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外出经商、打工的人越来越多,不少年轻夫妇将管理、教育孩子的责任推给老人,这种家庭教育方式,称为“隔代教育”。隔代教育由于受观念、情感、文化、能力和教育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存在着很多缺点,往往对孩子的心理发育产生不少负面效应,是不可取的。 百般娇宠,孩子惟我独尊 当今的老人,在孩提时曾饱尝生活的艰难,总想为孙辈创造一个优越的环境。他们对孙辈爱如掌上明珠,百般娇宠,不管有无条件都尽量满足其物质需求,事事处处护着孙辈。在这种娇生惯养的氛围中成长的孩子,往往有一种优越感,形成惟我独尊、任性霸道、追求享受等不良心态,经不起一点波浪和挫折。 活动空间狭小,孩子胆怯孤僻 老人在抚育孙辈时有一种较普遍的心理:怕有什么疏忽,孩子一旦生病或出事故,不好向孩子的父母交待,所以严加看管,放在视力所及的范围之内,使孩子的活动空间极为狭窄。孩子日后一旦在集体中生活,往往因为缺乏人际交往能力而产生恐惧、退缩、焦虑心理,反映在行为上,表现为胆怯孤僻、不易合群。 育儿观念陈旧,期望值不高 部分老人受“养儿防老”、“传宗接代”等传统观念的影响较深,把孩子看成自己的私产,把孙辈塑造成安静少动、言听计从的他们心目中的乖孩子。这种低期望值,会使孩子缺乏独立性、竞争性和创造性。 文化素质低,教育无方 大多数老人文化素质偏低,甚至目不识丁,这种现象在农村更为普遍。由他们来抚育隔代人,只能尽看管之责,难担教育大任,即使对孙辈进行一些知识教育,也多是陈旧内容,缺乏科学性,甚至有封建迷信色彩。重要的学前教育在“隔代教育”中趋于荒废,贻误了孩子的智力开发。 无共同爱好,扼杀了孩子的天赋 不少孩子从幼年就表现出某一方面的天赋,如体育、音乐、舞蹈、书法、绘画等,而祖辈大多缺乏这方面的兴趣和特长,对孩子的天赋不能及时发现、引导和培养,使孩子的天赋没有开发就被扼杀了,这是非常可惜的。 老人“更年期”,孩子受感染 一些老人正处于“更年期”这一生理阶段,心理极不稳定,表现为急躁、易怒、抑郁、焦虑等。人生的更年期约4~7年,如果正好这段时间与孙辈相处,孙辈受到上述情绪的感染,易产生自卑、抑郁、情绪不稳、对人际交往恐惧等心理障碍。 与父母分离,亲情疏远 孩子长年累月地与父母分离,与祖辈形影相随,父母与子女的血肉亲情会淡化、疏远。孩子长大以后回到父母身边,由于缺乏情感交流的基础,父母要管教和约束孩子时,孩子会产生逆反心理,变得冷漠、不听话,甚至反其道而行之。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和未来,教育孩子是社会赋予每一对父母的责任,祖辈可以协助料理孙辈的生活和教育,但不能代替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孩子成才的重要因素,所以,做父母的不可将孩子推给祖辈去教育,千万不能放弃亲自教育孩子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