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蜀与美索不达米亚城市对外贸易中军事行动的地位和作用比较

作 者:

作者简介:
邹一清,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四川 成都 610066)

原文出处: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内容提要:

在古蜀和美索不达米亚城市经济发展中,对外贸易具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古蜀与美 索不达米亚城市在进行对外贸易中,都有一些军事行动,但美索不达米亚的战争规模更 大,军事行动更频繁,军事为争夺贸易权的目的更加明显而且强烈。美索不达米亚城邦 的社会治理形态受对外贸易中军事行动的影响很大,是形成受军队保护的王权、神权、 法律相结合的政治体制、社会治理形态的主要原因之一;古蜀的社会治理形态受对外贸 易中军事行动的影响很小,几乎没有,而主要依靠宗教和军事实力为保障的政治势力来 治理国家。


期刊代号:K5
分类名称:世界史
复印期号:2005 年 04 期

字号: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而古蜀则是中华文明最早的发源地之一。 美索不达米亚和古蜀都形成了堪称世界上最早、最兴盛的古代城市。城墙高耸,城市经 济发达,但对外贸易在城市经济中却占有不同的地位,而军事行动又在对外贸易中起着 不同的作用,这使得两大古代文明各具特色,在如星光般闪耀的文明之光中透露出不同 的智慧与力量。本文就试图通过对古蜀与美索不达米亚城市对外贸易中军事行动的地位 和作用比较,分析古蜀文明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社会治理形态。

      一、对外贸易作用比较

      发源于土耳其亚美尼亚崇山峻岭的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蜿蜒东南流,注入波斯 湾。两条长河千百年的冲积,在河流的中下游形成了广袤的平原。希腊语称为“美索不 达米亚”,意即两河之间的地方。又由于其地形为平原被半弧形群山环抱,宛如一弯新 月,就得到“新月平原”的美誉。

      两河之间的冲积平原土地肥沃,利于农耕,吸引周围的山地部落迁居。美索不达米亚 有记载的历史从苏美尔人开始。从美索不达米亚考古得来的写有楔形文字的泥版文书表 明,苏美尔人很早就在美索不达米亚聚居,他们创建了灌溉农业,热衷于商业贸易。大 约在公元前4000年前后,数以十计的苏美尔乡村聚落逐渐演化为城市,乌鲁克、乌尔、 埃利都……象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洒落在新月平原。大约在公元前2100年前后,美索不 达米亚城市全面进入青铜文明。约在公元前400年前后,以苏美尔文明为主体的美索不 达米亚城市文明被外来文明替代。

      对外贸易在美索不达米亚城市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对外贸易促使城市形成。美索不达米亚处在国际贸易的中心位置,各个城市成为贸易 线上的重要枢纽。从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400年前后,世界贸易最集中、最频繁的地 区是沿地中海的欧亚非相连接之处,再向东延伸到印度和中国。其范围大致为:东起古 印度,西至爱琴海文明地区,南到古埃及,北达土耳其和伊朗高原。古蜀由南方丝绸之 路进入西亚的贸易也在其中。南来北往、东西穿梭的商队都必须从诸城经过,促使城镇 社会经济发展,向城市过渡。

      城市经济严重依赖对外贸易。一方面,美索不达米亚自然资源并不丰富,缺乏石料、 木料、金属矿等资源;另一方面,城市人口分工明确,从事贸易和加工生产的人员众多 ,手工业作坊规模大,生产成品需要大量外销。这使得城市的建筑、金属制造与加工、 工艺品生产、生活用品生产等门类的原料来源、产品销售完全依赖于对外贸易。

      美索不达米亚诸城的城市功能单一而且一致,这使得两河流域城市众多,地缘接近, 却没能形成统一的、功能齐全的城市体系。

      由城市经济中对外贸易地位决定的,城市社会阶层构成中,商人阶层庞大,并且具有 很强的政治势力。

      古蜀的地理范围,大致以今四川盆地西部和中部为腹心,向北包有今汉中盆地,向南 跨有今川、滇、黔交界地带,向西进抵岷山以西的横断山区,向东直达川东地区,并曾 较长时期及于长江三峡干流沿岸。

      四川盆地边缘由一系列中山和低山围绕,大江阻隔,使得四川盆地成为一个独立的地 理单元。在这一地理单元内,地势由四周边缘山地向盆地底部逐渐下降,河流也呈现为 不对称的向心结构。正是这种向心结构,加上盆地优越的自然条件,使得盆地容易吸引 周围边缘山地经营高地农业的群体向低地发展定居,吸引各种古文化沿着下趋的河谷和 山间谷地所形成的向心状地理结构走向盆地底部的成都平原,从而为古文化的交融提供 自然基础,使成都平原发育出发达的古蜀文明。同时,岷江、嘉陵江、沱江、长江又呈 放射状,将古蜀文明传播辐射四方。因此,凭借地理的向心形结构,古蜀文明得以形成 独具一格、分布广阔的连续性空间构架。约在公元前2500~1700年,成都平原诞生了以 宝墩城为代表的古城群。公元前1400年,以三星堆为代表的古蜀文明跨入青铜时代。公 元前316年,蜀归于秦,之后,古蜀文明逐渐融入中华文明。

      由于古蜀城市形成和演进的主要原因、动力不同,对外贸易在不同城市中的地位也不 同。

      青铜时代古蜀第一个大城市三星堆,是将神权、王权集于一体的国都。城市里也有繁 华的商贸,也与域外、海外进行贸易交往,但只是城市的经济附属物。

      古蜀雄踞西南,因军事防御需要,建成了一些具有特殊意义的军事古城,如葭萌城。 在军事古城中,一切经济活动都处于次要的、从属的地位。

      古蜀还有一类城市主要是因工商业而形成、兴起的。这类城市中最著名、规模最大的 是成都。成都的聚合形成,主要动力来自工商业,早期的城市功能体系中,起主导作用 的也是工商业,因而贸易在城市经济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由于古蜀诸城连绵分布于同一时间和空间,各自的地位不同,城市功能不同,于是形 成了一个分工明确、功能完备的城市网络体系。城市间贸易需求强烈,贸易兴盛。但四 川盆地自然资源丰富,各城市之间,基本可以通过域内贸易完成城市生产和交换的需要 。只有一些稀有资源,如铜、象牙、海贝等需要在对外贸易中获取。可见,对外贸易在 古蜀城市中的地位不如在美索不达米亚城市中那么重要,但考虑到四川盆地缺乏的稀有 资源正是战略性、经济性极强的物资,因此绝不能低估对外贸易在古蜀城市中的地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