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的存在论研究

作 者:

作者简介:
张曙光,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 北京 100875/ 戴茂堂,湖北大学哲学系 武汉 430062 张曙光(1956—),男,江苏省沛县人,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教授。

原文出处: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

内容提要:

随着人类的生存质量和生活意义越来越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从存在论的高度反思价值问题成为现代哲学的重大研究论域。价值的存在论研究,就是要通过在“本体”论上把价值与自由、价值与时间关联起来,在认识论上把价值与事实、价值与认识分离开来,在方法论上把价值与科学区别开来,从根本上指明价值在人的生命活动和社会生活中的本体论地位,深层次说明现代性的价值意义与问题,预测当代人类的价值取向与命运,从而维护人类生命存在的尊严和意义,反抗人的价值的外化和存在的异化。


期刊代号:B1
分类名称:哲学原理
复印期号:2006 年 1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B0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209(2006)05—0023—03

      一、引论:作为现代性现象的价值问题与价值哲学

      近代以来,过去长期二元分立的“自然”与“精神”两大领域,经由人们的商品生产和工业化劳动,形成一个统一的社会历史领域,人的主体性地位和由人的活动产生的问题也随之突出,这实际上意味着作为现代性现象的“价值”得以生成并成为新时代围绕着旋转的中心。这从18、19世纪的思想家如康德、黑格尔、马克思等人的思考和论著中即可看出。通过反思传统哲学的本体论与方法论,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哲学家洛采、文德尔班、李凯尔特试图将价值问题置于哲学的中心地位,并且认为哲学只有作为价值的学说才能存在。这表明价值成为现代哲学的重大论域是一种存在论(本体论)的自觉。在现代,随着人类的生存和生活意义越来越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现代哲学意识到,哲学的根本问题乃是人本身的存在问题,它所关切的是那种未定型的开放的作为价值性存在的人自身,是人类的生存状况、精神困境和行为选择,因而是关乎人的生存和意义的价值论。而由于“人自身”的未定型的开放性,人们“主观”上生活在自己的意识中,“客观”上又生活在社会和大自然之中。因而,这种关于人的价值论必定通向非人格的社会和大自然。

      二、价值与存在——价值的存在论研究

      价值本体论问题是整个价值哲学的基础。价值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价值哲学的本体论问题,是价值哲学必须首先解决的基础问题。然而,传统哲学对存在却有一个很深的误解,表现为,存在成了客体,即一个动名词(being或das Sein)的存在者,一个现成的常住的在场。这种误解导致存在物被彰显,真正的存在被遮蔽,存在与价值之间失去内在联系,人的价值在表面上的升值中却经历着贬值。然而,作为目的本身而存在的人具有绝对的内在的价值,因为人的生命尊严、幸福、自由和权利是他自己的活动赋予的,而人自己的活动正是动词性的存在即生成、创造。真正的思想家都会在人的存在与价值之间建立起生存性的联系。

      价值的存在论研究就是要从根本上揭示人的生命活动和社会生活在本体论上的价值性,深层次说明现代性的价值问题,预测当代人类的价值取向与命运。由于价值问题根本上是人所以为人亦即人特有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意义问题。因而,通过价值的存在论研究将深入到人类社会历史和各种文化样式之中,从而探明人的意义世界。人的存在是人创造的文化世界的核心,人的具体存在方式则是文化世界的不同样式。一方面,人通过实践活动使自然存在物越来越多地改造为文化物;另一方面,人在实践活动中又使自己的本能越来越多地具有文化意向,使自身得到改造而成为人格化的文化。文化不仅为人所创造,而且也塑造了一代代人的心理和价值世界,甚至是培育人类价值意识的真正源泉。然而,历史上也不断出现制约人类存在的异己的力量,这是价值的外化和存在的异化。

