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者普遍重视马克思创立的科学实践观对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键性意义,并以此为基础来重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以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我们认为这是一条正确地理解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路。它抓住了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核心问题。但是,抓住了问题还不等于正确地理解了问题。其中,如何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范畴就是一个我国理论界长期以来没有解决好的但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例如,近年来,许多论者对实践做了泛化的理解,把实践界定为人类生活。他们认为:“马克思哲学的基本概念实践其实可以理解为人类生活或人类生活的同义语”;[1]“对马克思而言,实践其实是现实生活的‘代用语’,他凸显实践是为了回归现实生活总体”;[2]“实践界定为人的现实生活不是任何人主观臆断的结果,而是沿着马克思的思想道路继续前行的必然结论”;[3] 等等。对于把实践泛化为人类生活的观点,笔者不能同意。鉴于实践范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正确理解实践范畴是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前提和关键,因而我们认为,对把实践泛化为人类生活的观点进行一些评析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 把实践泛化为人类现实生活的观点并不符合马克思的思想。为了正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创立的科学实践观,弄清实践范畴的科学含义,我们必须回到马克思。 众所周知,马克思实践观的基本思想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就已产生,正式形成则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通过对异化劳动的分析,不仅理解了私有制的本质,得出了共产主义的结论,而且在实践观上,无论是对实践概念的规定,还是对实践特征、地位和作用的论述,都有了重大的突破。 第一,马克思把生产实践看作是人的本质,进而认为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马克思指出,实践不仅使自然界成为人的无机身体,而且不断地改造人的感官和人本身,同时还创造着和形成着人与人之间的各种联系,并把它们变为人的社会机体。因此,实践不仅是对人的本质的确证,而且其本身就代表着人的本质。它不仅是人满足自己生存发展的手段,而且从根本上说,正是人生存的目的。“人化自然”、自然科学和工业在马克思看来都是人的本质的外化。总之,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由他的生产劳动活动决定的,只有从生产劳动出发才能把握和理解人的本质特征。正是生产劳动这种“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直接区别开来”,“通过实践创造对象世界,即改造无机界,证明了人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4] (P96)所以,实践是人区别于动物、表现自己特殊力量的活动,是人的特殊的生命。人恰恰是通过这种特殊的力量来掌握包括自身在内的自然界的。如果人不再实践了,他就不再是人了。 在把生产劳动实践看成是人的本质的基础上,马克思进一步又把生产劳动实践看成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马克思说:“社会的性质是整个运动的一般性质;正像社会本身生产作为人的人一样,人也生产社会。”[4] (P121)所以,如果说现实的人是社会的人,是社会生活的产物,那么,人本身以及社会本身都是人类生产实践活动本身的历史结果,“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4] (P131) 第二,马克思把生产劳动规定为人类实践活动的基本形式。通过对异化劳动的分析,使马克思不仅揭露了私有制同人本身和社会本身存在着对抗性的矛盾,而且深刻地认识到这种矛盾状态正是以往的全部生产活动的结果,从而提出了生产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思想。他说,人确证自己为人,不是靠单纯的意识活动,而主要是靠人改造自然界的生产劳动的活动。这种生产劳动既是创造生命的活动,又是人类的生活的基础。进而明确指出:“宗教、家庭、国家、法、道德、科学、艺术等等,都不过是生产的一些特殊的方式,并且受生产的普遍规律的支配”。[4] (P121)马克思明确地把生产劳动作为实践的基本形式和内容,表明马克思的实践观不仅与把实践看成是一种精神活动的唯心主义实践观不同,而且与把实践看成是饮食起居等的旧唯物主义实践观划清了界限。 第三,对实践的基本特点作了初步的分析。首先,马克思认为,实践是一种客观的活动。他说:“当现实的,有形体的,站在稳固的地球上呼吸着一切自然力的人通过自己的外化把自己现实的、对象性的本质力量设定为异己的对象时,这种设定并不是主体;它是对象性的本质力量的主体性,因而这些本质力量的活动也必须是对象性的活动。对象性的存在物客观地活动着。”[4] (P167)其次,实践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活动。马克思认为,生产劳动是对自然界进行的自觉的改造和再生产,是能动性的活动,是区别于动物活动的基本特征。他说:“正是在改造对象世界中,人才真正地证明自己是类的存在物,这种生产是人的能动的类生活。通过这种生产,自然界才表现为他的作品和他的现实。”[4] (P97)“诚然,动物也生产。它也为自己营造巢穴或住所……但是动物只生产它自己或它的幼仔所直接需要的东西;……而人甚至不受肉体需要的支配也进行生产,并且只有不受这种需要的支配时才进行真正的生产;动物只生产自身,而人再生产整个自然界;……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4] (P97)再次,实践具有社会性的特点。马克思认为,生产活动是社会性的活动,不是单个人孤立的活动。它是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进行的。“人同自然界的关系直接就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而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直接就是人同自然界的关系,就是他自己的自然规定。”[4] (P119)“社会性质是整个运动的一般性质;正像社会本身生产作为人的人一样,人也生产社会。活动和享受,无论就其内容或其存在方式来说,都是社会的,是社会的活动和社会的享受。”[4] (P121-122)“个人是社会存在物。因此,他的生命表现,即使不采取共同的、同其他人一起完成的生命表现这种直接形式,也是社会生活的表现和确证。”[4] (P122-123)马克思的这一观点在后来的著作中表达得更清楚。他说:“独立的个人在社会之外进行生产,——这是非常少见的事,偶然迷失在荒原中但潜能上具有社会力量的文明人或许办得到——好比是没有许多人在一起生活和一起交谈而竟有语言的发展一样地不可思议。”[5] (P14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