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自己的得意门生肖从文,中南大学材料学院的党支部书记肖来荣这样介绍:在不少人的眼里,他还是个孩子,个子不高,身材单薄,笑起来一派天真,说话还有些腼腆。但他实在不简单:背英语单词几乎过目不忘,考GRE、托福都只错了一道题,几乎都是满分…… 后来,肖书记建议说:“从文的成长最早得益于他爷爷奶奶的教育,是这两位老人适时启蒙和良好的家教使从文的智力得到了较早、较好的开发,为从文后来的成长奠定了基础。你应该采访肖家,了解一下他们的隔代教育的成功秘诀。”于是,我拨通了肖家的电话,请肖从文的叔叔肖日新讲述他所目睹的肖家的家教故事。 小学课堂上的启蒙 1983年冬,肖从文出生在湖南郴州市永兴县的一个普通家庭。因父母分居两地,而且一直很忙,无法带孩子,所以肖从文只好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 爷爷肖延年在永兴县太和中学工作,奶奶马良英是一位小学教师。小从文自呀呀学语开始,就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在校园里,在学生们的琅琅书声中打发童年时光。两岁时,爷爷奶奶就开始教小从文认字识数,从此,为他打开了知识宝库的大门。为了便于教从文,爷爷专门买了一块小黑板,每天在黑板上写三五个汉字、出几道数学题,然后教读、讲解。小从文就是在爷爷奶奶这样的启蒙下,懂得了象形文字山、石、水、火……的具体含义,也学会了加减乘除运算。爷爷奶奶的简单而富有形象感的教学,对幼小的肖从文有着莫大的吸引力,从一开始,他就对那些生字新词和数学题目极感兴趣。因此,爷爷奶奶教的东西他接受得很快,而且记得很牢。 有一次,爷爷奶奶同时上班,小从文被奶奶带进课堂里。小家伙像模像样地坐了一节课,也老老实实地听了一节课。奶奶发现他安静,而且挺守课堂规矩,就经常把他带到教室里,于是,他便有了到小学生课堂上“蹭课”的机会。爷爷给他准备一条小板凳,让他同那些比他大五六岁的孩子一起听课。后来,肖从文回忆说:“那时在教室里听课,其实并没有完全听懂,但是觉得有意思,所以愿意呆在那里。也许,当年的听课在无意中使我自觉不自觉地适应了这样一种求学的环境。” 从文4岁的时候,爷爷奶奶先后退休,这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来指导小从文的学习。此后的两年里,小从文不仅听遍了爷爷奶奶肚里的所有故事,而且在以前所学的基础上,比较系统地学完了小学六年的全部课程。 中学时代的飞跃 1989年夏,6岁多的肖从文到了该正式入学的年龄。爷爷奶奶原打算让他从四年级插班。不料,爷爷带着他转遍了县城的几所小学后,得到的答复都是:“年纪太小,没有先例。” 虽然插班入学行不通,但是爷爷坚信:他和老伴多年的启蒙教育,肖从文已经完全具备了普通小学生的素质。他决定让从文直接去上初中!于是,老人家顶着骄阳,带领小从文来到永兴二中。祖孙俩被领到校长邓奕瑜的办公室,这位德高望重的校长对肖从文进行了一些简单测试,就当即表态:让肖从文破格参加当年的小学升初中考试。 回来的路上,爷爷告诉从文:“邓校长很给面子,你要珍惜这个机会,认真考试。”小从文拉着爷爷的手,撒娇似地说:“您就放心吧,我一定能考好。”他果然一考就中。入学前的那天晚上,爷爷把从文拉到跟前,鼓励他说:“能考上中学,说明你过去学得不错。从明天开始,你就走进课堂,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在学校里,要遵守纪律,好好学习。中学的课程较多、内容复杂,难度较大,决不能掉以轻心。只要你努力,我相信你将来一定会学得很出色。”此时此刻,小从文不知该对爷爷说什么好,只是一个劲地点头。 然而,刚进中学时,肖从文的学习并不理想:因为年纪太小,又没有真正接受过学校的正规教育,不能很快地适应严肃的教学和沉重的课业负担,显得有些闷闷不乐。爷爷作为老教师,有着几十年的教学经验,一看从文没有了往日的天真活泼,整天总是愁眉不展,深知他所面临的压力,便想方设法给从文一些鼓励,帮助他树立信心。“在我成长的过程中,爷爷总是给我鼓励,即使情况看起来显得十分糟糕的时候,他在教育我时也从不急躁,不给我施加任何压力。他总是对我说‘不要着急,慢慢来。’正是爷爷奶奶的循循善诱和宽松教育,以及学校老师的不断鼓励,使我在校学习逐渐走上正轨,成绩不断跃升,到初二时,就在同年级名列前茅。” 中考之前,肖从文参加了省重点中学永兴一中组织的拔尖考试,他再次如愿以偿。高中三年,肖从文学得很轻松。他记得,1996年要参加高考时,当时中央电视台正播放《三国演义》,“80多集,我每天都追着看,一集不落,爷爷奶奶也从不干涉我。” 就是那一年,12岁的肖从文作为湖南省年纪最小的考生,以562分的优异成绩跨进全国重点大学中南工业大学,也就是后来的中南大学。 从此,肖从文迈入了一个更加宽广的天地。 大学校园的成熟 1996年9月,一个菊花飘香的日子,肖从文随着爷爷奶奶从永兴来到长沙,走进了中南大学幽雅美丽的校园。考虑到从文年龄太小,生活上还需要照料,学院在当时用房非常紧张的情况下,腾出房子供肖从文的爷爷奶奶居住。就这样,肖从文开始了在爷爷奶奶“陪读”下的大学生活。他白天跟同学们一起上课,晚上在寝室跟同学们一起住宿,吃饭跟爷爷奶奶在一起。两位老人常常利用吃饭的时间询问从文的学习情况,观察他的心理动向,及时地进行点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