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班主任的日记 这学期接手的这个班让我伤透了心,不单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了一倍,而且被年级其他老师称为“四大金刚”的几个男生全在这个班里集中了。他们送给我的见面礼,是一场“牛奶与面包齐飞,扫把共粉笔乱扬”的混战。当我一声大喝:“住手!”那声音洪亮得让我自己都吓了一跳。从此,我跟这群孩子较上了劲儿,我心里说:“看我还治不了你们啦!”于是,我的“整肃行动”从此拉开“战幕”。 上操,别的班做一次,我们班做两次,什么时候做好,什么时候回班;上课喜欢插嘴,好,谁插嘴谁放学留下来写检查,不深刻还要请家长;作业不按时交,你耗我也耗,咱们补完了,还要罚完了才能回家;清洁卫生做不好,罚做,一遍两遍,直到我满意为止……我成天脸沉似水,紧皱双眉,目光如炬,像一个严峻凝重的将军。严、盯、罚,是我的管班“三字经”。不出两个月,就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我一进教室,教室马上鸦雀无声;我眼睛一看过去,讲话的学生,马上噤若寒蝉……可是不知为什么在深夜醒来的时候,我总想起那一双双纯净而惊惧的眼睛,阵阵的不安像一个钟摆在我心里刮来刮去,我丢了什么,心里空荡荡的。 一天,阳光明媚,是冬日里难得的好天气,看见学生们在操场上跳绳、踢毽子。我也忍不住跑到操场上想和学生一起运动。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学生一看见我呼啦啦一下子四散开去,还有几个跑远了又停住脚步,偷偷地回头瞟我,像受惊的鸽子……我一下愣住了,只感到血往上涌,心里又难受又生气又不知所措。终于,我明白了,我失去了什么,不安的是什么。原来,就在那些借口严格要求,却是扼杀自由的训练中,在那些寸步不离的盯管中,在一场场引以得意的“蘑菇战”中,我不知不觉把学生当做了“假想敌”,而且可怕的是我还要征服他们,凌驾于他们之上,我把自己当成了一座高不可攀的山,总让学生没完没了地去翻我的坎儿,只是我忽略了,心灵只有爱才能温暖,坚冰只有情才能融化。 几天以后的班会如期而至,我在黑板上写下了一行字:沟通,从心开始。我轻轻地对学生们说:“今天的班会由你们做主,请你们给老师提提意见,帮助一下老师,因为老师也是一个需要成长的人。”教室里静极了。突然一双小手举起来了,那是被称作“大金刚”的孩子,以前没少挨我的训斥和白眼。我示意他发言。他有些羞涩地站起来说:“老师以前批评我很多次,虽然很严厉,可我明白那是为我好。老师外冷内热,是个保温杯。”教室里有了窃窃的笑声,我的心被深深地震撼,我诚恳地说:“谢谢你,教育了老师。老师不想再当保温杯,我要做个表里如一的人。”我听到了如雷的掌声…… 教育是一个持久的过程,一个教育者应该遵循平等尊重的原则和学生交流,他是学生成长中的关注者、帮助者、引导者,只有这样师生才能像朋友一样并肩向前走。爱,让教育发光;爱,让我们如此美丽和幸福。 两个孩子的心里话 我叫王丽丽,今年上六年级了,我很想做一个听父母话的好孩子,有什么烦恼也想和父母说,可有时候,和他们就是说不到一块。每个周末我都要出去上课,周六要上奥数班,周日则去一个老师家上辅导班,晚上刚刚到家,累了一天了想看会儿电视放松一下。但妈妈很生气,又谆谆教导了一番:刚学完琴要赶紧练习,到明天就会忘了,现在要在社会上竞争就要有一技之长,小的时候不抓紧,大了怎么办?妈妈的话很有道理,我也知道,但我真的是太累了,只想放松一会儿都不行吗?我父母平时对我很关心,但一遇到没考好或者没有按他们要求去做时,态度马上就变了,简直像一个陌生人。有一次考砸了,我心情也很糟,妈妈又翻险了,把我训哭后,直到晚上还拉着脸不理我。平时家长总是说要和他们沟通,但为什么一到这样的时候又拒绝沟通呢? 我叫柳林,已经是中学生了,可爸爸妈妈老把我当孩子看,什么事都要听他们的,他们很少听我的意见,我觉得和他们沟通越来越难了。我觉得自己长大了,有能力解决自己的问题。而且我感觉有的事情是无法解释的,他们不信任我,于是我就干脆沉默。有一次小测验,我做好后把试卷交给了老师,后来发试卷报分数时不知怎么搞的老师找不到我的试卷了,妈妈知道我没有成绩顿时火冒三丈,劈头盖脸地骂我一顿,我向她解释她根本不相信,说我撒谎。后来老师主动作证道歉,妈妈才没说什么。我有一些同学成绩不好,但人很热情,有时放学路上遇到了,我们就一路回家。可是有一次正巧遇到我妈妈,她板着脸,其他同学赶紧走开了,回到家里,妈妈非说我整天和坏学生混在一起。我怎么解释她都不听,我心里真难过。 据一项调查显示:有近70%的家长,在和孩子沟通中存在着烦恼和困惑;有19%的家长与孩子沟通正陷入紧张、困难、无奈的境地;有23.6%的家长因为“孩子小,道理讲不清”而构成沟通困难,还有35%的家长,则面临“孩子大了有自己的见解,我们讲话他(她)不大愿意接受”的烦恼;而明确表示以“放下架子,平等尊重对方”为沟通方式的家长只有12.6%。 甚至有38%的孩子表示,很少主动把学校里的事情告诉父母。只有当其追问时,才会不耐烦地说两句。另外,在与孩子沟通的话题中,学习、考试、升学是最频繁的,而彼此之间交流社会热点、学校事情等话题加起来的百分比还不足15%。甚至有56.2%的家长认为“家庭学习就是多看书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