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为孩子设立“职业日”

作 者:
郝佳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家教指南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05 年 08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在美国,学校过不久就会有一个“职业日”,请社会上各行各业,甚至“三教九流”的人到学校来给孩子们介绍各自的工作,律师、拍卖行的拍卖师、车行的推销员、消防队员、警察、运动员、作家等等。当然,从“职业日”里,孩子们学到的并不是干什么、能赚多少钱。他们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是,社会上的人到底是怎样生存的?通过“职业日”,向孩子们展示未来社会的五彩缤纷,而孩子们的打算也多种多样,长大了想当总统者有之,想当卡车司机者有之,想当动物园饲养员者有之,还有的女孩想当家庭妇女,并想连生五个孩子……一对美国夫妇以很自然的的口气谈起女儿前途,谈女儿手很巧,将来当个理发员也不错。而中国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太高了,总想让孩子上名校当大宫,做生意,发大财,当科学家,名扬全世界……

      “职业兴趣分析”在美国的中学里十分流行。在上高中之前,很多学校都为学生进行“职业分析”,帮助孩子在“想干什么”和“能干什么”之间提供分析。此外,每年的4月22日是“带孩子上班日”。

      美国的不少公司鼓励员工们,这一天带年满6岁到16岁的孩子来上班。据说这一活动的初衷是鼓励孩子参加工作,后来演变成让孩子知道其父母劳动的辛苦。由此,孩子感受到生活的艰难不易,就会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激发吃苦进取精神,对其未来都起着很大的引导作用。

      美国的社会、家庭和学校,从小就开始培育孩子那颗将来走上社会需要的“种子”。当他们长大成人正式进入社会时,已成了“老江湖”,一般不存在择业的困惑和痛苦。因为他们可能是早在二年级的“职业日”教育中就已“私定终身”了。

      从这个意义上说,孩子毕竟不会永远是孩子,他总有一日要走出父母的视线,独自生活。因此,孩子的生活、生存能力必须从小培养。美国作家海明威有一句名言:作家的最好训练,是有一个苦难的童年。海明威这句话蕴含的真理就在于:只有在苦难中才能更真切地认识生活,而只有真切地认识生活,才懂得发奋,才懂得创造。因此,对生活在物质生活高度优越的孩子们来说,家长更有责任引导孩子参加社会实践,体验生活,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