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对孩子“语言伤害”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陕西教育:家教版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05 年 09 期

关 键 词:

字号:

      语言可以“杀人”,也可以成就一个人

      “你不可救药,无可挽救了”、“你这孩子就是贪玩,不是读书的料”、“你这孩子怎么这样没有记性,真是木瓜脑袋”、“某某与你同龄样样都行,就你不行”、“像你这样,今后只能上街拉板车混饭吃了”等等,在平时的家庭教育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家长这样训斥孩子。

      在家长看来一句无关紧要的训斥,就有可能在孩子的心灵世界里留下消极的阴影,从而伤害孩子的感情,挫伤孩子的自尊。相对于体罚的伤害,这种来自成人侮辱歧视性语言对孩子造成的伤害称为“语言伤害”。据“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组委会最近对小学生做的“你认为最急迫需要解决的伤害”专项调查结果显示,81.45%的被访小学生认为,“语言伤害”是最急需解决的问题。调查同时显示,对学生实施“语言伤害”大多数是自己的老师和父母。

      如今在大多数学校和家庭,体罚孩子的情况已不多见,但面向孩子的漫骂、训斥、责难、嘲笑等侮辱歧视性的语言却还司空见惯。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少数家长没有意识到自己侮辱歧视性的语言也能给孩子造成“伤害”,给孩子心理上带来无尽的创伤。殊不知,体罚给孩子造成身体上的伤害,侮辱歧视性语言同样会给孩子造成伤害,有时这种伤害对孩子心理上产生的消极影响更持久。轻则使孩子失去信心,自暴自弃,严重的可能导致孩子心理疾病,丧失正常的人格和健康心理。

      我们的家长和教师都曾经过孩童阶段,都会有这样的体会:鼓励能调动人的积极性,鼓励能让人树立信心、看到希望。实践证明,一句鞭策的话语,一次精神上的激励,往往能激发孩子的自尊心和上进心,从而变成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促使其更加刻苦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成绩。少给孩子一些“语言伤害”,多给孩子一些鼓励、一些赏识、一些尊重,让孩子在充满自尊和快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