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笔者的心理咨询室里,一个中学生不无忧伤地说:“同物质条件的优越相比,我们期待的心理空间却显得十分狭小。除了读书,我们几乎失去了所有的娱乐活动,我们不能有自己的秘密,不能选择未来……” 这个中学生名叫小璐(化名),是深圳某重点中学的初中女生。由于父亲常年在外地工作,她和母亲在一起生活。按理说,相依为命的母女两应该感情亲密,可事实却远非如此。小璐和母亲的关系不但不亲,反而常常是“话不投机半句多”,有时还会吵上一架。她经常对要好的同学说:“我看不出妈妈如何爱我,她除了整日在我耳边要我这样、要我那样,就是抱怨我这不对、那不行,我烦死了,真怀疑我不是她亲生的女儿,而是她在医院抱养的。” 笔者不禁哑然失笑。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女儿对母亲产生这么深的误解呢? 小璐告诉笔者,她的妈妈为了使她的成绩能名列前茅,不让她看电视、读课外书,甚至同学来电话,也怕影响她的学习而不让她接听,有时竟当着她的面向电话里的同学撒谎说:“她不在家,你不要再来电话了。”另外,妈妈总是担心她在学习时“偷着干别的事情”,经常突然闯进她的房间,检查她是否在做作业。最不能让她忍受的是,妈妈还偷偷地翻看她的日记,并就其中涉及的一些事情向她的同学询问,这让她感到自己很没面子。 “我都已经15岁了,是个大人了,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自己心里已经清楚,可我妈妈像看犯人一样地盯着我、不信任我,我能不烦她吗?所以,有时为了发泄心中的烦闷,我就故意同她对着干,她让我怎么样,我就偏不那样。”小璐情绪有些激动地说。但她也不得不承认,由于自己对母亲的逆反心理,常常会把母亲气得伤心落泪,严重影响了母女之间的感情。母亲现在似乎真地不再爱她了,已经有一周多时间没同她讲话了。 原来如此。 如今,如小璐母女一样的“矛盾”母(父)女(子)绝不在少数。父母惟恐孩子不能把握好自己的青春时光,因此,千方百计地让孩子按照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式生活、学习,甚至越俎代庖。这本出于一片慈爱之心,但是孩子并不领情,反而认为父母“多事”。于是,心理上的冲突导致了生活中的磕磕绊绊。 其实,父母们应该理解孩子的心情。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后,随着生理及心理的不断成熟,他们逐渐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从而开始渴望摆脱父母的约束和羁绊,自己“当家做主”,这就是教育专家所谓的“心理断乳期”。伴随着这一过程,孩子的心理开始呈现对成人的闭锁性、对同龄人的开放性以及对异性的亲近性等特征,而这些特征具有明显的年龄特点,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从这一刻起,孩子开始设立心理“领地”,包括他们的想法、看法、做法、秘密等等,都成了需要别人尊重和不容他人“侵犯”的“领地主权”,而且孩子已经有了“捍卫”自己“领地”的意识和勇气。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父母还不顾一切地肆意“侵犯”孩子的心理“领地”,势必会引起冲突。 所以,今天的父母千万不要轻易“侵犯”孩子的心理“领地”。 当然,孩子还是需要父母去关心、爱护,少不更事的他们也需要父母的教育和指导。但您要学会尊重孩子,要理解并支持孩子有一块属于自己的“领地”。这块“领地”不在于大小,而在于其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