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B0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801(2006)05—0109—04 2006年8月1—4日,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和南开大学社会哲学研究所联合主办的第六届全国马克思哲学论坛在天津举行。来自全国高校、党校、社科院(所)和杂志社的130多名学者围绕“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阐释与创新”这一主题展开,就当代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与政治哲学的复兴、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及其当代意义、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主要问题、现代性问题与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建设等论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 一 当代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与政治哲学的复兴 近几十年来政治哲学在世界范围内的复兴,尤其是近年来政治哲学在中国的兴起,是值得关注的重大哲学事件。南开大学的陈晏清教授认为,在政治哲学复兴的思想潮流中,马克思主义哲学不能置身事外,必须积极应对,建构起适应于现实生活并能引导时代思想潮流的政治哲学理论,这是时代赋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大使命。市场经济打破了传统社会视为神圣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组织,代之以出于利益关系和基于契约关系的市民社会,我们应适应历史事实性的变化,建构和发展一种基于现实的价值性与事实性相统一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包含了理想性的和现实性的两个维度或两种进路,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建设,应当从这两条进路及其相互关联中展开。黑龙江大学衣俊卿教授指出,推动政治哲学研究走向深化,可以有很多途径,政治哲学研究范式的转换就是其中之一,从宏观政治哲学向微观政治哲学转变是当代政治哲学研究的重要特征和发展趋势。如果我们依旧停留在宏观政治哲学的视野内,依旧受那种追求普遍性知识的、思辨的理论哲学或意识哲学范式的统治,所谓拒斥宏大叙事或回归生活世界都只能是一种比较空泛的理论呼吁。衣俊卿教授从年鉴学派的新史学范式、生活世界理论和日常生活批判范式、后现代的微观政治学以及后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哲学四个方面考察了微观政治哲学的理论资源。他总结了微观政治哲学研究范式的基本要点:在人类社会历史的大视野中,通过拆除宏观政治和宏观权力的核心地位来解构各种普遍化的宏大叙事,借助年鉴学派的总体史学和长时段史学的研究范式,把政治放到人类社会历史的多元形态中加以考察和把握,形成多视角多维度的社会历史理论;在政治现象和政治事物的视野中,充分重视各种边缘的、微观的、多形态的、多元差异的政治权力的地位和作用,形成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的政治理解模式;通过各种微观权力机制的分析而深入日常生活世界之中,由此凸显出政治与文化的关联,微观政治哲学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回归生活世界的文化哲学,正义、平等、自由、民主、法治、权利等宏观政治理念只有在日常生活的微观层面上转化为内在的文化机理,才不会变成一种抽象的口号和普遍化的宏大叙事。吉林省社会科学院邴正教授对后发展社会的七对矛盾进行了哲学思考:发展与依附、经济发展与人文发展、公平与效率、自由与民主、全球化与文化冲突、社会和谐与社会冲突、政治理想主义与经济现实主义。 复旦大学邹诗鹏教授指出,新自由主义和新保守主义两大政治哲学的较量对决,占据了当代哲学的中心舞台,时至今日,政治哲学渐成显学乃至“第一哲学”。当代政治哲学的复兴,不仅需要引入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传统,而且需要强化这一传统在当代的在场性意义。从近代式个人主义的自由主义向当代社会干预条件下强调文化价值多样性的新自由主义的转变过程,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兴起有着直接关系。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以关注阶级分析及其社会革命理论为特征,并藉此在最近一个多世纪以来产生了世界范围的历史影响。它有两个基本向度:一是由阶级分析理论支撑起来的政治解放,马克思强调基于经济政治关系从而展开对人的社会关系的区分,其阶级区分的立场指向弱势主体,所有人民是否能够获得一种公正底线的社会关系及政治结构才是正义问题的实质所在;二是政治解放必然要通向人类解放,政治解放只是中介,人类解放才是目的,马克思的政治哲学是服从于其总体的哲学人类学的。通过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传统的中国化从而完成中国政治传统的当代转化,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面临的时代课题。首都师范大学陈新夏教授认为,可持续发展既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涉及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之间关系的合理化亦即公平,是可持续发展实现程度的关键因素。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哲学探讨,拓展和深化了对公平内涵及其实现途径的理解,在可持续发展问题上确立公平理念,建构公平合理的社会关系和行为规则,是缓解资源环境危机的治本之策,亦将为社会公平的全面确立提供一种示范。 浙江大学郁建兴教授以杰索普为例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新发展。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实现了复兴,资本理论与阶级理论之间以及各自内部的争论,激活了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研究,也为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但是这些争论也基本上耗尽了它们自身的发展潜力,寻求超越两者的分离或对立成了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新的增长点。杰索普通过引入“策略”概念来统合各个领域之间的联系,通过国家的策略理性把“资本理论”与“阶级理论”结合起来,从而发展出一种新的国家理论。杰索普结合“前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后科学”的社会科学,对资本主义国家的现实和未来做出具体的解释和预测,他分析了后福特主义时代的熊彼德主义竞争国家,并提出“元治理”理论作为国家理论的当代出路,从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具有当代水准的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样本,对我们重新思考国家有着极大的启示作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岩教授反思了学术界有关政治哲学研究的几种观点。探讨了政治哲学的学科性质和本质特点,界定了政治哲学的学理范畴和研究框架,论述了政治哲学的基本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