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抑郁侵袭孩子身心

作 者:
佳茗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中华家教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05 年 1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花季少年为何想死

      据报载,福州某中学的一位初一学生,父母都是商人。由于商务繁忙,他们从小就把孩子交给学校老师寄养,一直到小学六年级才将他接回家。长期与父母隔离,孩子自小就感受不到亲情的温暖。对他而言,“父母”只是个陌生的概念。今年上初一的这位同学由于学习成绩不太理想,再加上父母的生意近来不太顺,心情十分不好,所以打骂成了家常便饭。在各种压力无法释放时,他竟然选择了割腕自杀。幸好父母发现得及时,将他送往医院。在省立医院里,他不吃不喝,拒绝治疗,又不理睬人,表现得十分冷漠、孤傲。最后被医生确诊为典型的儿童抑郁症。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抑郁症的发病率约为11%。抑郁症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第四大疾病,预计到2020年它可能将成为仅次于心脏病的人类第二大疾患。在我国,抑郁症发病率约为3%到5%,这些抑郁症患者中有10%-15%的人最终可能死于自杀。

      重度抑郁症通常起病于青少年时期。在北京召开的第28届国际心理学大会上有专家提出,中国目前约有20%的儿童出现抑郁症状,其中4%为临床抑郁,即需要接受临床治疗的重症抑郁。目前儿童抑郁症患者主要是6至12岁的孩子。精神科医生认为:如果一个孩子在青春期前就患了抑郁症,并且没有及时发觉,未给予及时治疗,那么,抑郁障碍就可能导致孩子在青春期或成年期焦虑发作或躁狂发作。

      儿童抑郁症有哪些表现

      儿童抑郁症是指发生在儿童时期持续的心情不愉快,以抑郁情绪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精神疾病。

      多年来,人们一直错误地认为儿童很少甚至不罹患抑郁症。然而,近些年来,有关人员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发现儿童抑郁症患者并非少见,只是他们的表现很少像成年人那样,而且是年龄越低越不典型。儿童的抑郁更多更突出的表现是一些行为障碍。如不听话、不礼貌、违拗固执、不遵守纪律、反抗、恶作剧、冲动、暴怒、捣乱、毁坏物品或其他违纪行为,如逃学、出走、打架等等,个别甚至犯罪。抑郁儿童的躯体症状较多,而且是年龄越小,躯体症状越多。最常见的有头痛、胃痛、厌食、浑身难受甚至遗尿、大小便失禁等或其它身心疾病。

      作为孩子的父母,如何鉴别孩子是患了“抑郁症”还是单纯的心情不好呢?医生将孩子分为学龄前期、学龄期和青春期三组,每组孩子都有不同的抑郁症状:

      ※学龄前、早期抑郁。由于这一时期儿童的口头语言和认识能力尚未充分发展,主要通过行为问题来表现其抑郁心境。如:闷闷不乐、好哭泣、认为没有人喜欢自己,对外界事物和游戏失去兴趣,不与小朋友玩耍,孤僻退缩,食欲下降、遗尿遗粪、睡眠障碍以及攻击言语、行为、破坏性行为等。

      ※学龄和青春前期抑郁。这时除上述表现外,还可表现为自卑、自责、厌烦,无故发脾气、拒绝参加集体活动、头痛头晕、食欲下降、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学习困难,严重者可出现悲观、自伤、自杀的念头和行为。

      ※青春期抑郁。青春期抑郁患病率明显增高。还可表现为悲观、厌世、烦恼、轻率服药、成瘾行为、自伤、自杀、暴力、冒险行为呈明显上升趋势。

      需要一提的是,有些抑郁儿童,可能全然没有上述情形,或者只是“微不足道”的一条或两条。主要表现是学习成绩下降、社会兴趣下降、入睡困难等,这都应引起家长和有关人员注意和重视。当然,也要注意别走向另一极端,不应看到小孩略有“越轨”表现,就认定其为“抑郁”。

      期望值过高是主因

      有关专家指出:这种抑郁首先归咎于许多家长对其独生子女的过高期望。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调查,孤独、泄气、紧张、心烦,觉得自己是别人的负担,对成功没有信心,表示“经常有”以上6种不良心理感受的儿童占受调查者总数的13.6%,表示“偶尔有”的达到43%。

      儿童抑有限的发病原因与以下几方面有关:

      ※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值过高。当今的儿童所受到的压力决不比成年人少,而另一方面儿童又缺乏应有的挫折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技能和独立能力训练等。在达不到父母所期望的目标时,儿童便出现抑郁情绪。

      ※感情上受挫。由于家庭生活环境的不安全感,诸如抚养人(父母、祖父母、保姆等)经常更换、分离、父母不和或离异,导致缺乏家庭温暖、对儿童心理需要的忽视,以及过多的惩罚、虐待、拒绝、恐吓等。

      ※不良性格的影响。孤独离群、内向、被动依赖,与同伴交往不佳等。

      ※重大不良事件的刺激。如突然失去亲人或父母患病等。

      ※家族因素。父母中有抑郁症患者。

      ※生物化学因素。与大脑生物胺相对或绝对不足有关。

      值得注意的是,在有些家庭,父母本身的情绪就不很稳定,对孩子缺乏关心,或者不愿意面对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于是常常会忽视孩子的抑郁症状。也有些父母是出于自尊等原因,对孩子心理问题视而不见,这样会延误孩子的治疗,产生不良后果。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一项调查表明,在那些有自杀企图的少年儿童中,57%患有重症抑郁,但这些孩子的父母中,只有13%的人相信自己的孩子患有抑郁症。

      加强心理调适和心理疏导非常重要

      抑郁是每个人都可能得的心理疾病,专家早就发现,即使是心理健康的人也会因天气阴晦、日照不足而情绪恶化。抑郁症不是意志薄弱的表现,而是一种疾病,是一种需要治疗而且能够治愈的疾病。要预防和治疗抑郁症,加强对孩子的心理调适和心理疏导是非常重要的。家长可从合理期望值、性格培养、心理素质提高等方面来教育孩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