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说过,在儿童看来,父母总是强有力的。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们经常面临最大最难的问题恐怕是回答孩子无休无止的提问。尽管绝大多数父母不是教育家,但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以下的处理方式有五级,你可以对号入座。尽管这不是一个测验,相信读后对你有所启示。 No.1 回绝问题 在我的印象中,邻居家的姗姗是个满脑子都充满幻想的小女孩,今年才5岁,别看她小小年纪,却有问不完的问题,“为什么蛇没有腿也行走”、“为什么太阳到了晚上就不出来”、“为什么电灯发光”……只要有不明白或迷惑的地方,她都想问,都要问,也敢问,有的问题甚至超出大人们的想象和回答能力。可是经常遭遇的情形是姗姗的父母不耐其烦,不回答问题倒罢了,有时其父母还打击孩子的积极性,“闭嘴”、“小孩子,问那么多干吗”、“瞎问”等等。 对孩子来说,他们眼中的世界是由一个个问号构成的。由于认知水平的限制,他们对什么事物都感到新奇和难以琢磨,所以他们通过提问试图从他们的第一任老师——父母那里寻找答案,以此满足其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天文学家卡尔·萨根曾经说过:“每个人在他们幼年的时候都是科学家,因为每个孩子都和科学家一样,对自然界的奇观满怀着好奇和敬畏。”保持孩子的这种好奇心就成为了老师、父母们的重大责任。 姗姗父母的处理办法属于最简单也是最低层次的答问方式。对孩子提问的置之不理,直接后果是打击孩子对知识的渴望,熄灭他们思维的火种。孩子提出问题的欲望在父母的呵斥下受到不该有的压制。可悲的状况是,学龄前的孩子还有问题可问,上小学时除了书本知识,问的问题渐少,到中学不是不问而是不会问问题了。这是值得深思的。要知道父母帮助孩子学习,无论这种学习是认知、情意或技能方面的,父母都必须先唤起孩子学习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才能产生持久的学习欲望。 因此,家庭教育中,父母应坚决摈弃这种答问方式。 No.2 重复问题 笔者有一次上街,正巧碰到一对年轻的父母带着他们的孩子,走在繁华的大街上,小孩子自然是左看右观,对眼前的一切都不放过,当孩子看到一个人走路一瘸一拐时他不明白,问父母为什么这样,父母回答说因为那人是个瘸子。 这种答问方式是我们经常遇到的,比如,孩子问为什么春天里各种各样的花都开了,有父母回答道,因为到了春天就本来如此,而不从比较科学的方面解释:春天的气温回升,植物活跃生长,为了孕育果实就要开花。父母好像也回答了孩子的问题,但回答的水平仅限于敷衍和应付。这种看似回答了问题,虽比呵斥和拒绝要稍强一些,但事实上和不回答并无差异。 No.3 坦承自己无知 亮亮是个非常好奇的小男孩,有时候弄得他的父母焦头烂额。一次,他问到父母这么一个问题:月亮为什么有时候在上半夜看得见,有时候却只能在下半夜才看得见。客观地讲,这是一个比较专业的问题,虽然这种现象对成人见怪不怪、习以为常,但真正要回答起来却颇费周折,对不是非常熟悉天文知识的亮亮父母有些勉为其难,好在父母并没有生气和恼火,反而坦率地承认他们不知道为什么并鼓励亮亮去找老师帮助,亮亮最终找他的自然老师解决了这个问题,还头头是道地给父母讲了问题的答案。 当孩子提出的问题超过了父母的知识能力范畴,父母不是不回答或搪塞应付,实际是给不出答案。但此时父母并不为自己辩解,而是坦率地告诉孩子自己无力回答。这是一种比较好的应对方式。虽然不能直接给孩子正确答案,但间接地启发了孩子的探索欲望,增强孩子继续探究的信心。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父母的诚实也给孩子增添了学习的动力。但是做父母的不能经常一问三不知,长此下去,孩子就自然关闭了向父母请教的大门。 最好的办法就是当孩子提出问题后一同去解决。 No.4 鼓励孩子寻找资料 有个小学生问父母“金星凌日”是怎么回事,我们都知道前不久,天穹中出现“金星凌日”的天文现象,父母可能对此有所了解,也只能解释个大概,此时一定要帮助、指导孩子去查阅相关资料把它弄清楚。如若不然,孩子也只能一知半解,时间久了会导致孩子失去严谨的科学求知态度。 如果对孩子的提问父母略知一二,但对答案又把握不准,或回答不尽完善,此时可采取鼓励孩子去查找资料,图书馆、自家藏书、网络等都是比较容易利用的资源。在此过程中父母要注意对孩子的方法指导,以免大海捞针,浪费时间,减少干扰信息的影响。 No.5 提供可能答案并鼓励孩子对其评估、验证 小学生丽丽一直生活在北方,她不明白的是北方人为什么爱吃馒头,南方人爱吃米饭,正好丽丽的父母一北一南,他们给丽丽提供的答案就比较充分,比如从北方和南方耕作差异,农业类型、粮食品质、历史和饮食习惯等多方面给丽丽参考答案。孩子对提供的答案通过自己的理解进行抉择。 当孩子提出的问题有很大的开放性或延展性,也就是答案有很多,问题涉及的领域较广,此时父母可提供一些可能的答案,让孩子自己判断、分析、选择。在为孩子提供了若干可能答案之后,让孩子对这些答案根据自己的经验,掌握的资料,采取一定的探究方式进行评估,并得出自己的答案,尽管可能和父母提出的答案有出入,不要紧,父母对这些可以不置可否,但要告诉孩子,答案无所谓正确,一定要有根有据,自圆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