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玫捷:上海女生不愿做“哈佛女孩”

作 者:
峻峰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莫愁:家教与成才版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05 年 08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我认为成才是没有模式的。而且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应该按照最适合孩子的方式来对孩子们进行培养,不是简单地模仿一个又一个的“哈佛女孩”,不要让孩子拷贝,不要把教育公式化,如果这样教育孩子,是对教育的侮辱。

      2004年12月,上海复旦附中的汤玫捷收到了哈佛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还有校方提供的每学年4.5万美元的奖学金承诺。汤玫捷成为今年中国唯一、整个亚洲仅有的两名被提前录取的学生。

      她是如何从容地敲开了哈佛的大门的?今年一月,记者采访了汤玫捷和她的父母。

      让兴趣成为快乐童年的引路人

      1986年,汤玫捷出生在上海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是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家中藏书很多,汤玫捷读书“兴趣”被摆在了第一位。

      汤玫捷的童年里没有识字和做算术,在学龄前,她的生活里只有一个字:玩。她经常去外婆家附近的花园玩,她有一个很轻松很快乐的童年。有一次睡到中午还没起床,太阳照到了她的脸上,她就大叫:“把灯关掉!把灯关掉!”外婆告诉她那是太阳,她不耐烦地叫“那就快把太阳关掉!”在她六岁的时候,开始换牙了,妈妈带她拨完牙回到单位里,有阿姨问她牙还疼不疼?她的回答让所有人统统笑翻了:“哎呀,牙齿被留在医院里了,我也不知道它疼不疼啊!”

      进入小学之后,爸爸妈妈对汤玫捷的基础教育非常重视,但是爸爸妈妈除了要求她完成学校作业以外,并没有安排更多的课外作业让她做。

      她爸爸一直认为:如果从小就让孩子加入奥数和培优班,孩子会很讨厌这样的事情。孩子的心是很天真的,如果她讨厌这件事情,就会讨厌学习本身,就会抹杀好奇心和兴趣。他们注重的是对她人格、责任感的培养,而非具体学业上的指导。

      在汤玫捷的印象中,爸爸从没有要求她必须做什么,必须不做什么。也从不去刻意要求汤玫捷去看什么书。只是会经常带她逛书店,只要她看中的书就毫不犹豫地买下来。有一次,汤玫捷看中了一套少儿百科全书,要180多元钱。可当时她爸爸钱不够,就把自己的教师证压在书店换回了那套书。他爸爸有一个观点:给她买一本书,哪怕只是记住了封面、哪怕只是看懂了一句话,这本书也就值了。

      对于汤玫捷在运动和音乐上的兴趣,爸爸妈妈给予了足够的支持,汤玫捷能在美国迅速融入“运动文化”离不开从小锻炼的基础。如果说爸爸给了她文学素养,妈妈一家的音乐细胞则给了她来自艺术的熏陶。与大多数同龄人不同的是,汤玫捷从小就喜欢古典音乐,莫扎特、勃拉姆斯和巴赫都是她的最爱。

      我不是老师的班干部,而是学生的领袖

      进入复旦附中后,从小在各种场合及社会活动中的锻炼,使汤玫捷当选为校学生会主席。作为校学生会主席,她以其出众的综合素质和领导才华在同学间颇具威信,曾成功组织策划了各类校内校外活动。她说自己不是老师的班干部,而是学生的领袖。

      汤玫捷一直告诉自己,有两种事情要做,一种是热爱的事情,一种是有责任做的事情。而对这两种事情,她投入了百分之一百的热情。“负责任”是她做任何事情的绝对前提。

      爱心是最基本的处世原则

      汤玫捷始终认为,有爱心是最基本的处世原则,她的爱心是传统的。她从小就记得母亲的生日,每次都提出要给母亲过生日,自己过生日却从不提及。

      汤玫捷曾到贫困山区去过,感触很深,她专门为此写了文章呼吁大家帮助山区的失学孩子。她妈妈有一次整理她的书籍,发现一本书中夹着一张给希望工程捐款100元的收据。父母的心为之一颤!100元钱看起来不多,可他们平时给汤玫捷的零用钱非常有限,这100元钱不知她积攒了多久才凑齐的。

      复旦校园内有一位从中南财大转来的老教授,年纪大,又是孤身一人,汤玫捷不放心,经常主动去看望,帮老教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后来,她的班主任对她妈妈说:“玫捷真懂事,还去帮老教授粉刷墙壁……”

      有一次,她正和同学在南京路上逛街,一对老人向她打听到某地的走法,她告诉了他们,可过了一会儿,又想起了另一条更快捷的线路,她便又步行20多分钟,专程赶去找到那对老人,告诉他们应该怎么走。

      她让美国人称赞:“她是学生领袖型的人才。”

      2003年9月到2004年9月,汤玫捷作为学校公派的交流学生,去了美国西德威尔高中留学一年。在美国,汤玫捷给美国最好高中之一的西德威尔带来很多惊喜,她不断更新着他们对中国学生的传统印象。

      可刚到美国,突然之间一下面临那么多的新鲜事物和使用全新学习方法的过程,包括从事以前从未从事过的体育运动,让汤玫捷一下子很不习惯,甚至产生了畏难情绪。

      那时候她刚刚知道曲棍球这个运动,可四天后就要参加曲棍球比赛。她硬是带着自己100%的责任苦练了四天。四天后她参加了比赛,而且还为校队进了一个球,这个进球具有美国典型的个人英雄主义色彩,而这种精神在美国人看来,是在任何竞争中最重要的东西。

      这件事情使美国同学对她刮目相看,也让她的自信膨胀到了极点。再后来,汤玫捷以球会友,和美国同学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同时也是惟一一个整个学年都加盟球队的中国交流学生。“在美国,体育早已超越了锻炼身体本身,体育是一种社交,可以考察一个人在团队中的交往能力、合作精神和参与意识,而体育同时也需要参与者勇敢的精神和竞争意识,这些都是一个人进入社会后很重要的品质。”汤玫捷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