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在外面受了欺负后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莫愁:家教与成长版

内容提要:

孩子中有这样一种“受气包”型,他们在外面和别的小朋友玩时,表现得性格内向、 怯懦,和别的小朋友发生了冲突后,往往是退让、逃跑,哭着回家找大人告状,一进门 就“哇”地一声:妈妈,扬扬又欺负我了!   当您遇到了这种情景,孩子哭着回家时,您会怎么做?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05 年 10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个案一 ——彭先生的烦恼:孩子哭着回家,我去找那个孩子算账,结果两家大人闹 了矛盾。

      我孩子涛涛第一次哭着回来时的样子,我到现在都记得。那次是儿子四岁大一点,一 次我给他买了一个新金箍棒,他拿出去给别的小朋友炫耀,结果邻居一个比他大一点的 孩子夺过去玩,涛涛打不过那个孩子,被推倒了,腿上擦破了皮。我一看,气坏了,跑 过去照那小孩的屁股就是一巴掌,那孩子吓坏了,跑回去找他父母告状。他家大人都是 我们一个单位的。也没说什么,这事就算了,但两家以后就冷淡了,两家大人关系也不 好了。我儿子开始害怕那个孩子,只要那个孩子在外面,我儿子就不敢出去玩。

      个案二 ——梁女士的疑惑:胆小的儿子在外面尽受气,回到家里怎么胆子那么大?

      我的孩子性格特别内向,经常会在被人欺负后哭着回来。所以我非常心疼,也非常着 急。一个男孩子要是太软弱了,我怕他不能适应社会。所以尽管知道孩子去打架不好, 但我每次都会忍不住鼓励他:强强,下次别的孩子打你,你也打他呀!

      大多数的时候这种鼓励无效,孩子会很紧张地粘在大人身边,很害怕的样子,有时候 强强也会被我的言语鼓动起来,但下次看到一个小丫头冲上来,还是吓得撒腿就跑,我 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有一次说他:强强,你一个小男孩怎么连个小丫头都打不过呢? 真是没用!说完这话,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强强竟然恼羞成怒,伸手在我脸上抓了 一下,把我脸上抓出一道血痕,我就奇怪,这么胆小的孩子,怎么回到家胆子变得这么 大!

      个案三 ——李先生的无奈:孩子总不能一辈子躲在父母的保护下吧。

      我孩子果果在大院里有个“天敌”:乐乐。果果每次一见乐乐,就会吓得掉头就跑。 有时候看着孩子哭着回来告状,我们也很心疼,就老是教育他:乐乐为什么总打你呀? 是不是你做了什么事,让乐乐认为你不是他的朋友呀?你应该主动和乐乐交往,和他一 起玩,把你的好吃的好玩的和他分享,好吗?

      有一次我就想消除他心中对乐乐的恐惧感,故意抱着他往乐乐身边走,边走边说:乐 乐,来,和果果交个朋友!谁知道果果很拼命地在我怀中反抗,惹得乐乐直笑。

      三个父母面对哭着回来的孩子,诉说了各自的处理方法和所遇到的烦恼。他们做的是 否合适?他们的苦恼该如何解决?

      首先,我们要弄明白一个概念: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强大、刚毅、不被人欺负, 那么什么才是孩子强大的表现?

      猛一看,孩子的强大似乎表现在武力之上,其实这是个很错误的观念,你可以通过观 察发现:大部分能在孩子中受人欢迎、被人尊重的孩子,往往不是那些身强体壮的孩子 ,而是有一技之长,能吸引别人追随的孩子!

      比如一群孩子在玩堆沙子,你只要稍加留心,就会发现这其中有很少的孩子,是在创 造性垒出自己设计的造型,而其它较多的孩子,则是在模仿这些较少的孩子,而这些能 独立进行创作性思维的孩子,必然是孩子中不受欺负、有号召力、能驾驭别的孩子的人 ,这种孩子,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具有了某种领袖气质的孩子。

      而要想让孩子在未来的竞争中不落后,我们不是要告诉孩子怎样来防卫,而是要培养 孩子怎样具有别的孩子所不具的特质:比如,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爱好,教他画画,当 他和别的孩子一起玩时,如果他能画出让别的小朋友很羡慕的一些图画,他就会成为某 一方面的主角,被别的小朋友接受和尊重,久而久之,他自然会大受欢迎。

      (编辑提醒:事实上那些总是受人欺负的孩子,往往是在孩子群中没什么特点的扮演次 要角色的孩子,所以,让孩子不受欺负的最重要的一招就是:培养他某方面的才能,这 才会让他在潜移默化中改变自己的性格和处境。)

      第二,父母的适度参与:公正地参与到孩子的对立中来,以朋友的身份,取得两人的 信任,然后再为他们搭建和解的桥梁。

      父母是参与,而不是干预。彭先生对孩子间所采取的措施,就明显不当,原因是他干 预了孩子间的冲突:他跑过去给了另一个孩子一巴掌,这样一来,被打的孩子不服气, 自己的孩子也并没有顺气,相反,使另一个孩子产生了“你只会靠你爸爸”,这种对大 人介入的反感,根本无法从心理上改变孩子间的敌对状态,只能加深他们的“仇恨”。

      父母可以约另一个孩子的父母带他来自己家玩,让那个孩子知道:哦!原来涛涛的爸爸 和我爸爸是朋友呀!这样他自然就会和涛涛接近起来,在大人的帮助下,消除孩子间的 “小气”,让他们很快成为朋友。

      李先生无疑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主动参与到孩子间的和解之中,但他的方法不当,他 没能做到“平等”,他要求果果“你应该主动和乐乐交往,和他一起玩,把你的好吃的 好玩的和他分享,好吗?”并且在没有做通果果工作的前提下,强行要他和乐乐友好, 这样就使得孩子失去了对父亲亲情支持的信任,让他更感到孤立,感到自己应该对乐乐 退让。

      (编辑提醒:这时父母可以做的,应该是一个第三方的作用,以两个孩子共同朋友的面 目出现。)

      第三,父母要给孩子以亲情支持。

      要克服孩子的怯懦倾向,重要的一点,是给予他亲情的支持。孩子在外受了欺负,回 到家里首先寻找的,就是父母的亲情支持,他在外边受了挫折,想在父母这儿得到安慰 ,这时父母切不可像梁女士那样指责他,鼓励他在别人欺负他时,“下次别的孩子打你 ,你也打他呀!你要是表现得厉害一点,他们就会害怕你的!就不敢再欺负你了!”这样 做,久而久之,会让孩子感到更加孤立无援和自卑。而且,孩子并不是不想“打他”, 而是“打不过他”或者“吓不住他”,所以对孩子的这种要求,是近乎苛求,效果自然 可想而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