映出一套价值观,让青年通过参与、筹办活动、运作方式、风格及对外关系等活动方式,形成价值观念。 二、青年活动的借鉴与创新可以提高高校团工作的吸引力 1、活动主题应始终是活动形式的精髓。高校的团活动有时会为了吸引学生而有意无意地舍弃了应有的教育功能。而香港的《百年中国》活动则主题鲜明:认识过去,掌握将来,从而把一系列历史事件贯穿始终,这样就因凝重的历史文化主题特色吸引了青年与学生。这对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启发很大。共青团的政治教育功能是其本质特征之一,也是它受到社会认同和重视的基本条件。政治教育对青少年理解、适应社会并健康成长具有积极的作用,不能为追求形式而把核心放弃。 2、活动应注重先进技术的运用。媒体技术与舞台效果多重运用的活动形式给活动本身带来吸引力。在港澳培训研修时,笔者有机会参加了《百年中国》活动启动仪式。仪式中,凝重而富有传统色彩的舞台、有教育意义且脉络清晰的影片片段、富有吸引力的旁白、与主题相吻合的歌舞等让人反思高校团工作手段上的苍白。多种媒体的交叉运用可使内容丰富,具有极大的感官冲击力,值得借鉴。 3、应注重用不同的形式来组织活动。研修班宽松的教育形式对如何培训团干部很有启发。第六届海外杰出青年颁奖大会是有香港特首参加的活动。但他们的会场布置宽松而简约、庄重而有活力,反衬出我们有些活动形式的过于严肃和刻板。同时,香港也有些活动放在了教堂举行。第一次看到形式活跃的见证,让我们深思能否在高校团工作中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以恰当的形式烘托出活动的主题,增加吸引力。 三、青年组织适宜的运作模式可以增加高校团工作的凝聚力 1、充分发挥学生会和社团的自主性。高校的学生会和社团是学生自己的组织,在高校学生中有着较大的影响,但它们在实际操作上往往被当作行政机构,这部分是因为学生会的自主性发挥不够,另也是因为行政命令干预过多。行政手段的出发点是好的,也有其好的影响面和效果,但它往往忽视了青少年组织的自发性和自主性,其结果常常导致两个问题:一是抑制了青少年的参与意识,从而也抑制了青少年对于社团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香港大学学生会的一年一度的直选制度、参与学校事务管理的程度、社团凝聚学生的力度等都值得我们借鉴。二是使青年组织产生离心力,从而使组织的凝聚力受到影响。若学生组织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三自”功能,他们在学生中的影响力将会更大,也将对学校的和谐发展中起更大的作用。 2、重视志愿者工作的能力建设。志愿者工作是共青团的品牌,对学生、社会有着一定的影响。如何可持续地发展是今后志愿者工作的一大课题。共青团加强志愿者组织的能力建设一方面可以使志愿者机构避免“半官方”倾向,另一方面作为共青团的品牌,为社会文明作出更大贡献。香港社会福利署的有关思路值得我们借鉴。他们香港义工的形象树立、嘉许制度、义工精神等都折射出一种文化,而我们的志愿者文化如何深入确立和创导?如何进一步做到从社会化运作的高校志愿者工作模式到志愿者服务理念的更新、服务能力的提高?这都值得我们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