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原历史文化区域的形成及基本特征

作 者:

作者简介:
史道祥,河南教育报刊社副编审。(河南 郑州 450004)

原文出处:
郑州大学学报:哲社版

内容提要:

中原地区在新石器时代形成基本的区域文化雏形,在踏入文明门槛之后逐渐形成了中心文化区、黄淮文化区、楚文化区、豫北文化区等基本板块,在社会发展中各具特色,显现出异彩纷呈的崭新气象。由于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强烈干预,决定了中原文化自古及今大一统的本位特征以及在中国文化中的主体地位。中原文化区域特征的独立性是脆弱的,各个地区的地方特征在这种强势文化的作用下显得个性软弱、断层明显。


期刊代号:K9
分类名称:地理
复印期号:2005 年 06 期

字号:

      一个地区文化特征的形成,既是这个地区文化长期累积的过程,也是以自己的文化底蕴为基础,对周边文化的吸收和融合的过程,是历史发展的时间和地理环境的空间的结合体,是文化内在逻辑演变和文化空间形态变迁的统一。因此,我们在深入了解中原文化的时候,应从对中原文化的一般认识,上升到了解其各具特色的文化个体现象。

      一、中原历史文化区域的形成过程

      “文化区域”(Culture Region)的概念属于文化地理学的范畴,但“文化发展是一种历史现象,区域文化的形成更是历史发展的结果。区域文化虽然是以地域限定的文化类型,但它毕竟脱离不了历史的成因和机缘。也只有当某一区域的文化发展到一定的水平,出现了此地域上的文化共同性和文化联系时,真正的文化区域才算形成”[1]。

      一般地说,文化区域起源的初始形式是这一地区的远古文化,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考古学文化。这个时期的文化区域尚未明确稳定,文化水平还不高,它只是在考古文化中显示出了不同器物类型的一致性,同时反映出不同区域的经济、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的不同,古代文献记载中也反映出各地区土著居民不同的生存状态。具体到中原文化来说,随着20世纪中国考古学发展研究的成熟,特别是新中国建立以来近60年的探索,对中原远古文化区域业已理出基本的线索:在新石器时代,中原主体文化是以豫西为中心的仰韶文化、豫西南和豫南的屈家岭文化、豫东的大汶口文化。

      这些区系并不是简单的人为划分,而是着眼于各个地区的文化渊源、特征和发展趋势而形成的。同时,各区系内“类型”之间又有着发展的不平衡性,各大区系间还存在一些文化交汇的连接带,而且区系间的关系也是相互影响的。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的发展经历着从母系氏族到父系氏族的转变,到了晚期,私有财产开始出现,氏族也发展为部落和部落联盟。据文献记载,在距今5000年前后,中原大地分布着若干部落联盟,著名的有三大集团:即西部的华夏集团,包括黄帝、炎帝、颛顼、舜等族;东部的东夷集团,包括太昊、少昊、蚩尤等,其活动区域北自山东北部,西至河南东部,西南至河南最南部,南至安徽东部,东至大海;南方长江流域的苗蛮集团,包括三苗、伏羲、女娲等,这一集团的中心在湖北、湖南两省,东部当以今日豫鄂大别山为界以东邻东夷集团,西部则北越南阳一带侵入伏牛、外方各山脉间,以北邻属华夏集团。这三大集团构成了中原原始区域文化的基本框架[2]。

      文化区域的形成阶段是方国和封国文化,这是中原文化的基本特色。《史记·封禅书》说:“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夏人活动的中心区域在晋南和豫西,商文化以商丘—郑州—偃师—安阳而围成一个三角中心区,周人在灭商后政治中心东移,形成了以宗周—成周为轴心的华夏文化区。以豫西为中心,三代时的中原曾经是方国林立,《荀子·富国》说:“古有万国。”《战国策·齐策》也说:“大禹之时,诸侯万国。及汤时诸侯三千。”在中原政治力量强大时,各地诸侯都前来朝贡,《左传·襄公七年》:“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逸周书·殷祝解》:“汤放桀而复亳,三千诸侯大会。”《史记·周本纪》:“(武王九年)东观兵,至于盟津。……不期而会盟者八百诸侯。”特别是西周采取分封制后,“所封四百余,服国八百余”(《吕氏春秋·观世》)。分封的主要对象是同姓贵族,也有功臣谋士、先王圣贤后裔,还有臣服的其他方国贵族。从河南省目前发现的上百座两周城址看,大多数都是当时的封国。在这种以宗族宗法制为基础的分封政治体制下,当王权强大、对地方控制能力强时,主体文化对地方文化的影响占居主导地位,但中央对地方的影响毕竟有限,封国作为一种隶属于王权的政治实体,在相对独立的政治运行中逐渐成为一种文化存在,方国的界定往往成为文化区域的界定,人们的思想、意识、风俗习惯也因制度的不同而成为封国文化的附属,文化的发展是从本地区的土壤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特别是春秋以后,王室衰微,诸侯并起,为争霸天下而以强制弱,各诸侯国同时又锐意改革,注重发展地方经济文化,中原因政治、军事分割而形成特色突出的区域文化基本格局。

      二、中原文化的基本板块

      关于文化区域的划分,由于根据、要求、目的和认识程度的不同,划分原则多种多样。美国学者柯达尔(H·M·KendalI)说:“文化区是一组相类似的、内部有相互联系的文化占主导地位的区域,这些文化通常具有许多共同因素特别是语言和宗教。”[3]中国学者周振鹤先生从语言、宗教、风俗和人物等入手,对中国历史时期文化现象的地域差异及其形成的背景、原因和过程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考察,他还从方言入手,全面分析了文化现象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4]。前不久,林拓著述认为,区域特征应强调其主体构成,所以他在考察福建地域文化时,专以“学术形态”为核心,从地域层级探讨文化中心的多元化与一元化,进而以“信仰形态”为核心,从地域分化探讨文化重心的周期演进[5]。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