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里德里希·李斯特的民族主义思想述评

作 者:

作者简介:
李肇忠,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学院2002级博士研究生,副教授。(北京 100872)

原文出处:
学术论坛

内容提要:

弗里德里希·李斯特认为,1815年后德意志民族面临着沦为“替英国挑水伐木的苦力 ”的危机,而消除危机的办法是实现民族统一,通过国家干预来加快国家工业化,提升 民族的政治自由度、智力水平和道德水平。李斯特的民族主义思想对近代德国的统一和 崛起产生了积极影响。


期刊代号:K5
分类名称:世界史
复印期号:2005 年 03 期

字号:

      在1871年之前,德国还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但到19世纪末,迅速崛起成为欧洲最强 大的工业国家。德国何以能后来居上?弗里德里希·李斯特(1789—1846)的民族主义思 想的影响无疑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

      一

      1815年,德意志取得了反法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在实现民族独立后,德意志民族往 何处去?面临着哪些新的危机?在危机面前,如何才能确保自身的存续与发展?对这些问 题的回答,就构成了李斯特民族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

      1815年后,德意志民族虽然在政治上获得了独立,但没有实现统一,也没有完成推翻 封建专制统治和建立自由宪政制度的任务;在经济上,德国“还不能编制棉纱和麻纱以 适应它自己的需要,还没有能从热带地区直接输入它所需要的殖民地产品,用它自己制 造的工业品来偿付,还没有能用它自己的船只来经营这类贸易,还没有方法来保护它自 己的国旗,还没有完善的内河、运河和铁路运输系统”[1](P355)。相比之下,英国早 已成为一个统一、强大的民族国家,它的“工业发展已经远远超过德国,这就使它成为 德国工业可怕的劲敌……它的商品,售价可以压得非常之低,而质量则高出很多,它所 提供的赊欠期限远比德国所提供的为长……结果在德国方面发生了工业普遍崩溃的情况 ……”[1](P80)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德国大多数贵族、政要、学者和商人还相信,用德 国农牧产品换取英国物美价廉的工业品是符合德国利益的,是增加德国财富的捷径。李 斯特认为,英国取代法国成为德意志民族的主要威胁。他说:“英国已经破坏了德国大 部分的工业,以大量的棉毛织物向德国运销”,可是它不允许德国的谷物、木材等产品 进入英国市场,“德国人低首下膝,使自己成了替英国人劈柴挑水的苦工;但是没有用 。英国人对待他们比受统治的人民还要糟”[1](P323—324)。所以他担心,用不了多久 ,德意志民族就要沦为只会做儿童玩具的、“不重要的、没有收益的民族”,到那个时 候,英国人想到或谈到德国人,“就像我们现在想到或谈到亚洲各国人的那副神气一样 ……”[1](P116)

      面临着沦为“替英国人劈柴挑水的苦工”的民族危机,李斯特并没有丧失民族自信心 ,他号召德国人民在英国的工业优势面前不必气馁,“要鼓起勇气,对国家伟大前途抱 有信心,向这个目标猛进。尤其重要的是我们要有充分的民族精神,立刻行动起来,抓 住最紧要的关键,努力进取,从而为我们后代取得最丰富的果实”。[1](P168—169)

      李斯特号召德国人民鼓起勇气,朝着伟大的目标前进,并认为,惟有如此,德意志民 族才能在新的危机面前生存与发展。这些目标包括以下四点:

      (一)德国要成为农工商和谐发展的发达国家。他认为,农工商业和谐发展是“现在每 个民族的权利、幸福甚至文明”的基础[2](P39)。德国不缺乏农业与商业,但工业极为 落后,所以,必须要发展民族工业,因为,“如果一个国家要想保证国家的独立,获得 高度的繁荣、巨大的财富和强大的力量,它就必须拥有高度发达的、效率很高的工业” [3](P69)。“如果没有工业的发展,国家独立赖以存在的基础就是极不充分的。一个农 业国家决不可能维持工业国家可以维持的那种军事力量——或保卫自己的人力和物质手 段……如果发生战争或受到战争威胁,要想强大就必须创建自己的工业”。[3](P30)

      (二)德国要成为自由民主的宪政国家,成为科学与文化发达的国家。在他眼里,“工 业是科学、文学、艺术、启蒙、自由、有益的制度,以及国家和独立之母”[3](P66), 而“只有在教育、文化和政治自由方面也取得进步的条件下,民族工业才能够获得发展 ”。[3](P70)

      (三)德国要成为一个“常态”民族国家。李斯特认为,独立与权力是民族主义的本质 。只有“常态国家”才可能拥有强大的权力和维护民族独立,才有可能生存与发展。“ 处于正常状态下的国家所具备的是共同的语言和文字、广阔的领土、多种多样的天然资 源、合宜的国境和稠密的人口”,“一个土地狭小、人口无多的国家,尤其是如果有着 各别的语言时,它的文学、它的促进艺术与科学的制度,就不会是完善的。一个小国是 决不能使生产的各部门在它国境以内获得充分发展机会的”[1](P153)。这个国家应该 包括德意志联邦、荷兰、丹麦等从大西洋到德俄边界在内的所有德意志人居住的地区。

      (四)德国要成为担当起教化“野蛮”民族的使命的殖民大国。李斯特认为,殖民地是 德意志民族强大的必要条件之一,因为殖民地是工业、国内外贸易、海运业、海洋渔业 、海军力量发展“最不可缺的工具”,是德国繁荣所倚赖的工业品市场和原材料、农产 品来源地,以及安置过剩人口的地方[1](P229)。他还认为,土耳其、波斯人、中国人 、印度人以及亚洲其他民族的“宗教、道德、社会和政治基础已经彻底破坏……要使亚 洲获得革新,唯一办法是注入欧洲的有生力量,普遍推行基督教,推行欧洲的道德律与 秩序,实行从欧洲移民并采用欧洲的政治制度”。[1](P350)而德意志民族“生来要与 第一流国家的人民一样,从事于开拓殖民地,从事于传播文化的”[1](P338),“几乎 毋庸置疑的是,由于日耳曼民族的本性与性格,它得天独厚,注定要由它来承担领导世 界事务、对不开化和野蛮国家进行启迪教化并对未开发的地方进行殖民的伟大任务”, 只有日耳曼民族才有资格在殖民地“通过自己管理行政、司法和公共秩序建立新的、更 完美的社会而自己不受那些野蛮的和半野蛮的土著居民的影响”,才有把“他们提高到 自己的伦理道德水平的能力”。[2](P73)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