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价值论研究的现状与趋势

作 者:

作者简介:
孙伟平,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北京 100732)

原文出处:
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B1
分类名称:哲学原理
复印期号:2006 年 04 期

关 键 词:

字号:

      蓦然回首,中国价值论研究已经走过了20多年的历程。置身当今世界(包括中国)文化、文明转型时期,面对价值冲突普遍而尖锐的情形,中国价值论研究必须努力把握时代精神,以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建设为基础,进行新的反思与创造。为此,有必要首先回顾与总结20多年来的研究进展,并通过自觉反思,发现深入研究的突破口。

      一、中国一般价值论研究的兴起

      虽然中国传统哲学是以伦理、政治为中心的,具有独特而丰富的价值论理论和实践资源;然而,一般价值论却迟至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才兴起。

      在中国哲学的基础理论研究中,一般价值论的兴起既是对传统哲学不满之故,也源自于中国社会生活实践的呼唤。

      从理论上看,20世纪70年代末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大讨论,重新确立了实践观点的权威。随着讨论的深入,理论上接着提出了“什么是检验实践的标准?”“如何看待实践中人的目的、需要及其与真理的关系”等问题。这实际上进入了关于价值问题的思考,成为国内价值论研究的逻辑起点。加上学者们日益对源自前苏联联共布党史四章二节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体系”不满,对这种“拟科学”的知识论、真理论哲学体系不满,对其忽视或无法处理人的问题、价值问题不满,因而价值论另辟蹊径,从实践、主体(人)角度逐步开展起来。

      而从实践层面看,建国后长期“左”的时期、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发生了大量贬损人的人格与尊严、甚至不将人当人的运动和事件,整个社会许多时候是非颠倒,善恶不分,价值取向和价值秩序极其混乱。随着20世纪70年代末解放思想,拨乱反正,人们的思想禁锢被打破了,开始了全民族的大反思,这些反思的深入越来越要求有价值理论的支撑。特别是改革开放、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建设实践的发展,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思考和行动的自由度增大了,内容也更丰富了,关于社会和个人的价值选择问题日益成为关注的焦点。甚至在一些传统问题上,价值问题的思考也显示出了独特意义,如已往哲学似乎只注意到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的一面,而历史反思与生活实际的发展则使人们认识到,它实际上也来自于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价值选择”。如何在符合历史规律的基础上,正确地论证和把握自己的价值选择,就需要有对于价值和价值取向问题的理论反思。当前围绕转型时期价值观念建设的讨论,以及对诸如“普遍价值”的研究,也有力地突显着这种需要。

      正是因为价值困惑、价值冲突的大量存在,价值反思与批判的日益深入;正是因为价值论在理论与现实实践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甚至因为“人是目的”,价值问题更具有统摄性,因而价值问题的讨论逐渐成为热点。自1980年以来,中国哲学界发表了大量研究价值论基础理论以及现实价值问题的著作和论文,主要从事价值论研究的学者约有200人至300人,价值论作为哲学基础理论中一个新的分支得到了广泛承认。

      二、价值论正在“改变”哲学

      近年来,伴随着哲学基本理论改革、创新的深化,价值论研究的意义日益突显出来,一些中国学者提出了哲学的“价值论转向”,或要求以价值论为中心重构哲学。

      传统哲学是拟科学的,无论是与科学混沌一体的古代哲学,还是近代的“认识论转向”,现代的“语言学转向”,都试图以科学为范式,按照科学精神、运用科学方法研究哲学。它旨在描述世界,解释世界,追求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普遍规律,获得可以实证的科学知识,建立某种“科学的”理论体系。他们常常宣称自己的结论是“科学”、“知识”,或努力获得一种科学地位。然而,在观察的客观性受到质疑、归纳问题尚待解决、整体主义和历史主义哲学观重新抬头、特别是传统哲学忽视对实践和主体(人)探讨的缺陷揭示出来之后,哲学的“拟科学梦”逐渐破灭了。这促使哲学重新思量其对象、使命与任务。“价值论转向”于是成为一种有影响的思路。

      哲学的价值论转向并非坚持价值论是哲学的惟一研究对象,并不将价值维度视为哲学的惟一尺度。事实上,它并不排斥一切传统的哲学问题,并不否定存在论(本体论)、认识论之作为哲学基本分支的事实。相反,它只是一种哲学视野、哲学趣向、哲学思维方式的改变。它意味着,要将人、将人的社会的历史的价值生活实践置于哲学思考的中心地位,从哲学的主体向度或价值维度出发,重新审视和构造哲学。

      略而言之,从主体(人)的价值维度审视、“改造”或“重构”哲学,将促使哲学重新反思自身,导致哲学发生全方位、革命性的变化,映射出一种全新的哲学形态。这大致可能形成如下一些基本结论:(1)哲学观的变化:哲学不仅仅是狭义的“世界观”,有关人们的信念、信仰、理想等问题的人生观、价值观,也将成为其基本内容;(2)哲学基本结构的变化:价值论与存在论、认识论一起构成哲学的基本理论分支;(3)哲学思维的变化:实现从客体的直观的实体性思维,向以实践性的主体性的生成性的关系思维转变;(4)哲学宗旨和精神实质的变化:哲学的宗旨不在于“解释世界”,追求客观知识(真理),更重要的是以人为本,关心人与人类的生存状况和命运,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合乎人性的、每个人都能得到自由和全面发展的理想世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