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国决策层反映时代、社会实践发展的趋势与要求,进而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时候,学术界却在反思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人学研究的得失,力求开辟当代中国人学研究的新道路。如何开辟当代中国人学研究的新道路?我的观点是: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意味着要把当代中国发展问题提到“人”的层面来考虑,要把当代中国发展纳入以人为本的发展框架:也意味着以人为本整合了当代中国人学研究取得的成果,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发展的核心理念,为深化人学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学术空间,也确立了人学在哲学中的合法性地位。以人为本已成为当代中国人学研究关注的焦点与前沿问题。因而可以在全面深入辩证地理解以人为本的哲学理念与深层底蕴中,在清理与总结以往人学研究得失的基础上,在研究现实人的生存境遇与发展命运中,从经济、政治、社会和人四个层面转变人学研究范式,进而开辟当代中国人学研究的新道路。 一、当代中国人学应注重研究经济发展的新形态即人本经济问题 当代中国人学应注重研究经济发展的新形态即人本经济问题,这是经济层面的人学问题,涉及到如何看待以人为本与经济建设、经济发展的关系。一种观点认为,提出以人为本是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否定,就是把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首要目标。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看到了以人为本就是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然而,它未认识到提出以人为本是为了更合理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使经济建设与经济发展采取新的形态。当代中国人学应为确立经济建设与经济发展的新形态提供理论阐释。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能动摇,但应转变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传统形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传统形态,主要是以“物”的方式来实现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主要表现在:消耗自然资源;污染环境;资本拉动;依靠廉价的劳动力成本(把劳动力当作成本,不是当作人);出口物质资源。这种“物本”的经济增长方式功不可没,但也付出了沉重代价。因而,必须把“人本”理念引入经济建设与经济发展之中,实现由传统的经济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形态,向现代的经济建设和经济发展的新形态转变,从而使经济建设具有目的与手段的合理性:一是从目的方面注入,把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看作经济建设与经济发展的目的,反对只见物不见人;二是从手段方面注入,通过“人”的方式来推动经济建设与经济发展,既把提高人的自主创新能力看作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中心环节,又把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看作经济发展的根本方式。因为时代发展的趋势表现在从注重“物质资源”走向更加注重“人力资源”。在古代,经济发展主要依靠自然资源,人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不大明显。到了农业社会,人不再是一个仅靠自然界“恩赐”而生存的盲从者,在一定程度上,人类开始用自身的体力和经验来引起、调整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由此,人的体力、经验开始受到重视。然而,此时的人类经济社会发展更多还是依赖自然资源。到了近代,随着机器大工业的出现及商品经济的发展,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及机器、设备逐步登上历史舞台,进而取代了人对自然资源的过分依赖。然而,人的主体性再次淹没于货币中,人成了货币、资本和金钱及机器的奴隶。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社会,经济的发展主要来自资本的运作、经营和增值。以科学技术为龙头的工业革命使大机器得以出现,机器取代了手工工具,取代了人的体力和畜力,使生产力获得了惊人的发展。正是这种不断增长的生产力,改变了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使人开始获得相对独立。这样,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就由过去依赖自然资源转变到依赖于资本、技术、机器和设备。今天,人类社会正在步入知识经济时代。在知识经济社会,信息或网络技术的迅速扩张促进了知识与技术的开发和创新,高科技成为首要生产力,并且渗透到经济结构的方方面面,知识的生产、交换和消费成为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中枢。就是说,人的知识、智力、技能和创新能力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正日益取代土地、资本等物质资源,并在整个经济结构中占据支配地位。知识经济时代具有四大特征:人的知识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比重日趋上升;产业结构日趋智能化;知识型的劳动者将构成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与土地、资本等物质资源相比,人所拥有的知识和信息具有可以共享、效用大、易流通、传速快、成本低、高附加值等特点。这意味着,知识经济时代看重的是知识、智力、技能和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人们不再以拥有土地和钱财的多少论财富,而主要是以知识的多少、智力的高低和创新能力的大小论贫富;也意味着人力资源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人才已成为经济发展中无法替代的关键因素。 以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经济建设与经济发展的方式之特征,可概括为“人本”经济发展方式。这里的“人本”应成为实现经济更快更好发展需要确立的一种理念,它是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而不是否定。这样,当代中国人学应由注重物本经济走向更加注重人本经济,应研究人力资源能力建设问题。 二、当代中国人学应注重研究能力本位与人本位统一的政治结构与政治体制的建构问题 当代中国人学应注重研究能力本位与人本位统一的政治结构与政治体制的建构问题,这是政治层面的人学问题,涉及到以人为本对政治结构与政治体制改革所蕴涵的意义。当代中国存在的根本问题,主要是由权力至上的自上而下的“金字塔”式的政治结构和“官本位”的政府权力运作体制及其对人的控制造成的。这种政治结构与政府权力运作体制具有五大特征:下级对上级的依附;民众对权力的畏惧;政府对民众的管制;能力对权力的服从;法权、规则对“人治”、“关系”的服膺。由此,要解决当今中国存在的根本问题,就首先必须从改革权力至上的政治结构和“官本位”的政府权力运作体制入手。权力至上的政治结构和“官本位”的政府权力运作体制,说到底是一个政治问题。也就是说,当代中国存在的根本问题说到底与政治上存在的问题有关。正如卢梭在《忏悔录》第9 卷所指出的:“我已看出一切都归源于政治,而且,无论我们作什么样的解释,一个民族的面貌完全是由它的政府的性质决定的。”① 这对政治仍起主导作用的当代中国来说,尤其如此。 那么,如何解决权力至上的自上而下的“金字塔”式的政治结构和“官本位”的政府权力运作体制问题?这里存在着路径选择问题。应从两个层面入手:一是改造“政治结构”;二是确立当代中国政治的先进的核心理念,改造“官本位”的政府权力运作体制及政治体制。对这一问题,我另作专门论述。这里简要来说,就是根据以人为本的要求,针对当代中国政治活动的现状,当代中国人学应围绕“权力获得的方式、权力获得的根据、权力行使的方式和权力行使的方向”四个根本问题,确立以下四种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核心理念:公正,能力,公共,民本。这样的人学,实质上是由权本位走向能本位和人本位相统一的哲学,是使人获得政治解放并使人成为人的哲学。 首先是公正理念。这主要是针对等级、特权提出来的,其中涉及到权力获得的方式。其基本目标是由“不当获权”走向“公正获权”,由“等级特权”走向“平等权利”。公正理念是我们最需要的,又是在一些传统政治活动与行为中所缺乏的。这里的公正,我的理解,主要是起点公正、过程公正、结果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