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家孩子,亲戚、朋友都有夸他乖巧懂事,在学校怎么这个样子,这不可能。”“我请你到学校来谈谈你孩子的情况,难道还说谎不成?你这做家长的怎么这样说话。”学校办公室传来这样的争吵声。可以想像,这种情形下老师和家长的交流是没法进行下去了。 这的确是个很现实的问题,作为孩子的家长究竟该如何与老师进行有效交流与沟通呢? 老师过去那种传统的家访已不多,定期的家访则更少。遇到一些特别难“教”的孩子,有些老师要与家长交流时,大多采取“请家长”的方法。由“家访”变成“请家长”,这一交流方式的转变,多少也反映出时下教师与家长之间交流的困惑。 小丽是个8岁的女孩,读小学三年级,一次因交作业时拿错了本子,被老师批评了一通,她妈妈为此与老师沟通时,忍不住为孩子辩解说:“孩子年龄小,如果她很好地完成了作业,只是作业本拿错,老师为什么不能谅解一下呢?”老师则说:“你的孩子挺聪明,可总是犯这样的错误,将来肯定成不了好学生。”出于对孩子的将来考虑,小丽妈妈没有再与老师争论。 很多老师在学生违反了纪律、学习总很差的时候,或者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受阻后,也会找家长一起寻求解决的办法。但是,就像孩子害怕老师一样,许多家长也特害怕老师的“召见”。因为有的老师就像训斥学生一样训斥家长、指责孩子。家长怕得罪老师,即使心头满腔怒火,也只能装成恭恭敬敬的样子。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当老师伤害了自己的孩子之后,有些家长也不敢去找老师交涉,怕自己找完老师之后,老师会更加冷落孩子或者报复孩子。所以,老师告孩子状和老师伤害孩子,成了家长最头疼的两个问题。 小刚比较任性、霸道,在学校常欺负同学。班里同学都不愿与他交朋友,他也很孤独。老师多次教育,他的坏习惯仍改不了。老师请小刚妈妈到学校来谈谈,她先是不愿来,后在老师的一再邀请下,才勉强来了。在与老师交流时,她不但不理解老师的一片苦心,还觉得老师在故意整她的孩子。 其实,天下的老师和家长一样,有着共同的目标和责任,都希望自己的学生成人成才,这一点作为家长要能充分理解。而有些家长尊师意识淡薄,不注意维护教师的威信,树立教师的形象,使自己的孩子在接受教师教育时产生了负效应,不听老师的话,不做作业,甚至逃学、出走,影响了孩子的学习和健康成长。 一天早晨,小梅的班主任老师正在晨检。小梅忘了戴红领巾,着急地对妈妈说:“妈妈,你陕回去帮我拿,要不,老师会批评我的。”此时,妈妈冲着小梅和她的班主任大吼道:“你怕什么,老师有什么了不起的,我一天赚的钱比他一个月工资还多。”说完她满不在乎地推女儿进去,老师虽气得满脸通红,但还是礼貌地向小梅妈妈解释说:“晨检是学校的‘一日常规’制度,每一个同学都应该遵守。” 生活中,有些家长自以为自己有钱或有叹,不尊重老师,这使得老师与家长也无法交流。—位教育专家说,其实作为家长,你切勿冲动、意气用事,应在把握“尊师”的前提下,冷静、理智地去解决问题。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有些老师本来是想向家长介绍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或出现的问题,请家长协助解决,但由于态度不好,语气生硬,谈话已经不像是交流,而成了老师告学生状、批判家长的审判。遇到这种情况,做家长的一定要冷静,应多从老师的话语中择出一些有关孩子问题的信息,并且主动表达自己的看法和建议,说清楚自己能做些什么,并希望老师帮助做些什么,共同使孩子改正错误,提高学习成绩。家长要明白一点:老师向自己说明孩子的情况,就表明老师在关注自己的孩子,并希望孩子能朝更好的方向发展,这是应该向老师道谢的。 为了让孩子在学校的生活和学习能更加顺利,家、校能形成合力,家长与老师交流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主动告知孩子的特殊需求,如特殊疾病,包括气喘、过敏、心脏疾病、视力不良等或其他生活上注意事项。 2.留下家里与你单位的电话、住址,以便学校在出现紧急状况时联络使用。老师有事与您联络时,应尽快取得联系。 3.适当校访并目的明确。家长校访时,要准备充分,和教师交流时有话可说,针对性强,避免无的放矢、未入正题等现象。可先将你想了解的情况简单罗列一下,有必要的话可写在纸上。 4.最好事先有约定。家长校访要在有序的状态中进行,最好事先有约定,避免空跑或正是教师的上课时间、开会时间,也要避免同时多名家长校访,以免教师应接不暇。家长校访时要力戒浮躁、激动等情绪的发生,不了解、不理解、难接受的问题应冷静对待,以求最佳处理措施,切勿冲动、感情用事。 5.开学初、学期中,还有学期结束时与老师交流,拜访的频率多少为宜,你都得考虑一下。合适的地址也不容忽视,是去学校,还是去老师家里,或者邀请老师进行家访,你都得先考虑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地方,这有利于交流的顺利进行。 6.充分信任老师,对老师的教学或管教不满意,不宜直接对老师无礼或攻击,而应用委婉的态度向老师建议,或通过校长、主任,请老师改进。 7.与老师交流时,家长要力求避免以下情况:①怀疑。不相信自己的孩子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总是不停地问老师,“这是真的吗?”“不会吧。”这会让老师很不耐烦和反感;②护短。有些家长处处庇护孩子,有问题也不承认,事事往别的孩子身上或老师身上推,这让老师没法与你交流;③生气。有的家长因对孩子表现不满,当着老师的面痛骂孩子,这是很不礼貌的,也是令老师不快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