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刘昌明(《地理学报》主编,国际地理联合会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地理学报》编辑委员会这次特别邀请全国主要地理期刊的主编笔谈“地理学研究的发展方向”,其主要目的是: (1)为我国地理学发展的战略决策指出方向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各圈层相互作用、跨自然与人文两方面的学科。近十年来,“地球系统科学”发展迅速,地理学作为“地球系统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地表多种自然与人文过程的耦合研究,正在不断完善认识与深化理论。因此,地理学研究者不仅要深钻自己从事的专业,而且要从整个学科发展的方向进行宏微观结合和时空尺度扩展的系统性研究。加强与国际四大科学计划(IGBP,BIODIVERSTAS,IHDP,WCRP)联合支持的ESSP(Earth System Sciences Partnership)计划的接轨。 我国地理学各期刊的主编都是地理学各学科的带头人,他们对地理学各学科的发展有着敏锐的洞察和深刻的认识。通过主编们的阐述,可以进一步理清地理学的学科系统脉络,为地理学各学科的协同发展指明方向。以此鼓励全国地理学工作者开展地理(自然与人文)过程的原创性研究、跨学科的交叉和边缘发展研究、高新技术应用与开发的研究、以及地理过程实验模拟、监测和预报的研究。 (2)为地理学在国家建设中的作用提出建议 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经济正在高速发展的大国,其自然条件时空多样、社会改革沧桑巨变。对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各种问题的研究,是地理科学正面临的挑战与机遇。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5个重要文件,涉及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诸方面,这次会议得到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同时也将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各国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共同目标。1993年中国政府参照《21世纪议程》的框架,结合中国实际,编制了《中国21世纪议程》。该议程分为四部分: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社会与人口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利用与保护。这四部分均与地理学的研究密切相关。地理学研究可以从微观方面提供科学的依据,从宏观方面提出战略性建议。 地理学期刊主编们在不同学科和不同地区的资源、环境与生态研究中各有侧重和建树,通过他们的分析,可以了解地理学各分支学科在全国不同地区建设中所发挥的各种作用。目前国家制定的“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从资源、能源、环境与生态等多领域提到了与地理科学密切相关的重大科学问题。地理学者要围绕这些重大科学问题开展研究,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3)对地理学各类期刊的办刊方针做明确阐述 近30年来,我国地理学期刊有了较快的发展,这是地理学科研成果不断涌现的重要体现。当前全国各类地理期刊的内容在各有侧重的同时又存在相互重叠。使中国地理学期刊形成了既有分工合作,又有相互竞争的局面。卢嘉锡院士曾经说过:“对科研工作来说,科技期刊工作既是龙尾、又是龙头”。地理学期刊只有满足国家建设的需要、紧跟当代学科的发展、推进知识创新,才能够得到广大读者与作者的认同。 我国各地理学期刊的主编都是期刊定位、质量把关的决策者。这次笔谈就是要为读者、作者、编者提供一个交流的机会;为广大地理学者、特别是青年地理学者多出成果、出好成果提供帮助。 2 地理学发展的新动向 2.1 地理学面临的发展契机 郑度(《地理学报》英文版主编,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相互作用、关系及其时空规律的科学。它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以及地理信息科学三大分支学科,具有跨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向来以综合性和区域性为其特色,在当前的大学科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起着桥梁、交汇和贯通的作用。地理学的各个分支学科都是地理科学的组成部分,不可分割。地理科学的健全发展需要各分支学科的发展与创新。 无论从学科发展角度,还是从经济建设与社会进步的国家需求看,地理学都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发展的有利契机。人类社会目前面临着全球环境变化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问题。地理学家在了解评价自然条件(环境与资源)、协调人地关系、促进区域发展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等方面都将做出积极的贡献。现代地理学要在微观上不断深化,在宏观上继续拓展。要促进地理学各分支学科的交叉与渗透,要继续引入新思想、新方法,应用新技术手段,加强实验模拟和定位观测试验,建立模式、发展理论,从传统的综合发展为现代的系统综合,在前沿领域取得创新和突破。 当今瞩目的全球尺度与大范围的环境变化是与长期以来人类活动影响的累积过程紧密联系的。对全球性问题的认识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其地域分异了解和探讨的深度。从地理学角度看,可以认为抓住典型区域进行综合研究,深化对地域分异规律的认识,是与国际接轨、连接全球研究的桥梁。 可持续发展是当代社会进步的指导原则,体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协调以及人类世代间的责任感。可持续发展研究,要在全球宏观背景上把握全局,在区域尺度上开展基础研究工作。地球表层地域分异明显,不同区域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的内涵也有差别。因此,应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各自的发展模式与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