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发展理论与科学发展观

作 者:
徐琴 

作者简介:
徐琴,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哲学博士

原文出处: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内容提要:

以发展作为研究对象的现代发展理论,其主要成果体现为可持续发展理论和“以人为中心”的综合发展理论。科学发展观是现代发展理论的重大创新,在理论方面它首先起源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观,同时也积极地借鉴了现代发展理论的有益成果。科学发展观既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本国发展道路过程中收获的一项理论成果,又是现代发展理论的重要理论创新;它不仅推进和深化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论,而且对于时代的发展课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它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发展理论的最新成果,也是与中国当前特殊的发展现实最为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现代发展理论。


期刊代号:B1
分类名称:哲学原理
复印期号:2006 年 07 期

字号:

      “发展”是当代全球性的主题,同时也是自近代以来中国社会一直面临的核心问题。在人类步入21世纪的今天,发展已不仅仅是实现工业化的过程,还包含着工业化之后的信息化过程以及在工业化、信息化基础上所发生的社会转型和全球化带来的新问题。因而,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面临着严峻的发展问题。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的新一届领导集体在全球化这样一种大时代背景下提出的关于我国社会和经济下一步发展中所必须坚持的根本理念和指导方针。它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主要是其社会发展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了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的具体实践,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现代化实践;同时,作为一种新的发展理论和发展目标,科学发展观又积极地借鉴了现代发展理论的有益成果,是现代发展理论的一个意义重大的理论创新。

      所谓“发展理论”(Development Theory)亦称发展研究(Development Studies),顾名思义就是指关于社会发展的理论,它研究的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的宏观问题。

      现代发展理论在其半个多世纪的演变中,大体经历了“发展经济学”、“现代化理论”、“依附理论”和“世界体系论”,以及于20世纪80年代兴起、在90年代后得到迅速发展的“可持续发展论”和以人为中心的“综合发展观”。“发展经济学”的基本观点是将发展视同于经济增长,把国民生产总值及人均国民收入的增长作为评判发展的首要的甚至唯一的标准,认为发展问题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就是经济增长问题。“现代化理论”认为,发展是经济增长与社会变革的统一,是发展中国家的社会制度、社会体制和社会组织形式由传统向现代转型以实现社会变迁、达到社会结构要素平衡发展的过程。用公式表示就是:发展=现代化=整个社会结构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但如何实现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呢?回答是引进西方文明。这一理论认为,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化是由其自身的制度结构和文化传统促成的,它是西方文明在自身文化环境中逐步发展壮大的,是一种文明的自我发展。而非西方不发达国家由于其自身的社会系统有缺陷,其社会内部因素无力促成现代化的发端,因而只有靠西方文明的传播与冲击才能实现现代化。与现代化理论只从社会内部因素分析非西方不发达国家的发展问题不同,“依附理论”主要是从西方发达国家与非西方不发达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联系,特别是从国际贸易关系,从西方发达国家对非西方不发达国家的控制掠夺,从不发达国家对西方发达国家的依附出发,去解释非西方国家的不发达。这种理论认为,由于非西方国家已不可能在同样的初始条件下重演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化道路,所以必须脱离西方的控制,实现自主发展。因此,依附理论反对现代化理论的西方化模式。“世界体系论”不像现代化理论那样只注重单个国家的现代化,也不像依附理论那样将世界简单地划分为中心与边缘,而是将整个世界视为一个彼此制约的关系整体,探讨现存世界格局形成和演化的原因、条件,探讨其总体的发展线索,从其总体的发展过程中分析作为部分的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分析各国在世界体系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并对今后世界体系的发展变化作出预测。

      现代发展理论的这样一些早期形态不仅对不同历史阶段上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指导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例如,发展经济学在20世纪50年代为人们普遍接受,并在战后初期对于经济发展确实起到了推动作用),而且直到今天仍然在某些方面和要点上保持着一定的理论价值(在一些基本的领域内仍然是有效的分析工具)。然而,随着在实践过程中的进一步运用,以上这些理论的局限性也逐渐体现出来。经过多年实践的检验,人们发现采取发展经济学理论模式的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某些主要经济指标虽然上去了,经济增长率提高了,但是整个社会却并没有因之获得较大的进步,人民的生活水平、健康状况及文化素质并未得到相应的改善和提高。相反,却出现了程度不同的分配不公、社会腐败和政治动荡。正是基于这样的现象,后来人们普遍批评这种发展理论,将经济增长称之为“无发展的增长”。同样,采用现代化理论的有些国家,虽然经济在短期增长了,但经济、政治与社会问题却变得更加突出:经济上,大部分非西方不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大了,外债负担日益沉重;政治上,不发达国家的政权更迭频繁,军事政变不断发生;社会上,贫富分化日趋严重,人才外流,城市恶性膨胀,等等。这些国家的发展实践证明,西方化作为现代化理论开出的药方不仅未能带来社会的全面发展,反而造成了其政治上混乱、经济上对外依赖和社会动荡的恶果。而依附论由于夸大了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依附性,片面将不发达的病根统统归咎于外部因素,因而陷入了外因决定论的缺陷中。世界体系论则由于忽略具体国家历史时期的特殊发展过程,忽视对具体国家发展道路的探讨,使其理论过于抽象而缺乏实际应用性。

      总之,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随着由发展本身所导致的问题以及主题的变化,发展理论开始出现了重要的和引人注目的理论转向。如果说先前的发展理论更多地关注发展的外部关系、表面指标和“硬”的方面的话,那么,新的理论则开始进一步关注发展的内部关系、实质指标和“软”的方面。“可持续发展理论”是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并在90年代得到国际社会广泛接受和认同的一种发展理论,其核心思想是追求发展与自然的和谐,当代与后代之间在环境、消费方面的平等,从而逐步形成了一整套新的发展战略和发展模式。其基本思想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被明确地概括为:“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是一部分人的发展不损害另一部分人的利益的发展。”可见,“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实质就是要造就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保证整个社会具有长期的发展潜力,以此实现持续发展的目标。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确立,标志着人类在发展理念上的一个重大变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