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父母会发现孩子不再那么乖巧了,慢慢出现一些抵触情绪,如对大人的言语置之不理,甚至直接反对乃至反抗等。这种情绪如任其发展就会养成习惯,形成逆反心理,制约孩子的人生发展,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方式消除孩子的逆反心理。 孩子逆反心理的形成原因大约有以下几点: 父母的管教方式不当。大多数情况下,孩子并不表现为叛逆。但有时孩子讲了一句错话或办错了一件事,父母就感到不满意,就大声训斥或责骂,孩子受到刺激,才变得大声对抗,甚至以沉默抗议。久而久之,孩子便会形成逆反心理。父母以专制的方式管教孩子并不是在每个孩子身上都行得通。个别性格温顺的小孩会顺服父母的权威,然而,个别较刚烈的孩子则会反抗,日久形成逆反心理。 孩子不满父母的所作所为。许多时候孩子不满意父母的偏心、言行不一等,但又不说出来,可能以不听从大人的话等方式来表示他的不满,日久养成不良习惯。管教孩子应趁早,千万不要从小溺爱娇惯,有了错误而不加以纠正,待孩子长大后,习惯已经养成,要改也就困难了。 家庭关系紧张。如父母关系不和睦,时常争执,孩子讨厌父母的行为,但又觉得没办法改变,便以逃避的行为表示不满。 受外界的不良影响。青春期的孩子很容易受到怂恿,做一些不该做的事。如孩子在学校与老师顶嘴,在家敢于反抗父母定下的规矩,却被同学称赞与吹捧,受到坏朋友的认可,使孩子产生错觉。 是孩子成长发育的过渡阶段。有时候,可接受范围内的叛逆行为,是和年龄有关系的,这是孩子成长阶段的心理过程。孩子有少许的叛逆行为,父母不必大惊小怪,应该像以往一样,关怀他、教育他,到了某个阶段(如果孩子到了参军、上大学时的年龄),这种叛逆行为会自动消失。 那么,家长如何消除孩子的逆反心理呢? 学会沟通。很多时候父母必须超脱自己的角色,从第三者的角度观察孩子叛逆的根源。因为有时候根源是在父母身上,父母应言行一致做孩子的榜样。如果根子在坏朋友身上,就应讲明道理,禁绝他们再和坏朋友来往。很多父母总认为自己是对的,孩子该听父母的。但是,孩子有孩子的思维方式和看问题的方法,因此父母应该超脱家长的角色,耐心听一下孩子的想法,从不同角度对待孩子,从感情上、从事件因果上与孩子达成一致,做一些适当的让步。 以身作则。有些家长对孩子要求很严,但自身却很放任,而孩子认为父母都没有做到,凭什么总是要求自己去做,因此不服管。所以,做父母的应以身作则。身教胜于言教,孩子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父母影响,自然而然地接受父母的意见。 努力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当孩子的兴趣影响学习时,家长多会严厉制止,但通常适得其反,如果先不动声色地走进孩子的兴趣,深入了解情况。如和孩子一起讨论他们的偶像等,然而再作必要的提醒,做到有的放矢。利害一目了然的时候,孩子也就能够接受忠告。因为每个孩子都愿意和父母融洽相处,都希望得到父母的理解和尊重。 艺术的批评。有些家长看到孩子做错事就一味地批评,易刺伤孩子的自尊心而出现反叛行为。如果先对孩子的优点或进步给予肯定的表示,再指出错误之处,孩子就会很乐意接受,这是孩子自尊心得到满足的表现。 循循善诱。有些问题如早恋现象等,应对孩子有情、有理、有据的说服、疏导,启发孩子思考,给他们独立自主、痛下决心的时间。必须尊重孩子的感情和人格,同时用具体事例打破其幼稚的幻想,用自己的冷静、理智换取孩子明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