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包头市城市形象的塑造

作 者:

作者简介:
常立新(1962-),男,副教授,主要从事人文地理学教学和科研工作。内蒙古科技大学能环学院,内蒙古包头市 014030

原文出处:
世界地理研究

内容提要:

塑造城市形象,业已成为城市建设的热点。本文以城市形象设计的原则为,对包头市城市形象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着重对包头市绿地系统、城市广场、景观轴线、特色街区的城市形象塑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期刊代号:K9
分类名称:地理
复印期号:2005 年 03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F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79(2004)04-0102-05

      1 城市形象塑造的原则

      1.1 以人为本,面向未来

      城市形象塑造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人们在城市环境中的生存与发展需求。它使城市环境充分容纳人们的各种活动,更重要的是使处于该环境中的人感受到时代进步的气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光明前景的憧憬。

      1.2 延续文脉,形成特色

      城市是人类文化的结晶,城市的发展是个渐进的过程。城市的历史和文化孕育了城市特色和风貌,例如,北京的故宫、法国的巴黎圣母院等均成为城市的永恒标志。应用现代科技成果,在城市形象多个要素方面,创造出具有地方特色与时代特色的城市空间环境。

      1.3 尊重自然,和谐共存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其地形地貌、河流湖泊、城市植被等要素构成城市的主要景观资源,尊重并强化城市的自然景观特征,使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古代人们利用风水学说选址造房,为的是人和自然达成“天人合一”。现代城市钢筋混凝土建筑鳞此栉比,与自然环境格格不入,应引入自然柔性特征“软化”城市硬体空间,给城市注入生命和活力。

      1.4 协调统一,多元变化

      城市的健康与美要体现在整体和谐统一之中。漂亮建筑物的集合不一定能组成一座健康与美的城市,而一群普通的建筑却可能形成一座景观优美的城市。一个城市只有达到各组成要素的协调统一,富有变化,才能体现出整体的视觉和谐。

      2 包头城市形象的现状和问题

      2.1 现状分析

      包头市为一市两城的带状组团布局,新市区(青山、昆都仑区)与老城区(东河区)相对独立,既利用了包头的自然地形和对外交通条件,又给城市带来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加之市区北靠阴山山脉,南临黄河,总体区域环境非常独特而有气势。

      包头的城区(尤其是新市区)总体规划网络清晰,功能明确。新的市中心的确立,已经建成阿尔丁、银河等中心广场的建设气势恢宏、特色鲜明,城市基础设施和配套工程基本完成,道路宽敞,脉络清晰,园林绿化起步虽晚,但初见成效,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舒展、具有现代气息的城市形象。

      2.2 存在问题

      包头市的城市形象还不够完美和丰满,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第一,城市组团布局虽已确立,但城市各组团以外延式发展为主。周边地区用地混乱,开发无序,城市外围景观风貌有损城市整体形象。第二,城区内绿化不足,用地缺乏有机联系,使城市绿地系统不能形成点、线、面相连续的完整空间形态。第三,城市旧区改造缺少历史文脉延续,使原有街区风貌失去固有特色,城市历史在逐渐埋没,地方文化特征正在消失。第四,缺少景观设计指导,特别在轴线上的建筑和建筑群缺少导向性和卓越性,不能形成让人过目不忘的标志性建筑群。第五,缺少代表城市文化品位的公共建筑以及与其布局相统一的开敞空间。第六,城市街道单调呆板,城市色彩较为单一,缺少文化品位较高的小区等。

      3 包头城市形象塑造

      3.1 城市绿地系统的塑造

      3.1.1 外围绿地环围中心城市

      外围自然环境景观是形成城市特色的先决条件。如重庆的山城风貌,青岛的海滨风情,都显示出其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包头作为内蒙古草原上的一个现代化工业城市,城市外围景观理应显示出草原风貌,在城市形象设计中应注意与大草原辽阔气势相呼应,树立大生态的思想,在城市外围规划一个向大草原渐变的绿化圈,使整座城市有机融合在大草原的环境中。

      包头市城区北靠大青山,南临黄河,可谓“依山傍水”,这种特色景观空间在城市建设中要加以保护和控制。全面恢复城区北面阴山山脉地带和黄河边缘的植被,加强景观廊道建设,将城市边缘的南海旅游区、水库风景区和塞汗塔拉公园等生态良好的绿化景观有机联系起来,构成城市系统的宏观框架。

      3.1.2 城市内外绿地渗透融合

      包头市应将“园林城市”作为城市绿化的发展目标,努力创造出整体而连续的自然、开敞的绿化系统。城市外围应采取绿环的模式,使“城在绿中”;城市内部的绿化工程应采用点、线、面结合的网络模式使“绿在城中”。其中,连接新、老城区的轴线——“建设路”要建成两大组团之间的绿色生态廊道,两侧除建宽广的林带外,还要保持清新自然的田野特色,体现“天人合一”的景观形象。在新城区“城山过渡地带”的建筑布置要充分考虑与山体的关系。在立面上强调建筑高度与峰脊起伏节奏相协调,使其产生和谐组合效果。

      增强绿地的地域特色,也是塑造城市形象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各类小游园塑造方面,旧城宜微型而亲切,新城则现代而开敞;各种公园景观力求各具特色、切合主题,或新颖现代或古典素雅。提高绿化档次,增加园林植物品种,精选、推广乡土气息浓郁的植物品种,引进外地名贵品种,丰富绿地的观赏性,同时营造置景显示地方特色和民族文化风情。

      3.2 城市广场及出入口的塑造

      3.2.1 城市广场

      城市广场一般是由建筑物、街道和绿地等围合或限定形成的永久性城市公共活动空间,是城市空间环境最具公共性、最富艺术魅力、最能反映城市文化特征的开放空间,欧洲人称之为城市的“客厅”。包头的城市广场建设颇有力度,成效显著。近年来,陆续建成的几个广场,但从塑造城市形象的角度尚需不断提高品位。如阿尔丁广场作为一种集合广场,在其平面、立面、空间组织、色彩等方面,应反映中心广场开阔壮丽的景观形象,可以采用几何图形,简洁的手法,塑造一个与城市中心区和谐统一的城市中心市民广场。对于其他文化休闲的广场,如银河广场、友谊广场、东河区休闲广场等,可以强化每一个广场的主题,比如可以设计成花园广场、雕塑广场、古典式围合广场等,使每个广场都具有鲜明的特色。城市广场的绿化面积应达到50%-80%,这才能取的较好的景观、生态、游憩效果。提高广场的利用率,增加坐凳、花架等建筑小品,使广场更具有实用性和亲和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