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总书记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和团十五大部分代表座谈时指出:“共青团事业的发展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要坚持和发扬团的优良传统,结合新的时代特征与时俱进、不懈探索,在工作思路上创新,在工作方式上创新,在自身建设上创新,推动共青团工作不断焕发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① 新世纪党对共青团的期望和要求,重点突出的是创新。 怎么创新?创新就是与时俱进,就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发挥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当今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即党的十六大确定的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2003年党的十六届二中全会又进一步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② 胡锦涛总书记总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指出:“一个国家坚持什么样的发展观,对这个国家的发展会产生重大影响,不同的发展观往往会导致不同的发展结果。”③ 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我国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共青团在现代化建设中开创新局面的指导方针。科学发展观的精髓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在团的工作中就应当落实到青年人,坚持“以青年为本”,并循此思路开拓创新。 一、“以青年为本”,就要动态地体察青年的新发展 在社会的各个年龄群体中,青年人更乐于接受新事物,更愿意求新革新,更醉心于未来的新发展,因而青年发展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的特色更为鲜明。共青团工作坚持“以青年为本”,当然不能静止地看待青年,也不能停留于对青年的已有认识,必须时时关注时代发展的大背景,跟踪青年行进的步伐,在深入体察青年发展的时代特征中求创新。 新世纪我国青年的发展状况如何?从近几年的多项调查中可以看到,青年最显著的时代特征是渴求知识,生存竞争,追逐时尚,道德回归。 对知识的如饥似渴,孜孜以求,是当代青年发展中的一大特征,其强烈程度超过以往的任何时期。我国青年中的求知热,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是持久不衰,其集中的表现是重视学历的提高和业余时间“充电忙”。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1998年在全国的一项抽样调查显示:城市青年92.5%都持有达到大专以上学历的期望。进入21世纪,青年人的学历期望仍在攀升。2005年报考研究生的人数比2004年增长24.1%,考生人数达117.2万。在职青年业余时间“充电”忙,已成时尚。据《中国青年报》2003年在读者中的调查,“利用节假日忙于学习的人数”有59.7%,其动机是“在当前的激烈竞争中保持优势”。 一则来自2004年北京的信息,当年报名高自考的150余万人中,已经拥有大专以上学历的考生占近3成(40余万人)。其中竟有0.13%的考生已经拥有研究生学历(2000余人)。2005年又传来苏州大学一位博士报名参加法学学士学位自学考试的消息。这些已经具有大专以上甚至是研究生学历的青年,参加高自考的动机已不再是追求学历文凭,而是为了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再学一个新的专业。他们说:“今后的人才市场,知识结构比学历文凭更重要。多一个专业,多一种本领,求职的价码就不一样,个人的潜能也许能得到更充分的开发。”另一则来自温州的信息,青年中出现了“不为文凭,不求证书”的求知热。他们崇尚“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视学习为一种乐趣,一种开阔视野、自我提升的手段。这些情况表明,当今青年对知识有着何等急切的渴求。 在优胜劣汰的激烈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是当代青年发展的第二大特征。成长于新世纪的青年,当他们走上社会的时候,社会已不再是计划经济时代的那种“生老病死”全包。市场经济的发展,为这一代青年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但也使这一代青年感受到了生活的艰辛。在优胜劣汰、自由竞争的市场法则面前,当今青年的生存与发展,再也不能象以往青年那样无忧无虑,生存危机感正紧随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而日益凝重。 就业,这一最基本的生存要求,在当今青年中可不轻松。劳务市场的形成,大专院校毕业生从“统一分配”转向“自由择业,双向选择”,把青年的就业引向了市场。然而,当今劳务市场的容量又非常有限,供过于求的形势相当严峻。据2004年的统计,全年新增就业人口为1000万,城镇登记失业人口为795万,产业结构调整下岗职工为600多万,总计有2400万人在求职(未计入进城务工人员);而社会新增的劳动岗位只有1000万个,供过求比例为2.4∶1。平均2.4人竞争1个劳动岗位,其激烈程度可想而知。这就意味着有1400万人尚难求得自己的劳动岗位而陷于失业。就业难,已成为当今青年的一大忧虑。在失业人口中,18~35岁的年轻人占30%,约有400多万。2004年度大专院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73%(其中研究生为93%,本科生为84%,高职生为61%),有75.6万人未签约就业。南京市劳动部门2005年初的统计显示,到劳动力市场登记失业、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竟有158名硕士。身处这样的竞争环境,“就业恐慌”怎能不笼罩当今青年的心头,青年人怎能不关注自身竞争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