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汇丰银行是总部设在伦敦的汇丰控股集团的全资子公司,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最大的本地注册银行以及三大发钞银行之一,1865年在香港和上海成立。在19世纪60年代时,除了政府银行业务之外,汇丰银行的重要业务则是为中国贸易融资以及国际汇兑,由此奠定了其在近代中国外资银行的领先地位。这与当时中外贸易的发展、国际结算制度的变化以及世界银价下跌的复杂经营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 1 中英贸易的发展奠定了汇丰银行的业务基础 由于近代中国是一个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体系,1842年鸦片战争以后,英国殖民者所期待的中英贸易的迅猛发展局面并没有马上出现。1864年之后,中国与欧洲的贸易才比以前有所发展,特别是1869年苏伊士运河的开通、1870和1871年香港、日本、上海和伦敦间电报交通的成立、轮船的广泛使用、以及美国东西铁路的贯通之后,中国的对外贸易在19世纪的最后30年才得到迅速发展,使中国经济自觉或不自觉地融入了世界经济的活动之中,香港和上海很快就成为当时远东的贸易和金融中心。 中外进出口价值总额,1868年为140346571海关两,1872年为161786318海关两,1881年为165336609海关两,1890年为215902770海关两,1899年为469540897海关两,1911年时为859914293海关两,至1928年时为2201356716海关两。[1](P98)这期间除了少数几个年份价值有所减少之外,基本上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而这一时期中国的对外贸易,大半是对英贸易,且多以香港和伦敦为集散市场,对英贸易,有直接通过伦敦的,也有间接经由香港、新加坡和印度进行的。 中英之间的进出口价值总额,1868年为59963068海关两,1872年64942506海关两;1881年为46468881海关两,1890年为37703273海关两,1899年为54123662海关两,1911年为107291677海关两,1928年为174820321海关两。这是一个由上升到下降,再由下降到上升的变化发展过程。最低点是1884年,为36410639海关两,最高点为1922年,达到183800424海关两。[1](P106) 从1902年到1914年,中国的对外贸易每年增长6%左右。虽然,英国的份额有所减少,但是,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却在继续增长。 根据贸易统计,中国对英直接贸易,从19世纪60年代有纪录时起至1874年,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40%,1877年占30%,至1889年占20%,至19世纪末期,占12%,但是如果加上通过香港的贸易,在19世纪70年代,中国从香港、印度和英国本部三处的进口贸易,占总额不下90%,出口贸易占70%。中英贸易在中国的贸易总和与欧洲各国贸易的总和一样多。在1887年至1902年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40%,是经由香港进行的。[2](P65-66)英国在中国对外贸易中所占的地位,是与这一历史时期英国在华的政治和经济势力成比例的。1924年,英国在中国的贸易吨位是5500多万,而当时中国总的对外贸易的吨位数也只不过1亿,因此,中国出口到英国的价值是中国所有出口价值总数的1/3,中国从英国进口的价值占进口总数的40%。中国对外贸易总额价值为18.1亿两,其中6.78亿两是英国的。[3](171) 南京国民党政府时期,中外贸易处于下降时期。1929年中国海关自主以后,对进口货物征收关税较重。在中国的4个贸易伙伴英国、美国、日本和德国中,贸易额为总贸易的68%,其中英国部分(连同香港、印度和海峡殖民地)占24%,美国占23%,日本占13%,德国为7%,英国对华贸易就不再是处于第一位的国家。[4](P73-77) 随着贸易的发展,有形贸易如商品的进出口,就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引发了国际间债权债务关系和资金流动的主要经济行为。非贸易的国际结算,如国际航运、国际资本流动、国际间金融资产的买卖、外币兑换业务、侨汇业务,以及金融机构为贸易各方所提供的服务等,也同时得到发展。因此,中外贸易的发展,特别是中英贸易的发展是汇丰银行作为国际汇兑银行,开展业务活动的重要经济基础。 2 国际结算方式的变化与汇丰银行国际业务的垄断 由于中外贸易的发展,为中外贸易进行结算、汇兑和融资的机构就应运而生,这其中经历了从洋行、到殖民地特许银行和新式银行的演变过程。 在鸦片战争以前,英国的东印度公司垄断了这一业务领域。1833年东印度公司的特权地位被废止以后,这些业务即由往来于中国广州的大洋行所办理。这些洋行既是大商业机构,但实际上也发挥了银行的功能,最富有的洋行是英国的怡和洋行和美国的旗昌洋行。 19世纪50年代以后的英国产业资本,以及英帝国对中国的贸易,虽然数量在不断增加,但贸易水平仍然停留在“或是棉布、或是鸦片”的水准上,而到19世纪50年代末期,一方面英国在中国实现了鸦片贸易的合法化和内地关税的撤除;另一方面废止了东印度公司对中国贸易的垄断权,实现了扩大市场的目的,并与殖民地的统治结合起来。在这种情况下,承担取代东印度公司地位和进一步开拓中国市场职责的、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的殖民地银行登上了历史舞台。 与此同时,香港当地的对外贸易,及其与内地沿海通商口岸和日本的贸易,在19世纪60年代以后有相当大的发展,这就为近代银行的建立提供了业务基础。19世纪40~50年代,英国资本已经在印度和英国本土设立了一些近代合股银行,在中国的通商口岸也开设了分行,但他们的总部都是在印度或者是英国,没有把营业中心放在中国沿海地区,这种状况与不断扩大的中英贸易来说是远远不够的。为了弥补这一缺陷,汇丰银行的发起人考虑在香港设立一个本地银行,而在中国内地的重要贸易地点开设分行,介入了为中外贸易进行国际结算的业务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