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庭教育中的女人式痛苦

作 者:
红泥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妇女生活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05 年 1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徐国静是“星星河”家园的创办人、中国少儿出版集团少儿研究室主任,曾在《初中生报》当了20年的记者,采访过大量的孩子和家长。最近,她走访了全国20多个城市,调研家庭教育问题。跟众多母亲接触后,她发现孩子的问题大多源自妈妈。她说:“在中国家庭教育中,充满了女人式的痛苦。”在我们心目中善良、勤劳、慈祥、伟大的母亲被她定位为:讨债者、牺牲者、追赶者和鞭打者。是什么使她产生了这种认识,进而颠覆了我们心目中的母亲形象?近日,笔者采访了她。

      向孩子“讨债”的中国母亲

      笔者(以下简称笔):母亲一贯被认为是坚忍博大的,母爱一贯被歌颂成无私奉献。我们很多人从来都是用感激、报答的心来说“母亲”这两个字的。您却反其道而行之,把家庭教育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归咎于母亲,您这么说的根据是什么?

      徐国静(以下简称徐):没有根据我是不敢瞎说的。我是从走访的案例中,从接触的众多母亲的行为中得出这个结沦的。我很遗憾,很多人,可能也包括你,只看到母爱的无私,却没有看到扭曲的母爱给孩子、家庭带来的深重灾难。

      笔:您的意思是不是这样,母爱是伟大的,却不一定是正确的。

      徐:对。在长春,我接触到一位母亲,她当着很多人说自己的儿子不行。开始,我以为她是中国式的谦虚。我说,我跟你儿子聊过,他很幽默,爱学习,有独立能力,喜欢闯荡世界,很优秀啊!那个母亲看了我一眼,不屑地说:那算什么本事,有本事考北大清华,你看他考上的是什么破学校。说到这儿,她的眼里流露出不可抑制的抱怨,瞧了一眼站在她身边,把头垂得很低,身高1.75米的儿子。

      还有个北京的学生告诉我:“我最怕我妈不满的眼神,我总让她失望。不是我成心气她,是她无休无止地提要求。比如她打来电话,我的声音要是不响亮,她马上不满。她下面要说的话和一脸的怒气我都能想像出来。她痛苦的眼神和不满像一盆盆污水,劈头盖脸朝你泼来,不分场合地点,让你自卑,让你觉得对不起她。”

      在全国20多个城市讲课,我听妈妈们说得最多的,就是对孩子的不满,全是孩子的毛病,向我寻求解救孩子的秘方。她们想当然地认为孩子应该是什么样的,应该考上什么大学。至于孩子到底成不成,不管;成不了,就痛苦。

      这种家庭教育中的女人式痛苦,是情绪化的,缺少理性思考和自我反省精神的,并且一直在泛滥。

      笔:现在每个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把希望押在一个孩子身上,当然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徐:正是我们的主观愿望太强烈,导致的痛苦也强烈。现在孩子的好多问题,实际就一句话:父母不满意,随之而来的就是批评、指责、抱怨。像我一个朋友,孩子考上大学,本来是件高兴事,我祝贺她,可她一脸的不高兴:棒什么棒,又没考上北大清华。

      到广州讲课时,坐在第一排的一位母亲对我说,为了让女儿受最好的教育,她在少年宫附近买了房,少年宫里开的课能学的都让女儿学了,可结果呢?女儿学习成绩非常差,还不听话。“我牺牲了这么多,付出了这么多,可她呢?”妈妈“呜呜”地哭开了。这是中国母亲典型的讨债心理。

      实际上,这个妈妈对孩子的爱是变形的,是有代价的。孩子在她那里没得到真正的爱,没得到精神支撑,比如欣赏、赞许、满意。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是很需要这些的。我总结母亲在家庭教育中的错误定位,除了上面说的讨债者,还有牺牲者、追赶者、鞭打者。她们总跟孩子做这样的想像式推理:“你在班上要考不了前三名,就考不上重点高中;考不上好高中,就考不上重点大学;考不上重点大学,就没有好工作;没有好工作,就得不到高收入;得不到高收入,就过不上幸福生活……”

      母亲的焦虑,几乎天天在家庭里蔓延,这种情绪不仅在家庭成员间相互传染,也在社会上流行。

      是恐惧和焦虑让母爱扭曲

      徐:有一次讲课,我本打算讲讲“母亲怎样与孩子一起成长”,但立刻遭到妈妈们的反对:别讲这个,多讲点儿怎么让孩子学习好的秘方;我们现在不用成长了,他长就行。可是,妈妈拒绝成长,不了解孩子,怎么能帮他解决问题呢?孩子从一出生,就在不断成长中,他每天都有变化,新的东西不断出现,当然也有人性中的弱点。只有读懂了孩子,了解了孩子,才能真正给孩子关心和支持。可家长们很少接受生理和心理的科普教育。

      再比如,家里有个男孩子,小男孩不会走时就想跑,跌倒了爬起来还要跑。他的成长是向外“挣”着的,新陈代谢速度快,思维、眼光、胆识都是不断地想冲出去。但妈妈往往用女性的思维要求孩子,放在手心里看着,一旦跑出视线就紧张,就要去保护。这对男孩的成长是一种干扰和破坏。孩子不能安静地做自己的事,不能有自己的决定,不能解决自己面对的问题,而最终也不能独立。妈妈用情感的线紧紧缠绕着孩子,画地为牢,报恩啊、讨债啊、恐吓啊、诱惑啊……孩子始终建立不起真正的自我,总是被动和不自主,没有自己的空间和自由,处在挣脱的痛苦中,最极端的例子就是江西瑞金的徐力杀母。

      笔:您是否思考过,妈妈们为什么会成为这个样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