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北京青年报》刊发了《如何补上生命教育这一课》,该文以名噪一时的“扒机”少年中的幸存者,对媒体谈起他目睹同伴从飞机起落架掉下摔死的“冷漠”反应为切入点,探讨了青少年在家庭、学校、社会等多环节教育中“生命教育”课的缺失现象。几天后,一位25岁“男孩儿”的母亲给记者写来一封信,诉说了儿子在不当教育之下的“一事无成”,并向记者求助。 就在记者广泛向专家征求意见之际,一则轰动一时的新闻引起了记者的关注:上海大学的七八十名学生因连续多门考试不及格被学校辞退。消息传出,舆论哗然:有学生抱怨、有家长求情、有学校解释…… 为什么一个正常的学校的自主行为会引起这么大的“过激反应”?为什么一个25岁的“男儿”还不能完成“心理断乳”?我们的教育中是否忽略了“社会化”的内涵?是否缺少了让青少年学会对自己行为承担责任的内容?必要的惩罚是不是教育环节中必须的一环?适当惩罚的缺失是否是造成他们社会化过程受阻的主因? 儿子不成器,母亲求助记者 不久前,《北京青年报》刊发了文章《如何补上生命教育这一课》,几天后,一位25岁“男孩儿”的母亲给记者写来一封信,诉说了儿子在不当教育之下的“一事无成”,并向记者求助(内容有删节): 我是一位独生子女的家长,独生子女给我的印象是自私、冷漠、难以沟通。我特别痛苦可又不知怎么办?我是66届初中毕业生,1968年去了东北兵团,1978年回城当售货员,29岁结婚,30岁要孩子。孩子在慢慢长大,我对他也充满希望:小学还可以,中队长,小学升初中时,离重点中学只差1分,我们不认识人,只能去了一个很不好的中学。 到了中学他就迷上了游戏机,上课不认真听讲;而且那个中学的教师也不好,有一次他忘了带英语书,老师不是让他回家来拿,而是只要上英语课就把他轰出来。慢慢的他对学习失去了兴趣。高中他去了一所职高,职高前两年几乎就是自习课,到商店实习一年,三年职高就算毕业了,(学校)只(管)收钱,真的很毁人。 托人在一家商城当美工,干了四年,没劲。这中间,为了让他学有一技之长,去中央美院学平面(设计),两个月4000元;去北大青鸟4000元,听不懂,连个证都没有拿下来;考成人(高考),文化课过了,专业课没过,又是2000元。2002年商城换领导,他失业了。他说要去上海闯一闯,结果去了一个月,又回北京了。说外面的世界很无奈,天太热,不适应,他做图老板不满意,(于是)逃避。同屋是两个闯上海多年的广东人和四川人,看见他初来上海没有经验就欺负他,老板说这是行规。回来后他再也不提去外面闯世界了,缺乏男子汉气息。 回京后他对一切都失去兴趣,每天就是电脑游戏,看他这样我真着急。去外面找工作两年了一个都没有找到。2003年参加成人高考这次考上了,满以为经历这么多,他应该珍惜这次学习机会,可去了一个月他就又失去了热情。交了6000元,从脱产转到业余,大部分时间就玩游戏,一年就白白过去了。因为工作总是失败,他情绪很低,现在一有机会就喝酒,直到喝醉…… 说他根本不听,我想让他自己长大,我这种态度对吗?我多希望有一个阳光一点的孩子,我不指望他多富有,只需他有一颗健康的心;让他勇敢面对社会充满激情,走好以后的路。根据我家情况我该怎么办呢?我也希望通过你找到一位救命的人。 接到这封落款时在名字前署上“失败人”的来信,记者掂量了许久都不知该怎么回复。 在电话中,孩子的母亲告诉记者,他们家生活状况一直较差,家长下岗没有工作。但为了能让儿子学到真本领,他们不心疼花钱,这些钱包括孩子舅舅等人大家凑的。记者算了一下,仅是母亲来信中提到的学费花销就有16000元。 我直率地问这位母亲,当儿子把下岗的父母从“牙缝”中抠出的钱就这样不当回事地浪费掉(证考不下来、文凭学不下来、闯世界闯不出来、上班上不下来),他自己受到过何种“惩罚”、承担过哪种责任时,这位母亲缄默不语了。 记者认为,这位母亲信上说的那些客观原因(学校、社会等)都存在,但这些都不是他可以成为今天这个样子的理由。如果他每天就是上网玩游戏,不学习,您花这些钱又有何用?这不过是家长的“一厢情愿”,是家长在替他着急。他每一个时间段提的每一个要求你们都满足了他(不管这期间你们经过怎样的努力和艰辛),他不用承担任何责任和后果,这不能不说是你们的“家教”中惩罚教育缺失的后果。当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学会要对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要对自己的错误行为负责时,这个教育就是有缺陷的,就是有遗漏的。我奉劝这位母亲一定要学会放手。 光赏识不敢惩罚孩子,是“缺钙的”教育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著名青少年问题研究专家孙云晓对记者说,不久前他在媒体上看到这样一则消息:山东某私立学校规定,教师不准批评学生,有一个教师因此愤而辞职,并投书报社发表感慨。 联系上面这个求助母亲的教育问题,再结合不久前被舆论炒得沸沸扬扬的上海大学辞退71名学生事件,孙云晓深有感触地提出:教育本就是十八般武艺,表扬批评奖励惩罚,什么都应该有。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脆弱的、不负责任的教育。并由此推论:没有批评的教育是“危险的”、“缺钙的”、“不负责任的”教育,甚至可以说是“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