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思维:构建和谐社会的思维范式

作 者:

作者简介:
刘卫平,中共上海市委党校 哲学部,上海 200233   刘卫平(1959—),男,湖南邵阳人,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哲学部教授,博士,研究方向:认识论、思维科学与系统哲学.

原文出处:
湖南大学学报:社科版

内容提要:

系统思维作为反映现代科学研究方法之内在要求的思维范式,具有自身的基本的特点:即系统思维是开放性思维、整体性思维、复杂性思维和协调有序发展性思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以科学的系统思维范式为指导,使我国的和谐社会体现出开放性、人民主体性、整体协调发展性、区域发展的差异性与多样性及其发展的有序调控性等系统特征。


期刊代号:B1
分类名称:哲学原理
复印期号:2006 年 07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B0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763(2006)02—0104—04

      人类活动的思维范式是随着人类实践活动和以科学研究为其主要形式的认识活动的发展而发展的。当代系统思维观是直接以系统科学为代表的现代科学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当代社会发展实践表明,系统思维作为一种科学的思维范式,它指导社会各领域发展的方法论意义正日益得以凸现。由我党当代领导集体所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质上就是一种以系统的思维范式为指导而进行的社会实践运动。

      我党继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以后,又在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与特征,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有过明确的指示。他提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① 在这里,胡锦涛总书记不仅指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与现实的根据,同时也概括地指出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及其基本特征。这是我们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概念的重要理论基础。我们认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体现的“和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指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这也就是十六届三中全会报告中所讲的“五个统筹”之一;二是指社会内部和谐,这包括经济与社会发展要和谐,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相协调;三是指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和谐,即十六大报告中所提出的要形成社会成员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四是世界上各种文明之间的和谐,即我们在对外开放中要以开放而包容的精神,吸取国外文明的合理因素,使我们中华文明与世界其它文明能和谐相容。质言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充满活力、公平公正、稳定有序、全面协调、蓬勃发展的开放性社会。

      “和谐社会”发展思想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所形成的又一重要思想成果。“和谐社会”发展思想,从思维方法意义上来说,仍然属于系统思维范畴。因此,要深刻把握“和谐社会”发展观,有必要先了解系统思维方式的本质特点。

      系统现象普遍存在于一切对象领域和科学研究领域。系统科学作为研究系统现象之共性的学问,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指导意义。从系统科学中所提升出来的系统思维观上升到哲学的方法论层面,就成为了当代的社会思维范式。系统思维作为反映现代科学研究方法之内在要求的思维范式,总的说来具有以下基本的思维特点:

      1.开放性思维。这就是说,当代的系统思维观首先是以开放性的眼光来看待事物和研究问题的,它始终把对象或研究的问题置于系统的开放性视域中进行考察。开放性是任何系统得以存在和发展的首要条件和本质特性。任何系统本质上都是一种开放性系统。因此,以系统思维方式来把握对象和研究问题,必须要树立开放性思维观。开放性思维从某种意义上说反映了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相互联系的观点,即把事物与其它周边事物相互联系起来进行考察的认识论维度。因此,不难理解,系统思维的开放性与形而上学思维观那种把对象与其它事物割裂开来而加以封闭孤立的研究方法是根本对立的。

      2.整体性思维。不难理解,当代的系统思维观是以整体性眼光来把握对象和研究问题的,或者说,它始终把对象或研究的问题置于系统的整体性视域来进行考察。整体性也是事物系统的本质特性。因为,任何事物系统本质上都是一个由其诸因素、诸方面或诸环节相互联系而构成的复杂的有机整体,同时它又与其它事物处在相互联系的整体过程之中。没有整体性就无法维持系统自身的存在及其发展。系统的自身性质及其功能就是由自身系统的整体性所内在赋予的。只有以整体性的思维眼光来把握事物本身,才能真正客观而全面地把握对象的真实本质及其变化发展的趋势。这种整体性思维方式反映了事物所必然具有的有机联系,或者从方法论上来讲,就是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因此,它与形而上学那种把事物的相互联系割裂开来而加以片面理解的思维方法也是根本对立的。

      3.复杂性思维。这就是说,当代的系统思维范式是以系统的复杂性眼光来把握对象和研究问题的,或者说,它总是把对象或问题置于系统的复杂性联系视域中来进行考察。任何系统作为处在变化发展过程中的事物,也就是处在极其复杂的非线性联系状态之中的事物,因而具有多种变化发展的向度性。复杂性也是系统作为有机事物所必然具有的本质特性。正是这种系统自身的非线性的复杂性内在地赋予了系统变化发展的内在活力及其运动机制。复杂性思维方式要求我们深入而细致地研究系统对象各种复杂的本质联系,以把握事物变化发展的多种可能性,从而正确地把握系统变化发展的趋势与规律。显然,这种系统的复杂性思维方式与形而上学那种把事物自身的复杂性联系加以割裂开来而片面化和简单化的思维方法是根本不同的,更是与那种把主观臆想强加于系统对象的主观唯心论相对立的。因为,系统的复杂性思维方式是建立在对事物进行深入分析的科学研究基础之上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