      三、价值与自由——价值的本体论研究之一

      存在既然不是现成的物,它的本性就是自由的。马克思说:“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萨特也指出:“自由是价值的惟一基础,此外,绝没有什么能就我采纳这种或那种价值或某种价值的尺度进行辩护。”人的本质在其活动中的展开表现为对自由的追求,这是一个无限的过程。人在时间意识中体验到的有限性(有死)与无限性(永恒),是无数追求着自由的个人及其生死递嬗之间的矛盾关系的内在形式。

      现代人以个人自由为最高价值,这一方面固然基于人的生命的个体性存在,另一方面,则是现代社会使然;在传统社会,人们最看重的价值是个人的德性而非个人自由,因为人虽然也有个人意志被干涉和强制的苦恼,但最害怕的却是脱离群体。但在现代社会,个人自由在越来越充分地实现的情况下,他们的关系却冷淡了疏远了,整体感消失并因此而无聊甚至反社会,人的生活的意义问题发生了危机。人生的意义不能缺少自由的维度,但只有自由还不足以建立起意义世界。许多思想家都曾指出,意义是社会性的。这可以从两方面理解:其一,意义和人的交往活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母语的学习就是在成长过程中参与到群体生活中去,学会以言行事。其二,意义是在一个群体之内传递下来的某种传统的东西,因此必须加以学习和传授。需要分析个人自由的内在矛盾、个人自由与公众利益的矛盾;如果说个人自由是人的生活之“经”,人际公正就是人的生活之“纬”。

      存在的自由性导致我们必须去面对价值共时地表现出来的特殊性与普遍性。价值的普遍性指人类价值观念内涵在绝对终极意义上的共通性;价值的特殊性指展示这绝对终极意义在形式上的差异性与丰富性。

      四、价值与时间——价值的本体论研究之二

      存在既然不是现成的物,它在本性上就是流动的,因而是历史的,具有过程性和时间性,而这正是价值的特性。文德尔班和李凯尔特将科学分为自然科学和社会历史科学两大类,就是为了凸现价值与时间的内在关联。文德尔班指出:“一个事件只有当它凭借它的个别意义而直接地或间接地与价值发生关系的时候,才成为历史事件。”李凯尔特则说:“没有价值,也就没有任何历史科学。”日本学者牧口常三郎也认为:价值依照时间和境遇而变化。这就挑明了价值的时间性。

      如果说在纵向上人的存在展露为一种时间结构,那么在横向上人的存在便展露为一种自由结构。时间与自由是相互牵连着的。按照柏格森的说法,真正的时间是绵延,是持续不断的运动,深层的超验自我是纯粹的意识绵延,是纯时间的存在,是人的本真存在,不受空间和物质的限制,因而是自由的。但经验的自我却要受到种种限制,处处感觉不自由,于是人的活动才成为受限制与突破限制的活动,才有人的自由意志的产生与发挥的可能性。所以,人生才成为“经”“历”,我们不仅“经历着”现在,还“曾经历”过去,且“要经历”未来,这就是时间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这三个维度,而这样的时间就是人的历史。历史不只是供人们活动的时空舞台,而是人的本质的生存方式。在海德格尔看来,时间是生命内在的原始结构,只有体验了这种时间意识的人才会把有限的生命时刻牢记心头,才做得到对自己有限的生命负责即选择最有价值和意义的生活,做得到在与存在物打交道的时候不至于沉溺于物即不把有限的生命浪费掉。时间的哲学意义在于敦促人永远处于价值的寻求和创造之中。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时间是意义生成的根据,而意义是时间生成的内容。马克思明确指出: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狄尔泰也说过:人是什么,只有他的历史才会讲清楚。伽达默尔则认为,价值概念是一个不得不历史地自我沉思的哲学困境的表达。卢卡奇断言:马克思确认,历史性是一切社会存在的根本范畴,而一切存在都是社会存在。我认为这是马克思理论的最重要部分。在巴黎手稿中,马克思说,只有一种社会科学,即历史科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