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孩子对父母的N种“期望”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家长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05 年 0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谈到期望,我们总是习惯性地想到家长对孩子们的种种美好愿望。其实,任何事情都是双向的。承载着家长种种期望的孩子们,同样对家长抱着种种(孩子们习惯地称之为N种)期望。最近,笔者参加了豫北某市家庭教育协会举办的一个中学生座谈会,座谈的主题就是“对父母的N种期望”。座谈会上,同学们畅所欲言,纷纷结合自己的感受,谈出了对父母的期望,与会的有关专家也进行了相应的发言。现整理如下,以期能给为数众多的、且望子成龙或盼女成凤的父母们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帮助。

      一 期望父母不要将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

      芳芳(初二女生13岁):我期望父母不要将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我从小就喜爱舞蹈,上小学时是学校舞蹈队的主力队员。我与小伙伴们表演的舞蹈“采蘑菇的小姑娘”在市里还获过二等奖呢!除了爱跳舞外我还爱唱一些流行歌曲。这些有滋有味的课余爱好,不仅没有影响到我的功课,反而有所促进,我的学习成绩始终在班里名列前茅。没料到,一上初中,父母就对我的课余生活进行了种种的限制。他们对我说:“跳跳舞、唱唱歌,这些都是业余爱好,可有可无。学好文化课才是成才的关键。”学校里要成立中学生舞美队,由于父母那坚定不移的否定态度,使得我最终没敢去参加。非但如此,父母还自作主张地为我在双休日报了一些数学、英语和作文补习班。就这样,星期天我也不能轻松轻松,像赶场般地奔波在各个辅导班之间。当然,父母也不辞辛苦地陪伴着我。可双休日辅导班上老师辅导的内容大多是重复学校课堂上学的一些知识,一点新意都没有,既花了冤枉钱,还浪费了宝贵的休息娱乐时间,真的划不来。平日里父母对我的要求就是,除了啃书本,还是啃书本,脑子不能得到相应的调节和休息。结果大半年过去了,我的成绩不仅没有产生父母想象的那种飞跃,反而较刚入中学时下降了一些。我想说的是:爸爸妈妈,你们不要一味地将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其实,我们的课余生活丰富一些、多彩一些,是会促进学习的,你们能不能听一听我们的声音?

      专家的话:父母不宜将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要顺其发展,注意观察,发现天赋,然后因势利导,促其发展,切不可主观地为孩子设计好一切,强迫孩子去做,那样会压抑孩子的兴趣,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平时要尊重孩子的意见,如课外兴趣班上或不上,要听取孩子的意见,只要孩子说得有理,就要采纳。毕竟,兴趣是成功的动力。

      二 期望父母成为现代父母

      丽瑛(高一女生16岁):我期望父母能够做到与时俱进,成为现代父母。可以这样说吧,我的学习成绩从小学到高中,一直是比较优秀的,但父母离我的期望却相差甚远。父亲从事商业工作,朋友多,客户也多,再加上自己本身就有喝酒的嗜好,于是,三天两头喝得晕晕乎乎,还经常自我感觉良好,美其名曰什么“革命的小酒天天醉”!在一家工厂做化验员的母亲情况也好不了多少,业余爱好是打麻将。除了上班之外,业余时间基本上都泡在了“垒长城”的漫长工程之中,也常常美其名曰“万里长城永不倒”。就这样,父母除了过问我的考试成绩之外,基本上没有对我进行过什么家庭教育。不瞒大家说,平日里父母“忙”得连饭都没空给我做呢,一箱又一箱的方便面成了我的当家食品。

      上学期期末考试,我拿了班级的第一名,在家长会上,班主任老师让我母亲给与会的家长们介绍一下家庭教育经验。母亲倒好,竟来了个实话实说:“我和孩子他爸,文化程度低,业余时间喝酒的喝酒,打麻将的打麻将,学习全靠她自己……”母亲的“经验”一出口,老师本来那笑容可掬的脸色当即就变了许多。我呢,更是恨不得有个地缝能钻进去。我衷心地期望父母能少一些应酬,改掉一些不良的嗜好;多一些学习,不断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比如多看些书、学学电脑,从中也让我们感受到父母的智慧,感受到父母的期望,而这种富有科学精神的期望才是我们成长的真正动力。

      专家的话:父母的人格修养是孩子的一面镜子。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孩子的成长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作用。现实生活中,确实有些父母们文化底蕴和道德修养不足,或出口成“脏”,或极端利己,或不学无术,或沉湎于吃喝玩乐,诸如此类,他们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如何会高大?他们的教育话语怎能有分量?为人父母者,若要教子,正己正身实在十分必要。在生活的急流中,父母应树立勇于拼搏、积极进取的形象;在大是大非面前,应有爱憎分明、立场坚定的形象;在世俗烟云之中,应该是乐观、自信、开朗、友爱的形象和合作、好学的形象。这样,当孩子每天阅读父母这部大书时,必将会受益匪浅。“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威信会自然形成,家庭教育也会事半而功倍。

      三 期望父母不要拔苗助长

      小磊(初一男生13岁):我对父母的期望是不要拔苗助长。在小学五年级时,父母就将我的升学目标瞄向了本市的一所重点中学。父母听人说这所学校不仅外语抓得紧,数学和语文也教得好。父母为了能让我考上这所中学,专门请了中学的外语、语文和数学老师提前为我辅导中学的课程,几乎是每天晚上都有一科老师为我上课。小学没毕业,我就学到了初二的英语教材,而数学已经学了一些立体几何和解一元一次方程。对于父母的这一安排,我也是似懂非懂。现在回过头来看,这是一种拔苗助长的错误方法。因为提前学习中学的课程,小学的基础知识掌握不到位,就这样我没有考上重点中学,而上了一所普通中学。

      然而,父母却没有从中吸取教训。进入初中刚开学不久,他们又自作主张,执意为我报了社会上办的中学生双休日提高培训班。我听了几次课,仍然是以课本上的高深难题为主,基础还没有打好,又怎么能学好这些偏题怪题呢?唉,我真期望父母能认识到他们的做法是多么不切实际啊!

      专家的话:现在有些父母什么都想超前。超前消费,超前思维,对孩子也要搞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一岁教识字,两岁背古诗,三岁学计算,还要学外语……课本没弄懂,就去上奥赛班。父母应该懂得,庄稼生长有季节,孩子成长有过程。拔苗助长会使庄稼枯萎,教育孩子凭主观臆断、急于求成,往往是欲速则不达。我们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和孩子身心发展规律,在孩子现有的基础上寻找和培养生长点,循循善诱、循序渐进,引导孩子脚踏实地地、扎扎实实地走向成才的高峰,这才是一条成功之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