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就业问题是我国政府和教育事业领域长期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它突出地表现为青年在求职过程中的各种障碍。但是,笼统地讨论青年就业问题,所提供的对策往往不仅难以让人信服,也无法解决实际存在的所有问题;如果过多地强调大学生就业,则会显得偏颇和有失公允。本文拟从大学生与一般青年在就业时的主客观条件、就业障碍等方面的比较入手,有分别地寻求制度性对策和措施,以期更为有效地解决青年就业问题,促进青年的全面就业和社会的良性运行。 一、青年就业障碍的性质及成因:从比较出发的分析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的变革与发展、科技文化的进步,尤其是高等教育的长足发展,一方面为青年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就业机会和为就业进行素质准备的受教育机会;另一方面,经济、政治体制变革带来的工作效率加快、科技进步带来的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以及社会经济结构的巨大跃迁,在一定程度上又减少了从业人员的需要量,由此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就业压力,就业问题由此而生。 就业问题主要涉及以下相互联系着的几个重要的问题点:就业机会的总量与结构问题,就业率或失业率问题,就业质量问题(即所从事职业能否保证其素质、潜能的作用得到最大程度地发挥),从业人员的职业稳定性与流动性问题,就业心理成熟度问题(如就业焦虑问题、职业心理适应问题等),等等。在当前,它突出地表现为青年在求职过程中的各种障碍。 从我国目前社会就业形势的现实看,就业问题在两类人身上体现得尤其明显:一类是现龄45岁以上,因体制变动、经济结构调整、职业素质缺陷等原因而失去工作岗位者;另一类则是尚未正式开始职业生活或尚无稳定从业领域、正在寻求适当从业岗位的青年。由于成长环境及受教育程度的差异,青年就业问题在不同的青年群体那里有着不同的问题源、问题焦点,其解决途径也不尽相同,为简便起见,本文将青年划分为两大群体,即大学生和一般青年。本文所称的“大学生”,主要指接受普通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全日制学生,兼及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该类学生的特征与前两类基本相同,故归入此类)。其主要特征是:接受过系统的、正规的职业教育或准职业教育经历,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相对较高,成长于学校环境之中,社会经验较少,基本上未踏入职业领域,就业观念上有明显的理想化倾向。“一般青年”则包括除前述“大学生”范畴之外的所有青年。其基本构成是:(1)农村中因农业生产力发展、农田减少等原因而流出农业领域的青年劳动力;(2)城镇中未接受高等教育或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无业青年;(3)城乡范围内已接受成人高等教育(如函授、夜大学、自学考试等)但尚未开始初次就业的成人高校毕业生(其学历文凭在社会上认同度较低,就业时较全日制学生有明显弱势)。不过,青年就业问题并不简单地指称所有的青年未从业现象。有不少青年虽在统计意义上尚未从事一定的职业活动,但他们往往在做必要的职业素质或职业发展准备(如准备研究生招生考试等),本文未将此纳入考察范围。 青年就业问题突出地表现为,青年经过主观努力难以获得其所期望的从业岗位。在此,笔者名之为“就业障碍”。虽然就业障碍的根本原因还在于社会就业机会的有限性,但需要指出,在不同的求职者那里,未获得其所期望的从业岗位,其原因并不相同,就业障碍也具有不同的性质。 依成因及性质的差异,目前所见的障碍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1)素质型就业障碍,指求职者的个人素质存在尚未克服的缺陷,不具备从业的思想道德要求和专业知识、专业技能;(2)心理一观念型就业障碍,指求职者缺乏正确的择业观和从业观,不能适应人才市场的变化而及时调整自己的求职方向和求职策略;(3)机会型就业障碍,指由于经济结构转型、行业结构调整等原因,某些行业逐步萎缩,客观上使这些专业的就业机会大幅度减少,无法接纳新的求职者;(4)信息型就业障碍,指由于人才需求信息渠道不够畅通,劳动力需求方无法找到劳动力来源,而符合其要求的求职者又无法与劳动力需求方建立联系以获得从业岗位;(5)制度型就业障碍,指由于户籍管理、子女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制度原因,使希望在特定地域、行业内就业者无法享有与他人同等的社会待遇,产生较多的后顾之忧,不得不放弃在该地域或行业内的就业机会。 上述各种就业障碍的形成,往往基于不同社会主体的主观需求和其所处的客观环境、所具备的客观条件。在素质型就业障碍方面,尽管素质缺乏多表现为理论水平偏低、操作技能较差,但大学毕业生可能主要是由学习努力程度不够、敬业精神不足所致,而一般青年则是由于缺乏必要的受教育机会;在机会型就业障碍方面,突出地表现为青年的下岗再就业问题,大学所设专业一般已经过毕业生需求论证,应当是适应社会需要或市场需要的,而且大学生均为初次就业,即使存在机会型障碍,按照大学生培养目标,也应当有能力迅速实现专业转型;在制度型就业障碍方面,不少大学毕业生在求职时往往对户口、正式编制、公费医疗、工作环境等有明确的要求,而一般青年则更多关注薪酬、子女异地受教育的机会等等。由此可见,大学生就业所遇的障碍,较多地是出于其主观感受或主观追求,属于主观型障碍;而一般青年所遇的就业障碍,则更多的是由于客观环境、客观条件的限制,属于客观型障碍。 二、谁更应得到关注和关怀:社会大视野中青年就业问题的视点选择 在一般意义上说,青年就业问题当然是指青年未充分就业的现实状况,但笼统而不加分别地谈青年的就业问题,不仅不得要领,还会导致新的不公平和社会就业失衡。在这个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里,青年群体中谁更需要得到关注和关怀,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我们将采取怎样的青年政策以及具体的青年就业支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