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和津巴布韦中学生可以直接对话,学习彼此语言,德国和丹麦中学生每天乘车跨越边境到异国学习……,全球化的浪潮创造国际化教育的多元面貌,世界知识已不再是奢侈品,而是必需品。国际化,已成为每个学生都必须获得的基本教育。 走向世界,把全球当作教室 德国北方边境小镇尼布尔,14名中学生每天搭公车穿过边界,出国上学去,他们上课的地方是丹麦的通顿高中。半年后,换成14名丹麦中学生,每天跨越边界到德国尼布尔上课。在这个欧洲班上,两国学生每天并肩学习,体会彼此生活环境和教育体制的异同,也学会如何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沟通合作。 美国芝加哥近郊,伊凡斯登公立中学的学生在课堂上模拟着不同的角色,有的扮演1885年参加柏林会议的代表,有的扮演全球性非营利组织的创办人,为自己关心的国际议题发表演说。 伊凡斯登中学的每个学生都必须至少选修两学期的国际研究课程,深入探索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历史、文学和艺术。每年不同科目的老师都一起讨论,设计课程。上外语课时,学生直接通过计算机联机,和津巴布韦、巴基斯坦或其它国家的中学生联机对话,可以选修的外语从西班牙文、法文、德文、日文,到希伯莱文、拉丁文都有。课堂外,他们还参加模拟联合国、伊斯兰文化社、茶道等各种课外活动。 去年,伊凡斯登中学获得高盛基金会的卓越国际教育奖,他们的做法如今正逐渐扩散到美国各地。跨文化的体验和学习,已经成为全球化社会的基本教育。台湾政治大学学生黄品瑜和东海大学研究生陈佩君今年暑假都参加了国际研习生交换计划,到泰国清迈偏远山区,教小朋友说英文、学上网,带着他们到夜市访问外国人。 山里的孩子逐渐认识了过去所不知道的外面世界,而黄品瑜和陈佩君也看到了一个以前无法想象的世界。“其实很怕坐飞机”的陈佩君决定,11月底还要去匈牙利当义工。 韩国大学生现在流行在大学四年中,休学一、两年,到海外游历。看到世界之大,来自韩国的鞠惠英表示:“以前好像活在小盒子里,现在不但可以充分喘息,还有许多热情去做许多事。” 把世界纳入世界级的教育中 21世纪,全球化的浪潮排山倒海,席卷而至。从偏远的乡间小镇到时髦的国际大都会,从兴起英语学习热的亚洲、努力缩短国际知识落差的美国,到逐步建立起欧洲公民意识的欧盟国家,“国际化”都是教育界的热门话题。如何提升外语能力,掌握国际知识,理解不同文化,开拓全球视野,成为当务之急。 美国在2002年底,正式把国际教育列入教育优先政策。“今天我们面对的是24小时的实时新闻、全球化的市场和高速网络的世界。每天早上,只要打开报纸就可以明白,我们的未来和下一代的未来,都和全球社会所面临的复杂挑战息息相关,”在纽约遭受恐怖攻击一年后,美国教育部长佩吉在国际教育周的演讲中指出。 “为了让我们的孩子做好充分准备,未来能在这样的世界占有一席之地,并且能迎接这些复杂的挑战,首先必须让他们了解这个世界,”佩吉表示,“换句话说,我们必须把‘世界’重新纳入‘世界级’的教育之中。” 佩吉指出,国际化教育不应该是附加品,而应该融入中小学的所有课程中。因此美国在各大学设立国际化教育的资源中心,通过大学的协助,培训中小学师资。 日本从1998年起,就在中小学课程中添加新的要素——国际理解教育。除了在社会科、外语科、道德等课程中,加入国际化的内涵,三年级以上的学生每周还必须花三小时,在“总合学习时间”中,体验不同文化,培养包容和尊重的态度。 欧盟从1980年代就推出苏格拉底教育计划,鼓励欧洲学校与学生跨国合作交流,是推动欧洲国际化教育的一股重要力量。为了在2010年之前,打造欧洲成为全球最有竞争力的知识经济,欧盟的新目标是:从2007到2013年间,至少10%的教师和学生参与中小学的跨国合作交流计划;每年受惠于高等教育交流计划的人数也能从目前每年12万人,成长三倍多,达到2013年的39万人。 国际化教育不是奢侈品,而是必需品 在全球化的今天,“对于世界的知识不是奢侈品,而是必需品,”美国亚洲协会前会长普拉特强调说。国际化已经不再是少数社会精英的专利,而成为每个学生都必须获得的基本教育。过去,复杂的国际运作是穿梭于各国谈判之中的外交官、经贸代表、跨国企业经理人的专属领域,国际化教育的目标是培育金字塔顶端的精英;但是未来,任何人想要在全球社会中扮演成熟的公民,在职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几乎都需要具备全球视野和国际运作的能力。因此,国际化教育必须更普及,而且向更低的年龄层扎根。 《了解全球化》一书如此描述全球化的世界:“如果冷战世界的界定概念是‘分裂’,全球化的界定概念就是‘整合’。”许多人心中都隐藏着焦虑,自己的工作、社群、甚至工作场所,随时都可能被不知名的经济和科技力量快速改变。 在这个更紧密连结、相互依存的新世界里,能够“见树也见林”,解读世界的变化和事件之间的连结关系,变成一种重要的全球思考能力,“如果你看不到那些连结,就看不到整个世界。” 以全球思维,解决在地问题 生活在今天,地球村的意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真切。首先,在今天的全球市场上,人流、物流、金融、信息每天跨越疆界,快速流动,无论任何领域的工作都需要具备国际视野、适应多元文化、掌握多种语言、通晓国际运作规则的国际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