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庭教育中,沟通方面的问题占了很大的比例。从某种意义上讲,沟通失败,家庭教育也就失败了。当父母完全不能理解孩子,他们自己的观点和做法也不会被孩子理解和接受。这样,无论父母出于多么良好的动机,制定了多么远大的目标,最后是无法达成愿望的。家长也知道自己和孩子沟通有问题,就是不知道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到底是什么使得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不畅呢? 自我中心——使管道通路堵塞 许多家长责备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不体谅父母,其实家长也常常有自我中心倾向,只是自己没有感觉而已。总是听到家长抱怨孩子不听话,透过现象看本质,果真都是孩子的问题吗?孩子该不该有自己的主见?我们该不该听听孩子怎么说?该不该给孩子一些思考和实践的机会? 一位温州的母亲问我,孩子太任性怎么办?我请她举个孩子任性的例子,她说了一件刚刚发生过的事情。 星期六,孩子的爸爸要去杭州办事,刚好孩子的姨妈在杭州住,孩子要求和爸爸一起去杭州,要看姨妈。妈妈不同意,妈妈说:“爸爸去办事,没有时间陪你玩,我也没有时间陪你去,你自己去我们不放心。”孩子马上给姨妈打了一个电话,姨妈特别高兴地答应去车站接孩子。 妈妈不同意的理由是孩子的安全问题,姨妈已经答应接他,不存在安全问题了。按照道理说,孩子已经解决了妈妈提出的问题。可是妈妈仍然不同意孩子去,孩子一定要去,妈妈就说是孩子太任性。 当时我就笑了,对这位妈妈说:“如果我是孩子,会认为是你太任性。你提出反对的理由,已经被孩子解决了,你已经没有理由再反对孩子去杭州了,结果你还是坚决不让孩子去,你不是太任性吗?” 那位母亲笑了。说:“从来没这样想过,只想过孩子应该听话,不听话就是任性。”类似这样的例子很多,家长往往从自我出发来解释一切,在他们维护自己的权威的同时,也强化了孩子的依赖性和无助感。他们的做法不是在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而是不自觉地在破坏它,但他们却认为自己这样做完全是为了孩子好。他们不体谅孩子,反过来却说是孩子不明事理。 当家长们指责孩子能力差,不懂事的时候,有没有意识到,孩子所以这个样子,正是因为父母不给他锻炼的机会?不难设想,孩子从小就生长在一个万事均被父母安排好的环境中,还有什么“能力”可言呢?“现在的孩子真难管,父母说的不爱听,自己总有个小主意。”经常能听到家长们类似这样的“抱怨”。家长需要改变观点,要看到孩子自己拿主意的好处:孩子可以学会独立生活,可以提高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可以学会思考,学会选择,将来遇到问题的时候才不会慌乱,才能够得心应手。 先入为主——缺少尊重和理解 许多与孩子沟通不成功的家长往往是过分重视孩子的缺点和错误,先入为主,总是从负面看待评价孩子,对孩子缺乏应有的尊重和理解。 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话语:“什么?你说头晕?算了吧你,你不用说了,我早知道你那点小心眼!你不就是想出去玩吗?不就是不爱学习吗?不行!今天就是你头痛死我也不会让你出去!你今天就乖乖地给我呆在家里!不把我给你留的那20道题做完别想走出这个大门!”这样对待孩子,显然不对。 正因为父母是孩子最亲的人,就更有可能是给孩子带来最大伤害的人。在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当我们遭受他人的误解和诽谤时,可以置之不理,但如果我们的亲人都不理解我们甚至给我们同样的打击,我们会痛彻心肺。这也正是孩子们的感受! 请父母们放弃先入为主的做法,不要给孩子建立“错误档案”。他们只是成长中的孩子,需要我们的爱和理解:他们也是有独立人格的人,应得到我们的信任和尊重。 情绪化处理——问题没有真正解决 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经常带着情绪处理问题。这样做,非但不能真正解决问题,也为今后的亲子沟通制造了很大的障碍。情绪化的父母还会造成孩子更加情绪化,使沟通更加困难。 那些快乐孩子的父母,他们非常懂得怎样控制自己的情绪,怎样去疏导孩子的情绪。 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则故事: 有一个男孩有着很坏的脾气,于是他的父亲就给了他一袋钉子,并且告诉他,每当他发脾气的时候就钉一根钉子在后院的围篱上。第一天,这个男孩钉下了37根钉子。慢慢地每天钉下的数量减少了。他发现控制自己的脾气要比钉下那些钉子来得容易些。终于有一天这个男孩再也不会失去耐性乱发脾气,他告诉他的父亲这件事,父亲告诉他,现在开始每当他能控制自己的脾气的时候,就拔出一根钉子。 一天天地过去了,最后男孩告诉他的父亲,他终于把所有钉子都拔出来了。父亲拉着他的手来到后院说:“你做得很好,我的好孩子,但是看看那些围篱上的洞,这些围篱将永远不能恢复成从前的模样。你生气的时候说的话将像这些钉子一样留下疤痕。如果你拿刀子捅别人一刀,不管你说了多少次对不起,那个伤口将永远存在。话语的伤痛就像真实的伤痛一样令人无法承受。” 人与人之间常常因为一些彼此无法释怀的坚持,而造成永远的伤害。我们不能容忍孩子的过错,对孩子大发脾气,给他们造成的伤害与篱笆上的洞有什么区别?如果你能从自己做起,开始宽容地看待孩子,相信一定能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