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政治与学术之间

——中国秘密社会史研究的百年历程及其展望

作 者:

作者简介:
李恭忠,南京大学 历史学系,江苏 南京 210093 李恭忠(1974—),男,江西省遂川县人,历史学博士,南京大学历史学系讲师,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研究。

原文出处:
河北学刊

内容提要:

一个世纪的中国秘密社会史研究,走过了充当革命史观注脚与社会史视野下的繁荣两个阶段,呈现为文本—典故考释与经济—社会史两种基本路径,构筑了中国秘密社会史的基本框架,展示了越来越丰富的细部内容。当然,也存在若干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在继续以求真务实的学风、继承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下一步有必要拓展思路,注重理论方面的提炼和升华,并注意摆正研究工作中的学术取向与政治取向的关系。


期刊代号:K3
分类名称:中国近代史
复印期号:2005 年 08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K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7071(2005)03-0093-06

      如果从辛亥革命时期革命党人的秘密社会调查算起,中国开展对秘密社会史的研究至今已有一个世纪。期间有过辉煌,今天又面临了新的学术和思想文化背景。值此之际,很有必要回头审视这个学科曾经走过的道路,从而展望将来的后续发展。对于一个世纪以来中国秘密社会史研究领域的主要成果,孙江已有过比较全面的梳理和评论[1],本文不再一一列举。在此,只想就百年来国内的研究脉络作一大致梳理,以近二十年的研究状况为主,兼及国外的最新动向,并就个人所见提出一些问题,以期引起更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一

      过去一百年来的中国秘密社会史研究,大致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即20世纪前半期作为革命史观的注脚,以及80年代以来社会史视野下的繁荣。

      (一)革命史观的注脚

      明清时期,秘密社会为上层社会所鄙弃,对其谈不上研究。进入20世纪,秘密社会的地位发生了转变。辛亥革命时期,革命党人如孙中山、陶成章开始重视秘密社会,给予它们较高的评价,说它们保存了汉族的“民族主义”;它们反抗清政府的行动,被说成是民族革命行动,因而它们就是“民族革命团体”。他们还对秘密社会进行了初步的研究,陶成章的《教会源流考》、与革命党人结交的日本人平山周的《中国秘密社会史》,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性作品。1927年,国民党取得全国政权后,二三十年代的史学家延续了这种对秘密社会的定位和评价。与此同时,萧一山、罗尔纲等少数学者开始关注秘密社会自身的文献,帮会内部人士也纷纷整理出版会内文本资料。这些工作,为秘密社会史的研究奠定了初步基础。

      1949年以后至“文化大革命”前夕,在革命史观的指导下,大陆的农民战争史研究蓬勃兴起,成为历史研究中的“五朵金花”之一。秘密社会作为下层群众的组织,天然地与统治阶级对立,自然具有强烈的革命精神,于是得到了较高的评价。不过,这一时期的研究毕竟不同于辛亥革命时期的政治宣传,还是具有相当的学术探讨性质。在基本肯定秘密社会的革命性的同时,学者们也尝试着分析秘密社会的起源、成分和性质。当然,这一时期的研究范围还比较狭窄,主要集中于天地会、小刀会、白莲教身上;研究队伍也比较小,写文章的人不少,但以秘密社会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人却寥寥无几。总的来看,这一阶段的秘密社会史研究已经起步,但尚未充分展开为一个专门的学术领域,基本上仍为革命史观的“注脚”。

      (二)社会史视野下的繁荣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秘密社会史逐渐成为社会史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受到了更多学者的重视,并且取得了空前的成果。这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大批关于秘密社会的史料得以整理出版。规模比较大的有:《天地会》(七册)、《清中期五省白莲教起义资料》(七册)、《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太平天国革命时期广西农民起义资料》、《广西会党资料汇编》,等等。

      二是形成了一支稳定的专门研究队伍。大致形成了这样一些学者群:(1)以上海师范大学已故的魏建猷为代表,包括一批门下弟子,在这一领域著述颇丰。(2)以南京大学历史系蔡少卿为核心,包括门下弟子数十人,从不同的专题、角度和区域进行秘密社会史研究,成为国内该领域的最大一个学者群。(3)以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秦宝琦为核心,在整理、出版清代秘密社会档案史料方面贡献良多,近几年还培养了数位研究秘密社会的博士。(4)以中国社会科学院马西沙、韩秉方和天津社会科学院李世瑜、濮文起为代表,主要致力于中国民间宗教的文献和田野研究。此外,胡珠生、赫治清等在这一领域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1984年,专业性学术团体中国会党史研究会宣告成立,这标志着中国秘密社会史已经形成为一个专门的学术领域。1984年、1988年,分别在上海召开了第一、第二届中国会党史讨论会。1993年,在南京召开了秘密社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2004年12月,在上海召开了“转型期中国社会与秘密结社”国际学术讨论会。这四次学术会议,起到了整合人才队伍、营造专业氛围、沟通学术信息、推进深入研究的作用。

      三是研究领域的扩大和专题成果的涌现。除了以往比较关注的天地会、白莲教以外,其他各种民间教派、会党组织也纷纷进入研究者的视野,在整体研究和微观研究方面都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比如,魏建猷主编的《中国会党史论著汇要》(1985年),蔡少卿的《中国近代会党史研究》(1987年)、《中国秘密社会》(1990年),秦宝琦的《清前期天地会研究》(1988年)、《中国地下社会》(1993年),喻松青的《明清白莲教研究》(1987年),马西沙、韩秉方的《中国民间宗教史》(1992年),周育民、邵雍的《中国帮会史》(1993年),赫治清的《天地会起源研究》(1996年),胡珠生的《清代洪门史研究》(1996年),路遥的《山东民间秘密教门》(2000年),刘平的《文化与叛乱》(2002年),谭松林主编的《中国秘密社会》(2002年),吴善中的《晚清哥老会研究》(2003年),等等。

相关文章: