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孩子:“任性教育”的克星 在父母眼里孩子就是自己的,常不把孩子的感受、自尊、人格放在心上,对孩子随心所欲,其中最常见是看见孩子做错了事,不由分说就是一顿训斥,甚至打骂。这样的方式教育孩子,其结果只能是导致孩子对父母亲产生惧怕、恐慌、不敢说实话,或产生抵触情绪,甚至逆反心理;孩子也由于不明白错在哪里,为什么错,应该怎样改正等问题而不能从中汲取教训,以后改正,因此仍难免犯同样性质的错误。那么孩子犯错误家长应怎样教育呢?我从一次意外得到了启发。事情是这样的、 在上初二的儿子,有一天因一点琐事和同学打架,事后班主任批评了他,而对和他打架的另一同学班主任只轻描淡写地说他几句,他感到非常委屈,因为打架是那个同学先动手打他,责任不在自己,因而生班主任的气。回家后他向我诉说他的委屈,在他的语言中也听出来开始是他不对,争吵起来后那个同学先动手打他。我想说说他的不对,但因嗓子痛只张了张嘴,说不出话来。孩子见我未批评他就错认为我理解他,就把事情发生的前前后后细说了一遍,我更听出他有很多不对的地方,心想你的错误也不少,还委屈什么。若我不是嗓子痛,今天非训斥他一顿不可,但终因嗓子痛而说不出来。而孩子见我一直没说话,以为我完全理解他了,于是就步伐轻松地回房做作业去了。吃晚饭时更是和我有说有笑,白天在学校受的“委屈”也烟消云散了。 吃早饭时他对我说:“妈妈,昨天我向您诉说在学校受的委屈,能得到您的宽容和理解,我非常高兴,心情也好多了。可是晚上静下心来想想,我在这件事中也有很多不对的地这方,更不该生班主任的气,因为班主任也是为我好,我今天就向班主任承认错误去。”放学回来孩子对我说,“我向班主任承认错误,班主任还表扬了我。昨天您若不等我说完就训我或骂我几句,我会觉得更委屈,更不痛快。妈妈,您能理解我,真是我的好妈妈。以后有什么事,我都会先给您说。”孩子的一席话,使我深思、反省以前对孩子的教育,动则训斥,甚至打骂,根本不考虑孩子会怎么想。当我们大人心理受到委屈,找个自己信任的人诉说心里所受的委屈,是盼望知心人分担我的委屈,并能得到知心人的支持和帮助。若反受到知心人一顿批评或指责,我又会怎么想呢?何况是孩子。 通过这件事,孩子对我说的话多起来了,凡是在学校里他知道的事什么都对我说,我也总是耐心地听他把话说完,直到他征求我的意见时,我再谈我的意见。对有些意见,我还要问问为什么。如有一次他回来说:“这次期中考语文时,有一个同学作弊被监考老师发现了,并向教务处作了汇报。结果学校公布的处理意见:作弊的语文课按‘零分’计算,并不准补考(就是说到最后他可能也拿不到毕业文凭),行政记大过一次。学校的处分太严重了。”我说:“你们学校的这个决定是根据教育部的意见作出的,是正确的。为什么教育部、学校对考试作弊的学生处理这样严格呢?假如学生考试作弊处理不严格,不好好学习的学生就有可能想用作弊的方法来通过考试,最后混到一张毕业文凭,这样的人到社会上去又能干什么呢?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在学校里就敢考试作弊,到社会上还能遵纪守法吗?你以后考试一定要遵守考场纪律,即使考不好,以后还可以补考,绝对不能作弊,也不要接受同学要求帮他作弊,这样不但害了他,也害了自己,因为帮人作弊也要受到同样的处理。平时对老师要尊敬,对同学要有礼貌、要和气。不要欺侮弱小同学,即使别人欺侮你,也要和他讲道理或告诉老师,千万不要骂人,更不能打架。”在我说话时,他专心听,并不时点头。若遇到他提出的问题一时难以说服他,也要尽量找出他的话中有道理的部分并给予肯定,对没有道理的话,不要马上否定或批评,而要说,让妈妈再想一想,目的是让孩子情绪稳定时再跟他好好谈心。即使谈心时他仍认识不到,也不要训他,而要用平等的、商量的口气对他说:对这个问题妈妈的看法和你不同,再将自己的看法说给他听。一般来讲他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即使仍认识不到,也只能止他再想一想,或我们再想一想后再谈。这样处理,孩子一方面得到了尊重,敢说真话、实话、心里话;父母也才能知道孩子在想什么。孩子也才会对你无话不谈,父母和孩子间就可成为最好的知心朋友。 “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句名言说明,哪有父母不爱孩子的?但为什么很多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搞不好呢?可以说父母对孩子具有爱护的天性,这是为搞好关系的良好的基础,为什么还建立不起友情呢?问题的关键是在父母亲没有把孩子放在平等的位置上去相处,电没有去尊重、维护孩子的独立自由权、自治权,更不去考虑保护孩子人格,以平等的知心朋友对待,而是居高临下地去教育孩子,训斥孩子,甚至打骂孩子,并振振有词地说“我这是为你好”。有的法盲甚至这样说:“你是我生的、我养的,打死你我也不犯法。”国家法律对人权的保护,并没有父母对自己孩子人权的侵犯可以例外的规定,也就是说,父母侵犯自己孩子的人权照样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这样的先例在我国并非个别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