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孩子健康人格 嫉妒是一把寒光闪闪的双刃剑。当嫉妒之火烧去理智时,害人者在伤害他人的同时,也极大地伤害着自己。在对孩子心理健康表现极大关注的今天,我们要记住—— 事件回放—— 事件一: 河南信阳一位高中女生,半夜把一杯硫酸泼到同学的脸上。是怎样的仇恨才使她做出如此歇斯底里的举动?答案让见多识广的办案人员大吃一惊——作案者的动机仅仅是“她比我学习好”。 事件二: 江苏南通一个姐姐,自认为妹妹处处比自己强,比自己更多得到母亲的欢心,失落、嫉妒之余,把硫酸泼向母亲和妹妹。 事件背后—— 不能容忍别人比我强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嫉妒是人在交往过程中,发现自己在才能、名誉、地位、待遇等方面不如别人,进而产生的失落、羞愧、愤怒、怨恨等组成的复杂的情绪状态,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发展现象。然而,这种心理现象亟需关注、疏导——尤其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一旦失去控制,任嫉妒心理泛滥,就会进而形成不良性格,乃至因嫉妒心理的过度膨胀酿成恶性爆发。前文提到的信阳中学的泼硫酸事件,就是一个因嫉妒心理恶性膨胀的典型。 我们的教育少了什么? 两起惨案犹如一声警钟,让我们在为当事人痛惜之余,不得不做亡羊补牢的思考——我们的教育有何缺失?孩子因何染上嫉妒恶疾? 我们的教育少了什么?当我们急功近利于孩子的成绩、孩子的技能时,我们忽视了、淡漠了品德和心理素质的培养。一位中学老师对此感慨良多:现在孩子的嫉妒心太强了。他执教的班里有两个学生唱歌都很好。在一次学校组织的文艺活动中,因为一个孩子的演唱获得的掌声多,从此,那个被比下去的学生就不肯理自己的“对手”了。这都是刚刚十二三岁的孩子呀! 看,嫉妒就是这么伤害着孩子的心灵——使孩子既不能面对他人的成功,也不能面对自己的失败。于是孩子整天生活在不快中,怨别人抢了自己的风头,被“我不如人”的痛苦包围。说到底是极端个人主义和极端利己主义在作怪。嫉妒之初是失落、自怨;发展下去便是仇视、伤害他人。 让孩子远离嫉妒心疾 正确地疏导孩子这种负面情绪,正确地对待竞争,都是家长、教师、学校、社会急需关注,必须面对的问题。 提醒一:对孩子的要求或者说期望值不能过高。要做到只求尽力,不求最好,从根本上给孩子减压。 提醒二:当孩子遭遇失败时,要注意引导孩子,使之认识到挫折就是来自生活的挑战,人应该具有承受挫折、迎接挑战的能力。 提醒三:面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环境,应使孩子正确地认识竞争。要明白对手不是仇人,嫉妒也不是要强,进而使孩子学会欣赏他人的成功,分享他人的快乐。 提醒四:要让孩子懂得,人生最重要的不是一时一事的得失,而是积极的参与和快乐的心境。 提醒五:关注孩子的心理和情绪。当发现孩子有了一定的心理压力时,应及时帮助其进行心理疏导甚至必要时求助心理医生。只有让孩子的负面情绪得到及时有效的宣泄,才会让心理的重压与痛苦远离孩子。要认识到,孩子健康的标准首先是健康的心态。 总之,全社会都要来关注孩子的思想品德、心理卫生的教育。唯有如此,才能让类似的悲剧不再发生,才能让所有的孩子拥有健康的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