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养成教育”这个词,大家可能感到有点陌生,什么是养成教育呢?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养成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所以说养成教育也就是从各方面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教会孩子生活和做人。一个人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养成一种坏习惯,一辈子都偿还不清它的债务。如果我们对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暴露的哪怕点滴不良习惯,容忍迁就不加指正,孩子就可能因非智力因素残缺而限制了自己的发展。 事实的确如此。一个聪明的孩子,如果没有养成认真、细致、严谨的习惯,就无法想象他能在任何领域做出骄人成绩。而一个勤恳踏实的孩子,也许天分并不聪颖,却很可能在人生博弈中脱颖而出,再加上良好的人际关系、处世原则,更会让他如虎添翼。1987年1月,75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聚会于巴黎。有记者问其中一位获奖者:“你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你认为最主要的东西?”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回答:“在我家里。”“在家里你学到了什么呢?”记者接着问。学者说:“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这都是父母教给我的,我想我为此受益了一辈子。”他的这番话,从根本上说,就是父母教会了他养成良好的习惯,学会了生活,学会了做人,这是他迈向成功的最根本的原因。 那么,怎样对孩子实行养成教育呢?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要具有“务实”态度。 我们对孩子实行养成教育,是为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而不是要把孩子培养成为超人。所以,不要向孩子提超出实际的目标,否则,孩子跳三跳也摘不到桃子,很有可能自尊心和自信心大大受挫,就此罢手不干。所以,我们的养成教育要“务实”。我国近代著名幼教专家陈鹤琴对儿童德育的主张就十分务实,他说:“‘舍己为人’原是做人的最高理想,这要有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才能做到,自古以来,有不少大圣古贤就是这一类人的代表。普通的人能够做到‘互助’也已经很不错了。”对于孩子的道德修养来说,“互助”尽管比“合己为人”低一个档次,但它能使孩子确立“互助”的观念,才可能理解他人的需要,才可能逐渐培养服务社会的精神,形成与他人的合作态度。但是,“务实”并不意味着将养成教育庸俗化。我们要始终坚持养成教育的底线:也许我们教不了孩子舍己为人,但是我们要教孩子团结协作;也许我们做不到教给他卓绝的知识和技能,但是我们让他形成爱求知和会求知的良好习惯;也许我们无法让孩子做出惊天伟业,但是我们要教会孩子积极乐观地生活。 二、父母要以身作则。 《世说新语》上讲到一则故事,谢安的夫人整天教育自己的孩子,却从来不见谢安教过什么,就问他:怎么老不见你教导孩子呢?谢公回答:“我常常亲自教导孩子啊!”这说明父母的待人处世态度和原则,给孩子一生最重大的影响。所以父母要端正自己的一言一行,率先垂范。例如,我们对自己的父母一定要孝顺,因为这是孩子以后遵照施行的范本;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能轻言放弃,这个坚持的姿态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也是孩子的一面镜子。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给孩子树立好榜样。 三、面对已经养成不良习惯的孩子,要让他丢弃不良习惯,养成好习惯,父母不能急于求成,动辄打骂。 《菜根谭》有一段话颇为经典,意思是说:“家里人有什么错误,不应该大张旗鼓地宣传,也不可坐视不管。这件事不能够明说,那么就借其他事来教育。今天不便说,等以后适当机会再说。这样,像春风和暖之气能够解冻消冰一样,才是家庭教育的典范。”换句话说,就是要讲究教育的方式。酷烈苛刻的方式,往往造就陛格暴烈、忧郁的孩子,效果适得其反。 正确的教育理念,春风化雨的教育方式,孜孜不倦的教育精神,会帮助孩子造就良好的习惯和性格。当孩子养成合作、和善、乐观、坚强、勤于求知等各种良好的习惯后,自然就会形成良好的性格,就能收获成功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