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敬父母是个古老的话题,流传至今,被誉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这种美德在未成年人身上有吗?或者有多少?再请问未成年人的父母,你的孩子孝敬你吗?说句实话,哪有做父母的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孝敬自己呢?然而在家庭教育中,往往还是忽略了孝敬父母的教育内容,有不少未成年人孝敬父母的观念也很淡薄,只知道接受爱,不知道去爱别人。试想一下,一个连生他养他的父母都不爱的人,怎么能爱祖国、爱人民呢?所以,对未成年人的孝敬教育是不容忽视的。 未成年人道德,从孝敬父母做起 能否孝敬父母,不单单是子女对父母的态度,其实质是一个人的道德品质的大问题。现如今有不少未成年人,只知道埋头读书,心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个人利益至上,不关心集体和他人,不尊重长辈,不孝敬父母。不少独生子女家庭,谁孝敬谁,出现了颠倒,成为父母孝敬孩子,父母对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孩子成了“小太阳”,父母却围着孩子转。更有甚者,在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孩子便又吵又闹。面对未成年人种种道德方面的问题,解决的办法就是抓住一个突破口,从孝敬父母做起,让孩子从小懂得自己与父母的关系,父母是长者,是一家之主,自己要在父母的指导关照下生活和学习,懂得父母的养育之恩,增强孝敬父母的义务感和家庭的责任感。 让未成年人从孝敬父母做起,不但有利于家庭,而且有利于国家。通过教育孩子学孝,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孩子懂得了父母的爱,也就会爱父母,也就会把爱迁移到他人和社会,长大了自然也就会报效国家。 我们在此谈的孝敬观,与封建的愚孝观是截然不同的,我们并不是宣传“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也不是让孩子对父母唯命是从,更不是对父母的错误也盲目迁就,而是和时代特点紧密结合,与落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让未成年人从孝敬父母做起,就是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具有文明生活的基本素质,引导未成年人牢固树立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心中有祖国的意识,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 孝敬父母,从道德细节做起 一次在公交车上看到这样一个细节:一位女同志在某站上车后,找到一个座位让她的女孩坐了。女孩有十五六岁了,比妈妈还高出半头,女孩心安理得地坐在那里,妈妈拎着东西站在旁边。这一细节反映出妈妈对孩子的溺爱,而使女孩缺少了道德品质方面的素养。由此可见,道德行为规范的形成,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必须从道德细节上做起,从小训练,养成习惯。 1.以礼待人,尊敬长辈。一个孝敬父母的人,首先要有良好的文明礼仪。父母要训练孩子从小学会文明用语,见到长辈说话称呼“您好、您、您老”;办完事道声“谢谢您、麻烦您”;迎送客人要说“请进、请坐、慢走、再见”;见到邻里要主动打招呼,根据年龄称呼“叔叔、阿姨、老爷爷、老奶奶”;父母上下班要起身迎送说“爸爸妈妈再见!爸爸妈妈辛苦了!”这些细小的礼节,能反映一个人的内在修养,和一个家庭的文明程度。 2.学做家务,学会自理。孝敬父母不是一句空话,而应有实际内容。父母应从家庭生活中的小事入手,逐渐训练。如让孩子收拾自己的房间;收拾自己的书桌、书包;整理衣物、叠被子……锻炼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有些父母认为学习好比什么都强,所以什么活也不让孩子干,这样造成孩子不会干活,眼里没活,父母怎么劳作也不闻不问,甚至有的孩子连“油瓶子倒了都不扶”。其实做家务也是学习,需要动脑想怎么干才能又快又好,也是智力开发,会干活的孩子都心灵手巧。父母别舍不得孩子干活,挨点累,吃点苦,对孩子有好处。父母要根据孩子的年龄、能力,合理安排,具体指导,耐心训练。通过做家务,能促进亲子之间的感情沟通,也能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劳累和辛苦,更能促进孩子体谅父母、关心父母、孝敬父母。 3.不吃独食,敬让长辈。父母教育孩子不能忽视吃穿上的细节,要培养孩子敬让长辈、节俭朴素的优良品质。不少家庭把好吃的尽着孩子吃,不是共同分享,日久天长,有的孩子吃东西不知道让长辈先吃,养成吃独食的习惯;有的孩子吃饭时不等大人上桌就先吃起来;有的孩子把好吃的摆在自己面前,或挑挑拣拣,或不爱吃就出去买着吃;有的孩子追求名牌服装,不管多少钱都让父母买;有的孩子学习用具不断更换,没用完就扔掉了……父母不能小视上述细节上的事,要教育孩子尊敬长辈、敬让长辈、不吃独食、不比吃穿、不比消费、爱惜学习用具,要懂得父母挣的钱来之不易。 4.学孝行孝,自觉自愿。父母教育孩子要懂得孝敬父母是做儿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要把孝敬父母变成自觉自愿的行动。当孩子理解了父母千辛万苦地培养自己,是为了使自己成才,那么他就会积极向上,努力学习,以表达对父母的最大孝敬;就会在父母做家务时,主动帮忙,或请父母休息;就会在父母有病时,端上一杯水,或说句安慰的话;就会上学遵守纪律,做个好学生;就会在父母疲劳的时候,给父母捶捶背、揉揉腰;就会在父母过生日的时候(还有父亲节、母亲节)送上一份祝福和小小的礼物……这种学孝行孝,自觉自愿,才是真正的孝敬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