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是“减压”的前提

——访同仁医院洪宝瑟大夫

作 者:
卢马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少年儿童研究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05 年 07 期

关 键 词:

字号:

      父母所需要注意的是,了解孩子的需要,激发孩子的兴趣,培养孩子的成就动机

      记者:现在学生心理压力过重越来越成为一个普遍问题,尤其反映在面对考试、升学方面,特点十分突出。且承受过重心理压力的人群显现出低龄化的趋势。上学期期末西安很多中小学生出现“晕考”现象,就足以说明这个问题。而现实情况是,一方面学校反复强调升学的重要,就业的严峻,一方面父母也对孩子寄托着很高的期望,孩子的心理压力是不可能消除的。作为一名专门从事青少年心理咨询工作的专家,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洪:压力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题目,有些是不能控制的,比如大的环境,如考试频繁、优胜劣汰,我们没有太多的左右能力,唯一能控制的是父母该如何对待这个问题。事实上,压力本身并没有什么,关键就在于这个压力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这是父母应当明确了解的。一般来说,压力会给孩子带来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压力的确会使人上进,较高的成就动机必然带来压力,这是一种来自内部的动力源泉,不断促使孩子努力向上。而另一方面,过度的压力会起到很多负面效果,如使孩子学习兴趣下降、恐惧、焦虑、抑郁和自卑等,这个时候父母就要考虑如何给孩子减轻心理压力的问题了。

      记者:很多父母认为孩子没有压力不行。俗话说:人无压力轻飘飘。孩子压力越大才越知道自己努力学习。您认为这种想法可行吗?

      洪:父母在这里存在两个误区。首先,孩子是需要管理的,管理和施加压力是两个概念。只要是一个健全的人,他此时此刻的做法就是他的最佳选择。父母对孩子进行教育和管理,绝不能从自己的角度去靠不断地给孩子施加压力企图促成孩子的努力,而要从有利于孩子成长的角度,去了解孩子真正需要什么,他的内心体验是什么,按照孩子的本意去调教孩子。

      其次,压力和成就动机也是两个概念。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麦克利兰的成就动机理论,具有强烈的成就需要的人渴望将事情做得更为完美,提高工作效率,获得更大的成功。他们追求的是在争取成功的过程中克服困难、解决难题、努力奋斗的乐趣。所以父母需要注意的是,该如何了解孩子的需要,激发孩子的兴趣,培养孩子的成就动机。当然,成就动机高确实会带来压力,但压力如果是适当的,会有利于孩子的成长进步。相反,压力过大的孩子是决不会把学习当成乐趣的。

      记者:但是,现在很多父母和老师总是抱怨孩子没有压力,缺乏自尊,不知道上进。

      洪:在这点上,父母应该学习农民。农民从不抱怨小苗不努力,为什么老长不好。而是根据小苗种类的生长特点和季节状况去不断改进自己的培植方法。其实教育孩子也是一样的。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好,绝不是他们不想考好,肯定是因为一些原因使他们无法达到。他肯定曾经做过努力,但达不到好的效果,他也就没有动力了。所以帮助孩子分析问题的所在,并给予实际而具体的指导才是最根本的。学习是人类的一种天生的追求,通过学习,人会得到一种精神享受。没有哪个孩子是一生下来就不喜欢学习的,但如果压力过重,整日面临打击,学习必将成为苦海无边。

      承受压力,以能激发孩子学习的内在动力为适宜

      记者:从到您这里来咨询过的青少年来看,心理压力过大可能会给孩子造成什么影响?

      洪:首先,对一名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来说,他本身就有着追求完美的个性,但是如果他的心理压力过大,他的兴趣点将从学习上转移。他会觉得学习不再是乐趣,而只是一种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在竞争中站稳脚跟的一个不得不使用的工具。这个时候,孩子虽然成绩很好,我们却不能说他拥有较高的成就动机。情况严重的,还会带给孩子神经衰弱、内分泌紊乱等器质性的不协调。

      其次,对于那些本来成绩就不太理想的孩子,他如果只从学校和父母那里得到很沉重的心理压力,却没有人帮他分析问题的所在,给予具体的指导,那么他能通过自觉努力拼搏上来的可能性很小。大部分的情况是,一些孩子承受不住过重的心理压力,也找不到好的方法解决问题,在学习上就无法得到成功的感觉,就由努力转为抗拒,从而自暴自弃。

      记者:孩子在学习上得不到成功,他的成就动机就会转移,他要在其他地方追求成功。

      洪:是这样的。在人的自我概念中,有一个自我评价部分就是自尊,它涉及到个体是否对自己有积极态度;是否感到自己有许多值得骄傲的地方;是否感到自己是成功和有价值的。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中,自尊是一种高级需要,它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对成就、优势与自信的欲望。如果心理压力过重,孩子在学习上得不到自尊,他要是在其他地方找到一点自尊,就会非常珍惜,并努力追求。比如说,很多孩子爱穿名牌、奇装异服,就是来源于此;又比如很多孩子沉迷于网络游戏,他的学习成绩虽然不好,但在打游戏上是高手,他为此而满足。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那些比较内向的孩子,他渴求能在学习上证明自己,可又由于心理压力过度,负担过重,便容易引发焦虑、抑郁、强迫等心理疾病。

      记者:也就是说,孩子生活状态不协调、身心发展紊乱,这几种情况虽然表现不同,却可能都是压力过大造成的,但父母常常感觉不到。那么您能否帮助父母分析一下,一个孩子,他究竟接受何等程度的压力对他来说才是适宜的,有助于促进他发展的?

      洪:以能激发孩子学习的内在动力为适宜。什么是孩子根本的内在动力呢?这仍要从儿童的年龄特点和需要出发。小孩子是群居动物,他要在群体里生存,要寻求自己在这个群体中的位置和成就。现在的孩子,他可能不怕打,不怕饿,他怕什么?怕孤立,怕脱离群体。如果你的学习成绩不好,群体就有可能排斥你。孩子要追求群体,要在群体中找到成就感,他必然就有压力。另外,从自尊的角度来看,孩子在群体中要站稳脚跟,就要追求他在群体中的位置,要在老师、同学中有威信,就要拥有良好的学习成绩、渊博的知识、独特的思想、受人喜爱的思想品质。这样孩就会一种激励,同时,也是一种无形的压力。在我们看来,这种压力是良性的,它可以激发孩子积极向上的内在动力,促使他们学会适应环境,适应社会,学会与人相处,追求成就。这就是一种适宜的压力。这种压力足够让孩子感到他在群体中是有社会位置的。凭什么?凭本事,凭大家对你的评价,凭自己的努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