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50余年来,日美关系一直与日本的国家命运息息相关。但随着日本国力的增强,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美关系就已发生变化。尤其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国际政 治格局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各大国关系也在加紧调整,世界战略格局向着多元化方向发 展的趋势加快。那么,作为后冷战时期国际政治格局中重要关系之一的日美关系,其未 来走向将会如何呢?本文旨在探析20世纪90年代日美关系新变化所蕴涵的发展趋势等, 以期引起专家、学者们的进一步关注和探讨。 一 战后至今,美国是日本最重要的对象国,日美关系是日本外交的基石,这种局面在可 以预见到的将来很难改变。战后以来日美关系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从战后初期到70年代 日本对美国的依赖关系、70年代到80年代后的相互依赖关系、90年代的竞赛与合作关系 。[1](P582)这种变化的根本动因是经济因素。日本经济经过60年代的高速发展,70年 代初一跃而成为仅次于美、苏的世界第三经济大国。进入80年代,整个国家的发展又进 入了一个新的时期。由此而来的是日美经济摩擦的加剧。到80年代末,日美商品性对抗 在美国上升为国民感情上的对抗和日美国家之争。美国当时大多数人认为,“日本的经 济力量比苏联的军事力量对美国的安全更有威胁。”有的甚至说,“对美国资本主义的 唯一的最大的威胁来自另外一个资本主义社会,即日本。”[2]美国还于1988年7月举行 以日本为假想敌人的秘密演习。当然,由于日美经济中又有相互渗透、相互依赖的一面 ,双方在战略上也有共同利益,因此整个80年代两国摩擦中又有协调,日美同盟关系依 然是日本对外政策的基础。 至90年代苏联解体后,日本强调积极参与建立世界“新秩序”,因而强调日美两国在 亚太地区的协调合作,这也是日本背靠最强大的国家,谋求自身发展的一贯做法在新形 势下的表现。1996年4月17日,美日两国首脑共同发表《美日安全保障联合宣言——面 向21世纪的同盟》,其中写道:“冷战终结后,发生世界性战争的可能性正在减小…… 但是亚太地区依然缺乏稳定性和可靠性。朝鲜半岛的紧张正在继续,包括核武器在内的 军事力量依然在大量地集中,未解决的领土问题,潜在的地区纠纷,毁灭性武器及其运 载手段的扩散,是造成整个地区不稳定的重要因素。”因此,美日两国首脑“强调了美 日两国对付所面临的安全保障课题的重要性”,“再次确认了美日之间的同盟关系具有 重要的价值”。[3]为了进一步强化日美两国之间的信赖关系,“要继续就有关对应国 际安全保障形势可能发生的变化。包括最充分地满足两国政府所必需的防卫政策,以及 美军在日本兵力构成的军事态势进行密切协商”[4](P52)。1997年6月8日,日美通过了 修改《日美防卫合作指针》的中间报告。报告规定在“日本周边地区发生紧急事态”的 情况下,日本的军事力量将在“日美两国视为需要的时候”,出现在“日本的周边地区 ”。[4](P42)修改后的《日美防卫合作指针》(新防卫指针)将成为日本军事力量从本土 扩大到周边地区的第一个法理依据。有的日本报纸指出,日本“新同盟关系”已经启动 ,而“新同盟的关键是对华战略”[5]。1999年8月16日,日美两国又在东京签署了共同 研究开发战区导弹防御体系(TMD)协议的换文和列有具体研究项目的备忘录,达成四项 TMD合作计划。酝酿已久的TMD计划正式启动;表明日本不顾中国等国家的强烈反对而一 意孤行。2000年日本又拨款20亿日元用于TMD研究,越过历年的2倍。这一切,不能不引 起世人的警觉。 二 在新世纪里,未来的日美关系又将如何发展呢?依笔者之见,未来的日美关系将会在一 种既有竞争又有合作、既有对立又有协调、既有冲突又有妥协的矛盾中运动发展。发展 的总趋势是:矛盾还将继续存在和发展,摩擦时有加剧,但双方将会尽力控制在不至于 引起根本关系发生破裂的限度之内,协调与合作将是日美关系的主导方面。现对此略作 分析如下。 第一,经贸摩擦是两国关系的顽症,不可能根本解决。 日美两国经贸摩擦既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是由一些偶然因素引发,而是多年来 的积累及各种各样的原因造成的,其中既有两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因素,又有社会经济 的不同特点及文化传统的差异性等因素,这些因素都很难在短期内改变或者根本不可能 改变。 日美贸易摩擦由来已久。早在70年代以前,两国经贸摩擦就已产生。当时主要表现为 “纤维贸易战”和“钢铁战”,缘起于日本的纺织品和钢铁大量出口,冲击了美国市场 。70-80年代,两国又先后爆发了“家用电器战”、“汽车战”、“电子计算机战”和 “半导体战”。进入90年代,日美双方在汽车贸易、大米市场、专利知识产权等方面又 发生了争执,且日益公开化和白热化。日美经济关系发生变化和贸易摩擦频繁发生的原 因是多方面的。但其根本原因是日本经济实力的迅速上升和美国经济实力的相对下降。 双方经济实力的变化使冷战时期建立起来的同盟关系弱化,潜在的矛盾也随之暴露出来 。日美双方在贸易上的长期摩擦便是双方矛盾的焦点所在。 为了解决贸易上的纷争,日美两国政府都作过一些努力。据统计,日美在80年代末至9 0年代末的10来年间,曾签署过33个贸易协定,涉及从牛肉、柑桔、半导体到超级电子 计算机和人造卫星等方面。日本宣称,自日美签订协议后,许多项目正在稳步而顺利地 取得成果。而美国认为,这些协议不过是“摆摆样子”,实际上均未使日本在开放市场 方面取得有效突破。日本仍维持让美国无法接受的贸易盈余,而且只增不减,1993年达 到近600亿美元。庞大而沉重的贸易逆差负担终于使美国按捺不住了。美国多次运用“ 超级301”条款对日本进行惩罚,而且在日美结构性协商中还要求日本对经济结构作出 调整,进一步开放日本国内市场,使美国的商品能够顺利进入。克林顿总统采取咄咄逼 人的进攻姿态,在1994年2月与日本首相会谈中,要求日本在政府采购、保险市场、汽 车及汽车零件领域设立“数值指标”,以保证美国产品在日本市场上占有一定比例。然 而,这一建议却遭到日本细川首相的拒绝。日美首脑会谈失败,在战后日美关系史上是 前所未有的,它似乎成为一种标志,即日本不再屈从于美国的压力,日美关系新时代的 序幕已经揭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