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人 却离得很远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陕西教育:家教版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05 年 1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据调查,西方国家的青少年70%以上有心事愿意向父母倾诉,家里的大事多与孩子商量决定,孩子的事由孩子作主;中国青少年只有30%将心事告知父母,孩子的事基本由父母包办代替,然而大多孩子并不领情。劳心劳力的父母与衣食无忧的子女之间隔着一道看不见的墙。

      孩子焦虑

      有一位父亲,听说孩子在学校犯了错后,不分青红皂白,劈头盖脸一通训斥,然后又苦口婆心对孩子讲学习的重要。近乎两个小时的训导,他发现孩子始终低着头,一付心悦诚服的样子。然后父亲大手一挥:去吧。孩子低眉顺眼地走出了房间。事后这位父亲告诉专家:这一次孩子肯定服了,整整两个小时他没吭一声,孩子不收拾不行。专家通过孩子的同学得知,这孩子告诉最要好的同学说:我爸是个傻帽。他讲的,我根本没听进一个字,我不吭声,是怕他训斥得更厉害,时间更长,把他惹急了,他还会打我。我才没那么傻。

      家长往往以自己为中心,要么不给孩子说话机会,要么误解孩子,孩子只好把心里话藏起来……

      把想说的写进日记里

      “过去,无论有什么心事,有什么心里话都愿意和爸爸妈妈说,现在有些话只愿意悄悄地写进日记里,我不知道怎的,与父母的共同语言几乎为零。每天,一家三口只在晚饭时才说说话。但每每谈起学校里的事,妈妈总是说我心思不放在学习上。”

      他们怀疑我,我都不敢说

      “大多数情况下,如果我说了别人的不对,爸爸妈妈马上就会怀疑到我的头上。然后他们就给我分析此事与考大学的利害关系,和《大话西游》中的唐僧一样啰啰嗦嗦的,让人烦死,我干脆什么也不说。”

      一说玩的事,就挨批

      “如果我说了和自己的学习没什么关系的事情,尤其是什么好玩的事,老爸就认为我一天到晚在学校不务正业:怪不得学习不好呢?整天想些什么?好端端的挨了一顿训,搞得很没趣,真让人受不了。”

      他们古板,常打击人的积极性

      “如果说了什么莫名其妙的词儿,老爸就会说:别异想天开了;如果再说了什么幼稚的话,老爸又会说这你也不懂,这学是怎么上的?他们太古板了,根本就不了解我们。”

      过去的话,现在觉得很遥远

      “我的父母没有文化,我以前在学校的时候,很少和父母谈论内心想法,我觉得没有共同语言。每次回家,他们也总把他们的经验告诉我,我不当一回事,觉得很遥远。

      我和爸爸话不投机

      “我和父母很少聊天,我平时一回家,先写作业,写完了就看电视,然后睡觉。他们问我最多的就是学习情况,我特烦这个。我喜欢篮球,他们不是很反对,我很想和他们聊体育,可他们不懂,也不感兴趣。”

      本来是了解孩子当前学习思想状况的好机会,应该及时抓住,或是积极引导,给予响应。要知道,学校里发生的事,都是和学习有关的,不存在无关因素,应鼓励孩子,帮孩子化解或消除疑虑。若指望孩子具有免疫力,那是不可能的。我们人为地关闭和孩子交流的渠道。等这个渠道堵死之后,再想打开,就难了。

      家长疑惑

      在孩子面前,家长总觉得自己正确,这种心理本能地延续着,直到有一天,孩子开始跟我们顶嘴,不顺从我们的意志,令我们非常恼火的时候,我们才像受阻击一样被迫停下来发愁。

      交流只能谈成绩吗

      “女儿今年十岁,我们谈的话题无非是:今天你在课堂上表现怎么样、这次考试成绩如何、周末按时去辅导班学英语等等。我怕这样下去孩子会成为小大人,或是成为不折不扣的书呆子,将来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和孩子说话如同:“短斤少两“

      “看到儿子打电话时眉飞色舞的样子,心理挺别扭的,他和同学怎么就有那么多话,到我这儿就有上句没下句,总感觉:‘短斤少两’似的。”

      早早沟通该多好

      “我们从河南来到广州,人地两生,经济又紧,但我们不理解孩子,经常打骂他,很少安慰他,现在孩子出走了,我们才发现孩子的压力很大,要是我们早早与孩子多交流就好了。”

      不知道该说什么

      “儿子上初二了,但我工作忙,和儿子聊天的时候不多,共同话题也少。我每天费劲脑筋找话题,太累。更多的时候,我一到家,摸摸儿子的头,算是沟通了。”

      专家建议

      沟通是需要点心思的,是搭建两代之间的桥梁,但应由父母这边做起。毕竟父母的经验比较丰富,在家里的权力也比较大;家又是孩子放松的地方,轻松的沟通,更有利于孩子调整思绪;沟通中,你会发现孩子带给我们的不仅是烦恼,还有智慧、快乐和对人生以及世界的独特见解。

      多留意孩子关心的事

      (赵忠心——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孩子与家长出现沟通危机,主要还是家长造成的,为什么孩子关心的事,家长就不关心呢?家长要学会去关心孩子关心的事。沟通时,要向孩子表露你内心的想法,甚至弱点,这样可以增进沟通,谈话时也需要一点幽默感。如果家长总是扳着面孔,孩子不是不愿意谈,就是说假话。

      和孩子一起想办法

      《知心姐姐》杂志主编林柯说,工作中越来越深切地感到,科学的家庭教育观要在父母中普及,首先需要家长认识到自己在这方面的不足。此外,家长可以把自己关注的问题告诉孩子,和孩子聊天,听取孩子的意见,并真正和孩子一起想办法。这种方式更容易让孩子接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