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说过:“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教育教学的技巧在于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成功的快乐!”然而,一些“后进生”却因为我们教育者的疏忽而成了享受快乐的遗忘者。如何掌握“后进生”的心理特点,对症下药,让这些迟开的花朵也同样地怒放呢?这是摆在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根据心理学家研究:一般人平时都处在一种相对稳定的心理状态之中(即心理定势),“优等生”的心理定势是优越感,而后进生的心理定势是自卑感。因此,对待“后进生”,我们的教育首先要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使他们重拾自信。 ●多份爱心,克服学生消极的学习心理 “后进生”由于长期受着家长和教师的无意中的冷漠,自尊心受到了伤害,对学习失去了信心,有的甚至对一切满不在乎。要改变他们的这一消极心理,变消极地学习为积极地学习,只有以爱作桥梁。正如教育家加里宁说的:“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因此,对于“后进生”,教师要百倍地关心爱护,多与他们接触,深入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做他们的朋友和知己,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我曾教过一名四年级的学生,他学习成绩差,作业经常拖拉,上课不但自己不愿听还经常捣乱,是令历任老师最感头痛的一名学生。接到这班后,我就多次与他谈心,开始时不提学习成绩的事,只是像拉家常一样谈他喜欢的事情,几次接触后,我了解到——他的父母都只有小学文化,他的爸爸是位司机,妈妈做小生意。他们常常早出晚归,根本没有时间管他,看到他成绩退步了,就简单粗暴地骂一顿或打一顿。久而久之,他破罐破摔,根本不学习了,甚至有时还故意搞恶作剧,看到老师和父母为他生气,还沾沾自喜呢!多么可爱又可恨的孩子啊! 在后来的谈心中,我告诉他:老师理解你的苦恼,你爸妈打骂你是不对的!关于这一点,我会和你爸妈谈的,但你爸妈是希望你学习好,将来生活得比他们幸福!希望你学会体谅他们,他们工作是多么辛苦啊!为了使他真正领会这一道理,我利用星期天,与他一起去看他妈妈如何辛苦地工作;有时他爸爸妈妈忙没时间接他,我就把他接到自己的家里,给他辅导功课。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在我真诚的感召下,他开始学习了,作业也能按时交了。当我发现他进步时,我就在班上及时表扬,同时郑重地宣布他为“第二语文课代表”,负责检查同学们的课外作业。一个学期下来,他变得爱学习了。由此可见,爱是一种无声的教育。 ●多把尺子,克服学生对成功的畏惧心理 苏霍姆林斯基曾用提水来形容学生的差异性:让所有刚刚入学的7岁儿童去提水,一个孩子提来5桶就筋疲力尽了,而另一个孩子却能提来20桶,如果你强迫一个身体虚弱的孩子一定要提到20桶,那么就会损害他的力气,他到第二天就什么也干不成了。对待后进生,我们更应该注意到学生的个别差异,不能统一要求,用一把尺子去衡量,而应该多把尺子,找准评价点,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如在平常的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差异来设计不同的作业;考试时,可设计A、B、C三份不同难度的试卷,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试卷,使每位学生都能尝到取得成功的快乐。 我班有一个叫张婷婷的女学生,擅长于美术,对其他功课不感兴趣,每天只是埋头画画,把自己紧紧地关闭起来。于是我就以美术为突破口,在学习园地里展示她的一张栩栩如生的画,让她尝到成功的喜悦。然后,再适时引导她:如果你其他功课也能像美术一样,那么你会更优秀。从此,在上其他课时,她也开始认真听了,课堂上的一些简单的问题她也敢于回答了,一段时间下来,她明显进步多了。 ●多份宽容,克服学生进步中的反复心理 转化“后进生”需要一个过程,有时受外界环境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反复,如不及时给予精神调节和各方面鼓励以巩固成果,就会前功尽弃。因此,我们对待“后进生”时要多一份宽容,明确反复是后进生进步中的一般特点,持之以恒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如我班有位同学在五年级时偷过别人的学习用品,后来改正了,表现还不错,还当上班级的劳动委员,但到了六年级下学期又拿别人的东西了。当时我真的很生气,真想狠狠地批评他,让他在全班做个检讨,永远记住这个教训。但静下心来一想:也许这里有原因?于是,我找到了他,说是班内有位同学的钢笔丢了,请他帮忙找一下,而且最后加了一句“老师相信你能帮她找到的!”他红着脸走了。下班时他来到我的办公室,承认了错误。我当即表扬了他诚实的品质,告诉他知错就改还是好学生。事后我了解到:原来他家经济困难,家里也不大给他买学习用品。从此,我就经常主动关心他的学习和生活,有时也给他一些急需用品。直到小学毕业,他也没有再发生过类似行为。我想,如果当时我在班内狠狠地批评他的话,会给他造成多大的伤害呀!多份宽容,就是多份爱心,就是给学生多次自新的机会。 “教育也,长善而救失也。”后进生的转化是一门学问,是个永远研究不完的课题。我们只有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尊重他们的人格,才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绽开灿烂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