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重视优秀生心理问题

作 者:
杨葵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家庭报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05 年 06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个案一:2003年,南昌众福花园小区发生一起命案,大学生陈虎因嫉妒同为大学毕业生且是中学同窗好友的胡某事业成功、家境殷实,竟伙同他人潜入胡某的住所将其残忍杀害,并洗劫其家中的财物。

      个案二:2004年初,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因与同学口角,怀疑同学歧视自己,竟残忍地将四位室友杀害,犯下了令人发指的罪行,使全国上下为之感到震惊。

      在深感震惊之余,我们注意到以上两起命案的犯罪分子陈虎及马加爵,在中学阶段都是教师和家长公认的优秀生,他们何以在日后的生活中沦为杀人恶魔,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长期以来,由于许多优秀生在能力、学习成绩和日常行为表现方面一直处于优势地位,往往容易给老师和家长留下“十全十美”的印象,即所谓的“晕轮”效应。在这层光环的笼罩下,一些心理甚至道德方面的问题往往被忽视了。那么,优秀生容易出现哪些心理问题呢?

      一、好胜心强,易妒嫉,心理负担重

      争强好胜是优秀生保持自己领先地位的重要条件,但如果争强好胜心太强,超过一定的度,就容易出现过重的心理压力。如有的优秀生总想和同学比高低,怕别人超过自己,无形中背上了“保优秀”的心理包袱,无论做什么事都患得患失,紧张焦虑的情绪时常发生,这不仅影响了优秀生的身心健康成长,而且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更为严重的是,有些同学因此变得嫉贤妒能,心胸狭窄,见到同学考试不如自己好则幸灾乐祸,见到别人赶上自己,则感叹“既生瑜,何生亮”。如听任这种畸形心理发展下去,其后果不言而喻。

      二、虚荣心强,经不起挫折

      在老师和家长的一片赞扬声中长大的优秀生,表现出极强的虚荣心,只能听表扬,不允许别人指出不足。这种虚荣心理,一方面可能促使其努力学习,争取更好的成绩,但更多情况下会使他们表现出不恰当的行为反应,即盲目自信,经不起失败和挫折的打击,在困难挫折面前表现得极为脆弱等。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优秀生往往是失落得最早、压抑得最深、承受力最弱的群体。

      三、恃才傲物、交往能力差

      优秀生极易产生优越感,形成自负、傲慢的心理,总觉得自己处处胜人一筹;只看到自己的优势,看不到不足,轻视别人。遇事很少顾及别人的需要和感受;易专横固执,我行我素,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和劝告;喜欢发号施令,极易给同学造成高高在上,难以亲近的印象。因此,表现为缺乏良好的人际关系,自己不理解别人,别人也难理解自己,又缺乏主动交往能力,极易产生孤独感和愤世嫉俗的心理。

      因此,对优秀生的心理调整与辅导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值得我们不断探索和尝试。

      首先,我们应避免“晕轮效应”。金无全赤,人无完人,优秀生也不是十全十美的。中国孩子心理素质低下,早已成为一个公认的话题,但这心理的“陷阱”一部分乃是教师、家长等外因联合“挖下”的,如果我们对每个孩子的关心都更为细致,相信他们是可以“胸怀天下”、“处变不惊”、“笑看风云”的。

      其次,用艺术性的工作方法来纠正优秀生的心理偏差,对不同问题采取不同的对待方法。如用审慎谦虚的警示语感化傲慢狂妄的优秀生;用热情洋溢的贴心话去溶化冷漠自私的优秀生;用刚柔相济、柔中带刚的疑问语去软化任性专横的优秀生;用规劝批评的告诫语去暖化脆弱小气的优秀生等,均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再次,学校与家庭在优秀生家庭教育上一定要互相携手,特别是家长要注重孩子优良品质和传统美德的培养。优秀生应当不仅是学优生,更是品优生。只有学校和家庭共同筑起一道坚实的道德品质教育的围墙才能保证优秀生心理健康向正常的轨道开进。

      最后,还要加强挫折教育。教育他们懂得人生的道路是曲折的,满布荆棘,没有任何人一生当中事事称心如意,一帆风顺,任何人在一生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曲折坎坷,只要拿出“敢上九天揽月,敢下五洋捉鳖”的决心和勇气,人生就没有过不去的“沟”和“坎”。另一方面,要创造一些机会,让他们有一些挫折体验,学会一些应对挫折的本领,使他们从中得到一些经验教训,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都将大有裨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