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化地区特征、形成机制与影响

——以安徽省池州市为例

作 者:

作者简介:
陈晓华(1964~ ),男,安徽省贵池人,理学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区域经济地理教学和研究工作。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7;池州师范专科学校旅游与地理系,安徽 池州 247000 张小林 池州师范专科学校旅游与地理系,安徽 池州 247000

原文出处: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内容提要:

边缘化地区是指在区域发展中,与核心地区的差距正在逐步拉大的地区。以安徽省池州市为例,分析其空间边缘化的主要表现,即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缓慢、处于长江经济带的发展低谷,主要经济指标在全省的比重持续下降,居民生活水平和地方管理水平等方面均明显滞后于时代的发展,交通区位边缘性日益增强等。并对区域空间边缘化形成的主要机制进行探讨,认为空间过程缓慢是边缘化形成的历史基础,城镇体系发育不良是边缘化形成的空间因素,行政区划频繁变动是边缘化形成的人为因素,产业结构低级无序化是边缘化形成的经济原因等。区域空间边缘化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空间边缘化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恶性循环,空间结构不稳定性增强和无序化发展。


期刊代号:K9
分类名称:地理
复印期号:2005 年 02 期

字号:

      文献标识码:A

      1 边缘化地区概念界定

      弗里德曼(J Friedman)的核心一边缘理论在解释经济发展过程及空间结构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时,认为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它产生于数量相对较少的变化中心,从而形成了核心区,在它以外的地域则组成了边缘区[1]。一个国家不同地区之间由于各自的生产要素潜力和经济发展限制条件的差异性,而形成不同的经济基础,要以稀缺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经济增长和生产的最大化,必然选择一定的区域作为增长中心,而后形成强大广泛的辐射力,通过扩散作用,影响边缘区的经济增长,进而达到不平衡发展中的局部均衡。

      依据核心—边缘理论,在此对“边缘化地区”作如下界定:边缘化地区是指处于中心城市(核心区)的边缘地带,并在区域发展过程中,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中心城市(核心区)的差距逐步拉大的地区。主要表现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缓慢、主要经济指标在全省和全国的比重持续下降,居民和地方管理水平等方面均明显地滞后于时代的发展。

      2 边缘化地区特征

      从长江经济带看,安徽省池州市处于南京经济圈和武汉经济圈的边缘地带,从安徽省内部看,池州市亦处于合肥、芜湖和安庆等主要区域中心城市的边缘地带。近十多年来,池州市在安徽省和长江经济带中的地位逐渐下降,与周围的核心区域的发展差距不断拉大,表现出明显的边缘化特征。

      2.1 经济发展缓慢,工业增长停滞

      1990年以来,池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有所提高,但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仍有差距。各产业构成比较平均,第二、三产业不发达,尤其第二产业增长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出现停滞甚至负增长(图1)。

      2.2 城镇化水平低,人口外移现象明显

      池州市社会发展比较落后,主要表现为城镇人口增长慢,城镇化水平低。2000年市域人口非农化水平和城镇化水平分别为17.97%和20.10%,乡村社会是区域社会空间的主体,社会结构具有很强的传统性。根据第四次人口普查和第五次人口普查,池州市域常住人口由1990年146.44万下降至2000年底的138.94万,区域人口呈明显的外移现象,这是池州市空间边缘化主要指征。

      

      图1 池州市国内生产总值十年增长情况

      Fig.1 Increase of Chizhou's GDP in Ten Years

      2.3 处于长江经济带的发展低谷

      从整个长江经济带看,池州市经济发展处于整个地带低谷。根据统计资料[3]分析,长江经济带以市为单位计算人均GDP,总体上由上游地区向下游地区递增,长江三角洲地区最高,中游武汉和上游重庆是两个次高峰地区,池州市人均GDP处于武汉和长江三角洲两个高峰之间的低谷地区。

      2.4 在安徽省中的地位逐步下降

      池州市在安徽省属于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近十多年来,池州市社会经济发展又相对滞后于安徽省平均水平,导致其人口、从业人员、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在安徽省的地位逐步降低(表1)。

      表1 池州市主要经济指标占安徽省比重变化(%)

      Tab.1 Change of Chizhou's Main Economic Indexes

      年份

      人口 从业人员  GDP  人均GDP 财政收入  社会消费品

        零售总额

      1990

      2.60

      2.56

      2.22

      84.35

      1.69

        2.54

      1995

      2.52

      2.54

      2.13

      83.17

      1.98

        2.32

      2000

      2.54

      2.68

      1.91

      77.70

      1.58

        1.93

      2.5 社会经济发展落后于皖江及周边同级城市

      池州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皖江地区相比,无论经济总规模,还是人均相对水平,均呈落后状态,城镇发展和城市化水平也明显低于该区域内其它城市(表2、图2)。三次产业结构呈均衡态势,第一产业比重较其它地区都高,产业结构表现出很强的传统性。

      2.6 交通区位边缘性日益增强

      池州市西北部沿江有近150km的长江岸段,水运条件优良,20世纪80年代以前,池州市主城区一直是皖南主要的进出门户和客货流集散中心。80年代以来,池州港的集散中心地位明显下降,如池州港旅客吞吐量由1990年的225.83万人急剧下降至2000年的18.15万人,货物吞吐量一直维持155万t/a水平(注:池州市统计局.池州统计年鉴1991~2001.)。正在建设中的合(肥)景(德镇)高速公路与安庆长江公路大桥、合(肥)黄(山)高速公路,将导致池州市交通区位边缘性进一步增强。

      表2 池州与周边主要城市的城镇化水平比较

      Tab.2 Comparison Cities Urbanization Level of Chizhou and Its Adjacent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