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过去受白人统治时期,一向悍然不顾全世界人民强烈反对、公正舆论严厉谴责,死硬推行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政策。但在上世纪90年代,也就是20世纪最后一个10年的开头,毕竟抵御不住国际尤其是国内局势的发展,政治局面出现了人们意料之中又似乎有点意料之外的空前变化。 举其大者:1991年底,当时的南非政府与非国大(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等19方,举行了“民主南非大会”;1993年初,政府和非国大达成谅解,成立民族团结临时政府;1994年3月,南非多党过渡行政委员会决定更改国旗,跟着举行不分种族的全国大选,产生了制宪议会和新的政府。再跟着,就是对存在了一百多年的旧行政区划,进行全面的大调整、大变动、大改组。 从研究南非特别是研究南非政治地理的角度衡量,这项全盘变更行政区划的举措,可是个重大新闻和重大事实,惜乎受国外信息来源不太迅速、通畅、详细、广泛等的限制,我们对此,迄今只算知道个大概,并不详细了解。但考虑到凡是关心非洲大陆尤其南部非洲和南非地理情况的广大读者,在这方面即使获得最起码的信息,也会深感兴趣,笔者特就目前所知,非常简略、粗疏地介绍一点基本情况。 南非的一级行政区域,长期以来比较简单——实行“大省区制”,面积广达122余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一级政区只有4个。上世纪60年代末虽然“孵化”出10个“黑人家园”(Homeland),又称“班图斯坦”(Bantustan),后来其中几个甚至像煞有介事地宣布“独立”;当时南非白人种族主义政府居然也假戏真做,摆出种种姿态,比如地图上和统计数字中,都把这些幽灵划出、另列,拼命制造一些假象,仿佛黑人自由、得解放了,有了自己的国家了,等等。但普天之下都知道这是南非种族主义者耍的瞒天过海的骗人把戏。全世界包括西方各国,没有一个承认这种根本不存在的虚无缥渺的“政治幽灵”;对于这个国家的一级政区,始终标注为4个不变。随着新政区的设置,这些政区上的“怪胎”,更变成虚无缥缈的烟云,不值一提了。 统观南非新的一级政区的划分,主要有以下3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政区数目增多,单位面积缩小。 第二个特点,是原有的政区界线,除一个基本未动,其它的全行打乱。 第三个特点,是省名大变动——增加了许多新省名;原有的4个一级政区名,没有一个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 南非新的一级政区的划分,时间虽然不久,但也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变化过程。可以大体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先采取大刀阔斧的剧烈动作。最突出的变化,是把原来位置最偏北、政治上最重要、经济上最富庶(面积却不是最大)的省份德兰士瓦(Transvaal)省,一分为四:北半部为北德兰士瓦(Northern Transvaal)省,东部为东德兰士瓦(Eastern Transvaal)省,西南部加上开普省最北部的一角,构成西北(North West)省;夹在这3个新省之间的一块地方,划为普勒陀利亚—威特沃特斯兰德—弗里尼欣(Pretoria-Witwatersrand-Vereeniging)省。4个新省中,以最后这个省面积最小,却最重要(人口也最多)。因为它不仅是原德兰士瓦省而且是全南非的核心部分,省名如此之长、如此之复杂,也透露出这种非同寻常的信息:普勒陀利亚,是南非的首都(更精确说,是行政首都);威特沃特斯兰德,是南非的“金山”、“金乡”、“金窟”;弗里尼欣,是南非的重工业“巢穴”。在这个省里,人口密集,工厂林立,城镇相望(百万人口城市就有3个)。 原来面积最大(占南非全国面积二分之一)的省份开普(Cape)省一分为三:北开普(Nor-thern Cape)省、西开普(Western Cape)省和东开普(Eastern Cape)省。西开普省内有南非的立法首都开普敦(Cape Town)。 南非东部、濒临印度洋的原纳塔尔(Natar)省,轮廓变动不大,仅南部向旧的开普省推进一定距离,省名仍旧。 以上合计8个省。 在南非行政区划这次的大变动、大改组中惟一保持原貌的,是大体位于这个国家中央部位的奥兰治自由邦(Orange Free State),管辖范围和名称都维持不动,所以南非的司法首都布隆方丹(Bloefontein)仍在其中。 如是一来,南非的行政区划出现了“八省一邦”的新格局。 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行,这个国家新的一级行政区划基本稳定下来。跟着又采取第二阶段的举措。 第二阶段主要是对省(邦)的名字进行新的规划和调整。前一阶段着重旧区划体制的打碎和新体制的建立,而它们的名字,都是急迫、仓促间定下来的,还来不及深思熟虑。随后乃有时间对此多方思考,从长计议,就省、邦的命名,作了新的重大变动: 1、“奥兰治自由邦”去掉“奥兰治”(Orange)字样,仅称为“自由邦”(Free State)。 2、普勒陀利亚—威特沃特斯兰德—弗里尼欣省改称豪滕(Gauteng)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