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华容县,提起魏永康,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位在华容县小有名气的“神童”,1983年6月出生,两岁能认识2000多个汉字,4岁进小学,8岁上中学,13岁读大学,17岁时考上了中科院的硕博连读研究生,曾经在华容县引起轰动。但一年半前,他从中科院退学回家的现实,使得这位今年已22岁的昔日“神童”黯然失色。 天才少年,享有过多呵护与关爱 魏永康从年幼时就表现出超凡的智慧。永康一生下来,他的妈妈就用成人的语言跟他对话,孩子两三个月,他的妈妈就教他认字,教他读书,背唐诗给他听,那时候永康还不会说话,这种早期的教育使永康懂得了很多很多,两岁多就认得三四千个字,他还不到3岁的时候,他的妈妈去上班永康说出四句话来:“妈妈去上班,我祝你平安,说一声再见,妈妈喜洋洋。”永康的妈妈曾雪梅很少带孩子玩,即使带他玩也都是边玩边学,如果“六一”儿童节带他到街上看花灯、吃元宵,她都是要他用心形容这个场面,要他学成语。永康4岁时的一本日记本上记载了他幼年用打油诗的形式记下的日记:“妈妈已下班,眼睛到处望。见我在看书,不住地夸奖。”4岁的魏永康几乎学完了小学六年级的全部课程。只有高中文化的妈妈觉得应当送他上学接受正规学校教育,于是4岁的魏永康被送到华容县最好的小学——华容县实验小学上学。尽管已经过去了将近20年,学校的老师仍然对魏永康这个曾经在这里读过书的天才少年记忆犹新。胡环秀老师曾经教过魏永康的数学。胡老师说,当时办公室里面有五六个老师考他,我说我们今天一定要把他考倒。我们就考他三位数乘三位数,我们一报出题来,他就把结果算出来了,和我们用笔算是一个数都不差,所以那个时候我们都知道他很神。据永康的妈妈说,永康幼年时没有任何小伙伴,他把所有孩子们玩耍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也的确取得了惊人的效果。3年时间里,永康就完成了小学六年的全部课程。在一级级的连跳的同时,他也跳过了自己的童年。1991年,年仅8岁的魏永康以优异的成绩被湖南省重点中学,也是华容县城最好的中学——华容一中录取,8岁的永康上中学在当年也是华容县的一件大事,为了能够让年幼的永康能顺利开始他的中学生活,华容一中甚至提出要把他们一家都接来。 魏永康中学5年,妈妈曾学梅一边要到百货公司继续上班,一边又要到一中去照顾永康,给儿子喂饭一直持续到高三。学校成立了“魏永康辅导研究小组”,小组由校领导挂帅,骨干教师组成,每天晚上单独给他开“小灶”。曾学梅也与学校积极配合,一切为学习让路。小永康爱博览群书,这一“越轨”行为总遭到无情“棒杀”。“中学生就得读中学教材,就得围绕教学计划、高考提纲这根指挥棒来转。”曾学梅是这样说,学校老师也是这样说。 魏永康曾有几个玩得好的小伙伴。一天,小永康和伙伴打架受了伤,曾学梅从此便禁止儿子与他们来往。她认为这样既保证儿子不再受伤害,学习上又不会受影响。从那以后,小永康不再跟小伙伴玩耍,他形单影只,性格更加内向。 曾学梅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在她看来,什么事情都是无关紧要的小事,只有读书、学习才是最重要的。她立志要把永康培养出来,成为博士、博士后。而永康的确不负众望。2000年,年仅13岁的魏永康以592分的成绩考取了湖南省重点大学——湘潭大学的物理专业。此时,曾学梅做出了一个新的决定,到湘潭去,继续陪读。 湘潭大学对于13岁少年大学生魏永康的到来非常重视,学校在住房本已紧张的情况下划拨了一套一室一厅的住房供他们母子无偿使用,还安排曾学梅在学校做勤杂工以补贴家用。曾学梅在湘大这个新环境里开始了新一轮的陪读生活。 大学的前3年,魏永康和妈妈生活在一起,妈妈包揽了孩子的一切事务,魏永康的衣服、袜子自己从来没有洗过,连洗头都是妈妈为他洗。住在他家隔壁的一位女老师很喜欢魏永康,带他出去放了两次风筝,他妈妈知道后,对这位老师很不满意,认为孩子玩耍会耽误学习。上大学的第一学期寒假,班主任黎培德教授给他布置了一个任务,寒假做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练练钢笔字,他的钢笔字写的跟小学生差不多;第二件事情把中国四大名著读一遍。结果他妈妈不让做,寒假之后老师问他完成任务没有?他说妈妈不让他读那些书。好像学习就是学教材和有关参考书,这种学习太狭隘了。上大四时,学校认为这孩子的自理能力太差,要求他搬到学生宿舍住。住进去以后,他生活不能自理,每天,他妈妈都去宿舍催他洗澡,把他的衣服拿回家洗,生活上还经常闹出笑话,比如说他早晨起来比较晚,找不着自己的牙膏了,随便找别人的牙膏,用完了又不放回原处;起来穿鞋子找不着鞋子,把人家的鞋子穿走;袜子也乱丢。同学们都完全充分地谅解了,可他妈妈看着心痛。多次找学校硬是要求搬回去住,学校无奈只好答应她的要求。 遭遇挫折,未来的人生路漫漫 2000年,刚满17岁的魏永康考上了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硕博连读研究生。在中科院高能所,由于院方拒绝其母亲陪读,任课的导师又忙于研究,失去“监管”的魏永康真正成了“孤家寡人”。“没人提醒,那孩子甚至都不知道加件衣裳,大冬天也经常穿着单衣、拖鞋到处跑。”中科院高能所的教授们感慨道。教授们除了对他的“过目成诵、思辨力超凡”的高智商留下深刻印象外,更突出的则是发现其心理发育和人格成长的荒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