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战略与途径

作 者:

作者简介:
孙久文 中国人民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所教授,北京市政府专家顾问团顾问,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秘书长

原文出处:
中国CBD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K9
分类名称:地理
复印期号:2005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字号:

      2004年6月签订的“泛珠三角”区域协作框架协议(9+2),力图构筑一个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区域经济合作体系,推动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和香港、澳门这块面积200.5万平方公里,人口4.5亿,国民生产总值占全国的33%的地区的共同发展。

      区域合作机制的必要性

      经过2004年的经济发展的风风雨雨,特别是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我们会更加感到建立“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机制是完全必要的。其中,2004年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至少在三个方面加强了这种合作的必要性:

      (一)与“长三角”相比,“珠三角”缺少天然的内陆腹地,建立中心区域与内陆腹地的经济联系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长三角”地区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经济联系,是历史、地理和经济等多种因素影响而形成的一种“天然”的联系,而“珠三角”地区缺少这样的天然内陆腹地。由于“珠三角”经济发展已经达到人均GDP4700美元的程度,扩大地域范围,形成固定的“中心—外围”的关系,是其继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所谓固定的“中心—外围”的关系,就是以广东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和香港、澳门组成的大“珠三角”地区为中心地域,以广东其他地区和加入(9+2)合作的八个省区为外围地区,在社会发展、产业合作、环境治理、人员流动、能源供应等多个方面形成固定的联系,实现共赢,缩小差距,树立合作典范。

      当然,这种关系需要一种区域的利益去维系。有些学者担心在合作中会有些省份产生“搭便车”的心理,有利益就合作、无利益就散伙,这种担心是有道理的。所以,发达地区的适当“让利”和不发达地区的“获利”,是协调利益的基础。

      (二)能源和原材料的紧张,使“珠三角”中心区域对与外围地区的合作产生内在的冲动。

      2004年,珠三角中心区域出现的两个问题需要特别关注:

      第一,由于全国各地的重工业化而引起钢铁、有色金属、建筑材料、机械、石化等产业出现的大扩张导致石油、煤炭、电力全面短缺,也波及到“珠三角”地区,能源和原材料的紧张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制约;

      第二,由于沿海一些地区的企业实行“血汗工资”制度,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出现“民工荒”。经验证明,资本的增加与人口流动有直接关系,当人口流动减弱时,资本就从收入高的地区向收入低的地区转移的。目前“珠三角”等地区的“民工荒”是否已经预示这个阶段的到来,很值得关注。

      要解决这两个问题,一方面要在内部进行制度建设,改善生产和生活环境,另一方面,在外部建立固定的区域联系,就显得十分必要。广西、贵州、云南、江西的能源和原材料,湖南、四川的人力资源和农业资源,海南的旅游资源,福建的外向型经济等,都可以与“珠三角”中心区域形成固定的流通渠道,真正实现资源共享。

      (三)土地资源紧张引发“珠三角”中心区域的产业升级和产业转移,使外围地区对产业合作产生冲动。

      据统计,目前广东省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027公顷,不及全国平均数的一半,也远低于联合国划定的0.053公顷的警戒线。广东的土地消耗大,1996年以来的8年,全省年建设用地从38.48万亩增至57.55万亩,平均每年用地53.9万亩,高于全国平均水平。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就要消耗土地5.08万亩,珠三角大部分区域正面临无地可用的局面。

      土地开发、吸引投资,是多年来“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如果土地面临枯竭,这种途径也就不可能走下去。毫无疑问,产业升级和产业转移是未来的出路。通过转移高消耗的产业,发展低消耗土地、能源和原材料的高技术型产业,进行产业的升级和置换。

      所以,“珠三角”地区应当出现资本向外扩张,产业向外转移的趋势。当然,这需要广大的空间,“泛珠三角”为此提供了这种空间。同时,内地的八个省,对资金、技术、管理、产业的转移,也正是处于需求旺盛的时期。在这方面,“珠三角”中心区域与外围区域的互补性很强。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途径探讨

      如何统筹九个省区的区域发展?需要探讨区域发展的途径,来支撑(9+2)的区域合作的战略框架。在这方面,需要从空间格局上、产业合作上和政策工具上研究具体的途径。

      (一)“泛珠三角”合作机制对九省区区域合作的作用。

      “珠三角”地区在过去20多年中,基本上是发展了一种外向型的经济。“珠三角”发挥毗邻港澳、便利出口的优势,接纳港澳和国际产业转移,产业发展很快,经济总量增长很快。广东省目前GDP占全国的十分之一,广州的GDP总量已经与北京持平。但是,正如一些专家指出的,“珠三角”地区的“三来一补”企业,说是“工厂”,还不如说是“车间”,“珠三角”经济增长过于依赖境外投资、依赖境外市场暴露出来的脆弱性是显然的。近年来,“珠三角”地区的区位优势弱化,在引进外资和经济发展中的势头已被“长三角”地区超过。

      现在看来,促进“珠三角”地区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只有对外开放的一条腿已经不够,对内合作将成为第二条腿。对“珠三角”地区而言,在不影响其外向型经济继续发展的前提下,将一部分精力转到内向,应当是其经济发展的方向性转型的要求。而这种方向性转型对内地8省而言,通过区域合作获得区域发展,是其区域利益所在。基于优势互补、资源优化配置、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区域合作,通过发挥区域本身的优势,实现与“珠三角”地区发展的对接,是这些地区的重要选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